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整合研究
2013-12-29展江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日渐进入高中数学课堂,发挥了众多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何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将两者合理有效地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探索理想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 整合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教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课件、动手演示、课后评价等手段,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但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也会剥夺学生的主动性,出现“机灌”现象。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动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2.探究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一条有效途径。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知识结构。探究性教学要求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它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使两者的结合不会走入死胡同、不至于僵化的必要保证。
3.互补性原则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板书呈现演算过程,内容前后连贯,学生有反复思考的余地。单靠电脑屏幕一闪而过,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因此,二者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完善课堂教学。
● 整合的方法
1.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数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极具抽象性。抽象性可以说是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中原本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定理、函数等,以图形、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加深认识。
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多媒体技术可以采用图形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将原本静止、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三角函数与其图像的关系,圆与椭圆的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的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使得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生动地表现出来。
3.保证传统教学的应有地位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一方面是将传统教学中难以展现、难以传达的信息和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传达出来;另一方面,有些基本公式的演算和具体的推理过程,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仍应该保留传统板书的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性和意志的表达等,也是多媒体所无法实现的,也应该在整合中适当保留。
● 整合的运用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应用,应该灵活机动,因势利导。例如,在探索参数A、、φ对函数У=Asin(х+φ),(A>0,>0)图像的变换和影响时,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探索振幅A的变化对正玄曲线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通过思考,可令=1,φ=0。然后让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做函数У=sinх、У=3sinх、У=sinх在[0,2π]的图像。同时请另一位学生在电脑上作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将图像的变换关系演示出来。
通过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我们发现这三个图像的周期是2π,当曲线的横坐标相同时,它们的纵坐标成倍数关系。传统的教学手段给足了学生思索、画图的时间,而多媒体则可以把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演示,使得抽象的分析变成直观的感受,能够加深学生对变换规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