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警学历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路径研究

2013-12-29林辉赵野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4期

摘要:武警学历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新课题。建设武警学历院校的数字化校园,要学习和借鉴军地院校的建设经验,切实把握技术标准,正确选择技术路径,高起点推进。本文提出,选择此项建设的技术路径,关键是必须紧紧抓好技术目标、技术要素和技术要求等诸多环节。

关键词:武警;数字化校园;技术路径

数字化校园,是以环境条件及活动全部实现网络化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如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如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2011年8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布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初步确立了数字化校园的行业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学历教育为特征的武警学历院校(即武警学历教育院校,以下简称“院校”),是现代化武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奠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的基础。

● 路线指向

数字化校园,是院校校园环境条件及活动建设的基本取向。军队院校与地方普通高校校园网建设基本同步,2002年左右建设完成,普通高校在2003年转向数字化校园建设,但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对滞后。院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重点是搭建校园网硬件平台;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重点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多年来,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目标的牵引下,院校积极推动校园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第三阶段,即数字化校园建设。但与地方高校和军队院校相比,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仍处在起始阶段,具体表现有多方面。

一般来说,数字化校园建设决策者总是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铺设光缆、配置网络设备、网络平台的硬件建设上,而将数字化校园软件开发重点放在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单位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等建设方面。有的也重视软件建设,但建设的是由单个应用需求构建的多个单独应用系统,不符合数字化校园以平台概念集成信息资源的关联系统的建设思路。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条件、多品种、多功能的系统软件增多,平台整合的需求增大,自动化图书资料检索借阅、网络多媒体教学、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都需要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和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并形成统一的用户认证机制。这是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包含软硬件的全面建设上,避免出现重硬件轻软件、重应用轻平台的现象。

● 技术目标

建设院校数字化校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总的来看,应基于培养高素质武警人才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搭建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教育教学平台,大力提高育人质量和效益。

1.教学层面的目标。即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为方向,有效共享与传播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推动师生互动,在提高学员信息素养基础上,增进其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2.科研层面的目标。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便利,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共享科研资源和获取前沿信息,拓展科研渠道,创新科研手段,展开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向产业化和部队化等方向转化,努力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更好地体现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宗旨。

3.管理层面的目标。即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业务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为方向,架设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桥梁,共享与协调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数据,使上下不同部门层级之间能够实现更迅速便捷的信息沟通,推动管理双向互动,减少人力资本,提高管理效率。

4.服务层面的目标。即以基本网络服务、正版软件服务、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数字化图书馆、休闲娱乐服务为建设项目,构筑覆盖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形成智能型的校园服务体系,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技术要素

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到底要建些什么?说法不一,但一般来说,应包括信息基础平台和应用信息服务系统。可就信息技术及工具与教学、科研、服务及管理活动的关系而言,最根本的是要将环境资源与信息资源融合起来,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见,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不仅是其重要特征,而且是其核心内容。

1.基础设施网络化。通过该项建设,使校园计算机网络直接与校园内的各单位、其他部队或院校网络相连,发挥其快捷有效的资源共享和通信作用,减少时空限制,以便为用户提供及时的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信息发布和讨论服务、娱乐与会话服务等。

2.资源储存数字化。通过该项建设,要将设备、教室、图书、讲义、课件、信息、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建立图书情报信息、教育教学信息、学科建设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和管理信息等资源数据库,便于用户开展文件资料查询、学术交流、实验资料交换、教与学、讨论与考试、合作研究项目等活动,以拓展校园时空维度。

3.信息处理智能化。通过该项建设,利用智能技术赋予校园各类设备或系统拥有人的部分智能,完成教学管理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等事项,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自动化。

4.呈现形式多媒体化。通过该项建设,利用各种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促进信息资源呈现形式多元化、虚拟化、一体化,使用户或学员可以更为直观接受信息,立体感知情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需求。

● 技术要求

因敏感信息多,有很高的系统安全、信息保密要求,武警院校数字化校园最大特点,是基础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绝,连接的是部队自成体系的计算机网络,且教学应用、数字图书馆、部分业务子系统以及网络管理安全体系等模块,很多都统一配发、统一标准,因而具有一些特殊性。但技术要求上,也必须满足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通用性和安全性要求,以方便于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交流性、协作性。

1.着眼数据中心的技术标准,在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方面,把校园网的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校园、通信运营商、上级管理机构、科研合作单位、部队等关联起来,使物理网络、网络设备、网络终端及服务器、终端机、路由交换设备兼容,以充分发挥其数据处理功能。

2.按照身份认证的技术标准,在以验证身份替代个人各种证件、不同类型信息系统查询等方面,与程序数据文件、数据库系统、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域名服务、目录服务、公共服务等软件平台相兼容,实现技术统一,并运用于门禁、图书借阅、考勤、教学、科研、财务、后勤等方面,在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过程中共享信息,继而据此实现以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所有网络应用系统服务的智能管理。

3.采用安全体系的技术标准,对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网络接口,采用技术手段,如部署入侵防御系统和防火墙、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修补网络安全漏洞,使核心系统间相互隔离,建立严密的可靠的通信机制、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防止病毒破坏、黑客入侵、有意无意非法访问,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4.参照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统一规范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和传输,统一产生、存放、使用数据,整合和集成包括学生学籍与成绩数据库、师资与教学情况数据库、设备与校产数据库、人事与劳资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科研数据库、办公公文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以实现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等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全统一,全面支持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秀红.数字校园建设技术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1.8.29.

[2]曾海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体系架构探析[J],软件导刊,2010(11).

[3]尹建章,吕玮.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分析[J],科技信息,2010(29).

[4]张敬涛,李向阳.数字化校园建设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5]王艳杰.数字化校园为学校带来新变化[J],科教导刊,2012(4).

[6]谷秉银.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7]曾炜,徐鹰,徐知海,鄢志辉.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7).

本文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武警合训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标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