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个半球的出版情缘
2013-12-29曹敏
无论出版流行风潮有多大变化,能够沉淀下来打动人心、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品味的书永远是全世界喜爱阅读的人们的福音。
2013年9月,正在昆明出差的我意外地得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责编的图书《云朵一样的八哥》在第2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中,从来自49国家的2344件原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取了的本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而郁蓉也成为继蔡皋首次在国际上获得此奖、18年后再度问鼎此奖的华人画家。2013年11月,在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最佳童书奖评选中,《云朵一样的八哥》包揽“国际原创图画书奖”评委会大奖和读者大奖两个最高奖项;11月中旬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揭晓,《云朵一样的八哥》榜上有名;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中,《云朵一样的八哥》也有幸入选。如此集中的奖项与肯定,让我在受宠若惊之余,也有些许的安慰,回顾这本书创作出版的因缘际会,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二。
机缘巧合中的命中注定
2011年,已定居英国的郁蓉陪同到中科院做访问教授的德国先生和三个孩子,来北京住了三个月。期间,她在书店闲逛的时候,发现接力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很经典且有品位的图画书,同时发现很多书的责任编辑一栏上面都有我的名字,像“I SPY 视觉大发现”“彩虹鱼”“查理和劳拉”等。当时她就有认识我的冲动。郁蓉辗转从几个朋友那得到了我的联系方式。约好了时间之后,我们就在接力出版社美惠大厦12楼的会议室见面了。在跟郁蓉的简单交谈和对样稿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郁蓉是个很有实力、很全面的画家:表现力丰富多样,技法娴熟、感情细腻拙朴,多年的国外生活让她有着非常直接的沟通方式和爽朗生动的笑声。除了当时最打动我的这个《云朵一样的八哥》一书的剪纸样稿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布贴、线描等表现手法的样稿。我们彼此聊得很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郁蓉离开中国之前,在社领导的支持下,我很荣幸地签下《云朵一样的八哥》(当时暂定名叫《我的八哥》)并开始了一年多的策划编辑过程。
郁蓉印象:学贯中西,不拘一格
郁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是该学院近20年首位中国留学生。自幼受父亲熏陶,对绘画情有独钟,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教育使她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在英国的学习使她的艺术天分得到了充分释放,经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再生以后,她自如地游走在东西文化之间,学会了不拘一格,广纳文化艺术的精髓。《云朵一样的八哥》中,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合在剑桥的生活采集,运用独特的剪纸艺术来表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人与自然平等、友爱的和谐世界。
郁蓉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小学时候的绘画课本是她的心头宝。三年级的时候,小叔叔拿了她的绘画课本看,没有告诉她,她整整一个星期都没睡好觉,直到课本又回到她的手上。1998年郁蓉考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交流和设计系,其中有一门课程是插画。在就学的两年中,在她的导师、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昆丁·布莱克的影响下,郁蓉开始与沃克出版社合作,慢慢地学习如何做一本好的图画书。郁蓉已出版的几本图画书的创造风格都不同,根据每个故事的内容不同而设定。她说自己最偏爱的就是《云朵一样的八哥》,因为这本书里有她自己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她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风格。
在跟郁蓉交流的时候,她回顾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她觉得在国内的学习,为她打下了作为一名插画家应该具备的扎实的技术功底,而在英国的深造,让她学会了如何发挥、挖掘、提炼、升华自己的创作。这一点在《云朵一样的八哥》一书中有着很好的集中体现。该书能够斩获第24届布拉迪斯拉法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郁蓉认为,就是因为该书的创作是用现代的手法展示传统的中国剪纸,这种中西合璧的形式,能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审委员们站在国际的角度上去理解和欣赏。“我最大的惊喜,是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开始与国际接轨了。”
郁蓉酷爱养鸟,《云朵一样的八哥》是一本关于她以前收养的一只八哥的真实故事。“小时候我们全家住在一个大竹林里,一条小河环绕着竹林,我爸爸在那里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我由此也爱上了自然和动物。等我长大后,我自己养了很多的小鸟,它们陪伴着我快乐地生活,直到有一天,朋友送来了一只迷路的八哥……十五年后,《云朵一样的八哥》出版了。”
做风格独特的自己——用创新手法传承古老文化
《云朵一样的八哥》被评为2013“中国最美的书”,称赞其“深色的剪影插图具有中国剪纸的韵味,稚拙的手法突出了儿童故事的主体,衬以简洁的线描背景,有轻重的节奏感,赋予了画面立体的维度。用色不多,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对于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郁蓉说自己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老师们总是鼓励学生们搞创作一定要有个性和特色。“我就开始寻找其根源所在。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深受启发。我尝试用剪纸去表现一切我能画出来的画面,效果很好,导师也满意,觉得我在用艺术的手法传播中国古老的文化。而我由此真正地爱上了剪纸。”“在尝试了剪纸成功后,我觉得单独用剪纸还略显单调,虽然有很好的平面设计效果,但就我想表达的内容而言,还不够丰富。于是尝试加上了线描,结果当两种手法很和谐地融入到画面中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很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中西合璧,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
这本书的原始构想其实是郁蓉的亲身经历,只是细节上有一些出入,但主题不够高远,仅仅局限于自己曾经收养过的八哥,后来不得已送到别处,要表达自己对八哥的思念,没有上升到让别人看后能产生共鸣的效果。所以,我们商量后,建议把它的主题升华,放大到人和动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让“自由”成为本书的主题。于是,我们对书名、内容都做了大幅的改动,让这只八哥从新奇、到不快乐、到找到人生的快乐基点、到反思人和动物和自然的关系这样的主线上来。于是这本书的故事雏形就出现了:一只迷路的八哥闯进了人类的生活。开始八哥很快乐,可慢慢地,它觉得少了点什么。它沉默、忧郁,不再唱歌。它开始想念山林和云朵。八哥开始了新的选择...... 而文中也想表达的“相逢是爱,放手是爱”的美好主题。
《云朵一样的八哥》这本书的封面上剪出的树枝、树叶、鸟巢、鸟笼,其实都是受到欧洲剪纸的影响。而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八哥,则源自欧洲剪影艺术。在欧洲,用黑色的纸张镂刻出人物走兽的影像是一种传统技艺,伟大如安徒生,也曾有若干剪影作品传世,包括他自己的侧面肖像。而在内文中,我们共同设计了很多中国剪纸的纹样,比如人物身上如意纹、水藻纹、桃花纹和器物上海棠连绵纹等。这种中国剪纸与欧洲剪纸的圆润结合,为这些插图打下了人类优秀文化的印记,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
吹毛求疵,不入过每个细节
为了让这些图画的内容具备应有的叙事特质,郁蓉尝试用剪纸手法再现了大量中国生活场景:亭台楼阁、镂雕窗户、自行车上的生态、遛鸟、集市、卖糖人、卖水果的三轮车、卖盆花的、卖金鱼的、玩虫的、玩狗玩猫的、人力三轮车、石拱桥等,但这些剪纸却偏偏不采用中国传统剪纸常用的红色,而是采用了欧洲剪纸的蓝黑色,并使蓝黑色成为本书的主体色彩。在我看来,这蓝黑色象征着八哥作为笼中之鸟的痛苦和飞向山林、白云的决心,强化了故事主题。
而在画面的结构上,不仅仅有剪纸的主线结构,同时还有线描方式的复式机构出现。所谓复式结构是与主图同时出现在画面上的、与主图有松散联系的另一组图画。没有它,图画中的叙事性并不会受损,但有了它,会使图画更加活泼。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前几页,郁蓉用剪纸表现出八哥在类似吊脚楼的房子外飞行,这吊脚楼是个过渡,是个注脚,用以表明八哥来自山村,经过这个山城,然后飞往更大的城市。虽然剪纸已经画出了这个凤凰古城似的地方,但仍然以素描把这地方再重复画了一遍,并出现了人的活动:戏台上有演员开始吟唱,岸边的小亭边有人表演杂耍,屋子里有人睡觉、有人躺着看书,河中有龙舟划动——一派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风情。这些情景虽然并不担任故事的主导叙述,却使图画更加活泛、更加热闹,是剪纸的补充。
因为继承了中西剪纸的文化信息,又因为这些插图的隐喻、象征意义,因此很好地表达了主题,并拓展了故事情节;同时辅以简朴的速写和造型手法,化繁为简,虚实互补,使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灵动和别致的表达,既有浓郁和鲜明的“中国元素”,又不失浪漫和大气的“国际范儿”。在这些所有的设计基调达成一致后,后面的工作就非常顺畅了。
在后续的合作、修改过程中,我们吹毛求疵,细致入微。虽然隔着千山万水,颠倒着时差,我们却经常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沟通每一个随时想到的小细节,甚至是某个衣服上的镂空花边,某一个画面鸟嘴张开或是闭合,喂小鸟的东西是蔬菜还是水果等。就这样,我们双方的想法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变得具体和真实,让很多看似不可能成了可能,并做出了独一无二的东西。
郁蓉对我说:“我知道一本书遇到真正喜欢它的编辑,它才会用更出色的样貌来回报读者。”这本书后期的印刷也面临了绝对的挑战,因为将两种不同的媒材集合在一张纸上,既要照顾剪纸的色彩和深浅,同时要照顾线描部分的强弱,为此我们也找到北京的几家最好的印刷厂,帮我们调色、试色、上机试印等。纸厂的老板还特意将这套书用的特种纸纸用出厂价给我们,以便能让这本书能以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上市。书印出来之后,郁蓉的先生从中国帮她把样书带给她,郁蓉马上就打电话给我:“曹敏,我拿到样书了!我真的很感动,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而在电话这边的我,早已热泪盈眶。在这种辛苦却又有灵感不断碰撞的磨合过程中,让这本书在跨越了两个半球的连接中奇迹般的诞生了。
这样一本有着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同时兼具西方造型艺术特点的书,在各大国际书展上频频引发国外出版商的关注。因为一本图画书的图像信息,相对于文字而言,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达其艺术特点,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跨越文字隔阂而打动人心。目前,该书已经版权输出到土耳其,而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西班牙、泰国等国也表达了明显的版权引进意向。这也再次证明了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这在图画书特别是这本书上有了更深刻的体现。当然,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本书因获奖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首印很快告罄,目前正在紧急加印中。这个过程让做了十几年儿童图书编辑的我再次印证了一个做编辑最基本的准则:做自己看准和喜欢的事情;无论出版流行风潮有多大变化,能够沉淀下来打动人心、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品味的书永远是全世界喜爱阅读的人们的福音。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作者单位: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