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锦明:练就“深情刀法”的日子

2013-12-29魏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4期

编者按:“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近年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当专家们用各自的理论与思考给出自己的解读时,一些一线教师中的先行者也在用自己的实践与行动默默探索着自己的答案。本栏目将持续关注这些课程的民间探索者、实践者,展现他们课程建设的心路历程、设计思路和典型案例。

提起梁锦明,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深情小刀”,在信息技术的网络“江湖”中,可是大大的有名,以至于网友们见到他时,多半直呼“深情老师”。

如果从2006年在广东深圳NOC活动中的交往算起,我俩相识也已七年有余。在我眼中,“小刀”真的就像在江湖中一路打拼的刀客,从学校里一位边缘教师成长为一位信息技术学科名师。要问我小刀成长的最大秘诀是什么?我会说,用教育理论指导自身教育实践,是他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他“深情刀法”的精髓。

小刀最早接触教育理论是被逼出来的。1997年,闲来无事的他在BBS上“游荡”,却发现BBS上大多是整日无所事事的学生。出于教师的责任感,他和东莞一家人气颇旺的网站商量,在BBS上专门开辟“中学生园地版”,用来引导学生们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小刀第一次荣升“版主”,但这个版主却不好当,他每天都会遇到学生们学业上、心理上的各种困惑。为了帮学生解决问题,他开始自学教育理论,没想到果然派上了用场,解决了不少学生的疑难问题。“中学生园地”一炮走红,小刀也夺走了“十佳版主”的称号。随后他成为众多论坛邀请的对象,最多的时候,他竟在四个论坛的教育版兼任版主。多年后,他和我聊起这段往事,还为1997年就在论坛上搞教育而自豪,这恐怕在国内称得上“第一人”了。

可要我说,这段经历留给小刀最大的财富是使他第一次尝到了教育理论的甜头,第一次自学“刀法”就大显身手,更增强了小刀日后练就精湛刀法的决心。

2002年,小刀已经从广东的网站一路闯荡到K12。这时的他虽有自学的教育理论“护体”,但毕竟还是一名“江湖游侠”。恰在这时,K12举办了一次信息技术学科的网络聚会。在这次多年后还被不少人称为“华山论剑”的聚会中,小刀终于遇到了学科中的高手,也明显感到了自学来的理论功底不足,在北师大陈丽教授和上海柳栋老师的“点化”下,他下决心寻找机会到高校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再苦练刀法。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桑新民教授在网络上看到他的示范课,邀请他到华南师范大学做一个学期的访问学者。这正是他苦苦等待的机会,当下,他向学校提出停薪留职的要求,一头扎进象牙塔中,开始了游学练功之路。他聆听专家的理论讲座,参加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梳理自己实践中的得失。半年时间一晃而过,重返工作岗位的小刀已功力大涨。

再看出师以后的小刀,更是自创妙招,其一式就被称作“借势而为”。在一次与研究生讨论毕业论文时,他发现不但这位研究生能从自己这里了解到一线教学实际,而且自己也能从研究生那里学到支持教学的理论知识,可谓双赢。那以后,利用和高校的密切关系,小刀往往主动要求与研究生合作,既帮助研究生完成论文、课题,又将研究生的理论带到一线实践中,这几乎成了“深情刀法”的定势。

小刀从江湖中走来,借理论之高招解实践之困惑。但愿能有更多的老师像他一样,也愿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江湖中,再多些拥有理论之刀的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