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教学解读(人教版)

2013-12-29唐雪利杨铁军

地理教育 2013年11期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通过运速、运量、运价比较体现,而“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要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来选择,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既可加深对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认识,又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②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本条标准突出了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完成本任务的方法是“运用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运输速度、运输价格、运量角度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读图分析说出我国铁路分布特点,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练习,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形成铁路干线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通过对我国一些地区交通运输相对滞后的了解,形成刻苦学习科学技术、立志报国的情感以及相应的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及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分布。

难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名称分布。

四、教材分析

工业和农业的分布与发展都受到交通的制约,所以要了解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就必须首先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的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被安排在全章的开篇进行。从教材结构来看,教材设计者紧紧抓住上述两条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材,通过“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两个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材通过“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点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介绍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依据;接着通过“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重点介绍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况及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自始至终贯穿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部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由四段正文、三幅图片和两个活动组成,重点突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一主题。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简练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用图4.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直观展示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用第二段正文简介现代运输的概念及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作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一主题的铺垫。利用第三段正文结合图4.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认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三个基本要素,自然引出第四段正文和图4.3“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比较”有关各种运输方式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大小这三个基本判断要素的分析比较。两个“活动”围绕“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这一主题展开,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对正文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第二部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由四段正文、一幅地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组成。教材用第一段正文点明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突出铁路运输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用第二段正文说明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用第三段正文结合图4.4“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介绍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第四段正文结合图4.4说明我国铁路干线走向及主要铁路枢纽。其中,图4.4是非常重要的一幅图,提供我国主要铁路及铁路枢纽的分布,是正文的依托和“活动”的平台。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是对正文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两个“活动”是对正文的巩固与拓展,围绕“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这一主题展开,以图4.4和图4.5“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为平台,熟悉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及铁路干线名称,认识铁路干线的分布。

五、教学建议(1课时)

(新课引入)设置情境引入。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通运输的变化……”

教师:“确如同学们所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服务于生产与生活,是学习本内容的最终目的所在。因此,本内容的教学重在通过翔实的案例去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基本技能。

对于本内容的教学,可首先结合第一段正文说明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于学生有着较多的生活体验,他们有话可说,有经验可谈,因此应充分让学生谈对交通运输作用的体会,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然后利用图4.1结合第二段正文,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及现代主要交通工具。图4.1仅提及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及工具,未涉及地铁等交通运输方式,容易使学生误认为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就五种,应结合交通运输的定义向学生交代清楚地铁等也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二,引导学生读图4.2及第三段正文,认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定要考虑运价、运速、运量这三大要素,然后引导学生读图4.3结合第四段正文,总结比较各种运输方式在运价、运速、运量三方面的特点,填写到表1中。第三,利用“活动”案例进行交通方式选择的训练:利用“活动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从而得出选择客运方式要考虑的因素;利用“活动2”中相应的案例,判断选择合适的货运方式,总结出选择货运方式要考虑的基本因素(表2)。

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本内容介绍我国交通运输网的构成、铁路建设的成就、铁路网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铁路线的命名及分布,其重点是铁路线的命名与干线铁路的分布。

教学中,可首先利用第一段正文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组成及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4.4了解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第二,引导学生读图4.4提问:“我国铁路网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铁路网的这种分布特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地形、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知识来分析,体现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正文进行验证。第三,可用“我国有哪些重要的铁路干线?这些铁路线是如何命名的?其分布如何?”的设问导入本部分重点内容的学习。第一步利用第四段正文结合图4.4了解我国铁路干线主要包括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第二步,以图4.4和图4.5为依托,进行“活动1”,认识我国铁路线的命名原则与方法,归纳填写表3。我国的铁路命名还有一个基本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字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只有陇海线是个特例,对于这一规律及陇海线这个特例,最好给学生解释清楚。第三步,以图4.4和图4.5为依托,进行“活动2”,找出我国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高速铁路,填在P89的表4.1中。最后教师板演铁路主干线图,出示铁路主干线歌诀,让学生画铁路主干线图、朗诵铁路主干线歌诀,巩固我国铁路主干线名称与分布。

附:铁路主干线歌诀。

铁路主干线,纵五横有三;

华东有京沪(线),京九(线)在西面;

京哈(线)和京广(线),铁路中轴线;

同蒲(线)焦柳线,中原南国连;

宝成(线)成昆线,西北连西南;

横线最北面,京包(线)和包兰(线);

陇海(线)兰新线,亚欧(大)陆桥贯;

沪杭(线)和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