APP下载

送给一年级孩子的礼物

2013-12-29姚巍

出版广角 2013年24期

读了“一年级的小壮壮”这套书,那些只有一年级小孩子才会有的幼稚想法、说的话、做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上书,脑海里浮现小壮壮背着书包上学,碰到了新老师,交到了新朋友,遇到了新问题,经历了新麻烦……尽管新入学的小壮壮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尴尬、不安和烦恼,但是透过字里行间,我还是能明显感觉曹延标老师在赞叹成长是一件幸福、美妙事情,他用自己的真情向孩子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寓教育于故事中,寓知识于趣味中,寓感动于真实中,让这本书读起来是温暖的。

在童书市场上,关于成长主题和校园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是很多是同质化的快餐文化。这套书之所以让我眼前一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定位精准。一般的儿童小说都希望把目标读者的年龄范围尽可能扩大,以为受众面越广越好。而这套书定位仅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图书的开本、版式、字体字号、图画风格等都是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精心准备的,就显得特别合适。与此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紧凑,篇幅短小,章节之间还彼此独立,像串起来的珍珠项链一样,可以随时散开。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安排,淡化了小说的故事性,与好作品的标准有些背离。但是我觉得把它放在特定阅读对象的视角来考虑,这正是这套书定位精准的表现。大家都知道,小学一年级是孩子独立阅读刚刚起步的阶段。他们需要借助刚刚才掌握的拼音,一边进行拼读训练,一边进行阅读理解,所以不应该过于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而应更重视作品的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富有童趣。而这些正是这套书的优势所在。

其次是故事真实。这套书中的故事都是在孩子身边发生的事,只不过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所以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故事中,为了戴上一朵小红花,壮壮必须克服爱说话的毛病,他叫同学上课别理自己。结果同学真不理他的时候,他又着急了;听爸爸说银行那儿的钱最多,壮壮想多拿些稿酬,就把自己写的作文稿寄到银行里,结果被退了回来;听老师讲述了伟人的故事后,壮壮就一心想着干大事,再也不屑去做小事,他再也不自觉打扫卫生、收拾书包,甚至不讲卫生,连头都不愿意洗了;因为怕疼,他不愿意打预防针,就偷偷躲进厕所,最后被老师揪了出来,才知道打针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疼;看到记者叔叔来拍电视,他为了抢镜头,故意在镜头前面扮鬼脸,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拍摄工作,被老师罚到办公室……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画面,像影像资料般全方位地记录了壮壮的生活和学习。他有很多优点,好学、聪明,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他也有很多缺点,调皮、淘气、任性、虚荣。作品塑造的壮壮形象丰满,有血有肉,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刻意塑造一个完美形象的写作手法大相径庭。

最后是寓教于乐。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毋庸置疑,不能单纯以迎合孩子的乐趣为目标,这也是一个有责任感作家的社会担当。在这套书里,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巧妙地把故事性、艺术性、教育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书中阐述生活道理的故事有不少。因为迷上了电脑,壮壮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壮壮对数学小测验心里没底,就自作聪明把学生姓名一栏的名字擦掉,心想考得差老师就找不到自己了。结果,老师让没有写名字的同学上讲台领试卷,还多扣了壮壮5分作为惩罚。壮壮“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面子还丢了分,他真正理解了诚实的价值。

此外,不得不提一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者曹延标。曹延标老师是一位默默奉献在教学一线二十多年、笔耕不辍的全国优秀教师。他之前一直为期刊撰写教育专栏文章。这些年来,他累计在100多家刊物发表文章近千篇,是位高产作家。这套书应该是他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作品。他笔下的小壮壮故事都来源于他任教的校园。小壮壮所做的事都是他的学生曾经做过或者他听过的,所以小壮壮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显得那么真实。当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如果作者没有机会融进校园中,去观察、收集、整理故事素材,仅仅靠着所谓灵感来进行创作,就会出现幼稚、肤浅、迎合市场的低俗搞笑作品。尽管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大受欢迎,但那绝不是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