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陆开放的新支点
2013-12-29刘义泉毛国东高新红
2013年3月18日,“渝(重庆)新(新疆)欧(欧洲)”国际铁路首趟回程货列,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不仅标志着“渝新欧”站上了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新起点,更为改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外开放格局埋下伏笔。看中国地图,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 000多千米。然而,打开世界地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寻找重庆的方位:向西,从重庆到欧洲,不是比从沿海更近吗?这不就是扩大开放的“新通道”吗?所以,视野变则思路变,思路变则天地阔。于是,“渝新欧”国际铁路2011年1月应运而生。资料显示,2011年6月30日正式运营的渝新欧铁路,是在原新欧亚大陆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国际铁路货运专线。起于重庆团结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 179千米,并将延长202千米至比利时的安德卫普。运行时间约为13天,因此,渝新欧大通道被称为“第三条欧亚大陆桥”。
“渝新欧”国际铁路显而易见的难题不容回避。首先,目前开行欧洲的货运班列虽然逐渐迈入常态运行,但是返程班列由于货物订单不多,通过海运把空集装箱运回重庆不是一笔小开销。这或许正是2013年7月启动“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媒体特别行动的初衷。其次,途经数个国家,每个国家语言文字、托运方法和程序、收费标准、海关检查要求均不同,这些给跨境运输带来诸多障碍。再者,一路上温差极端时可达70℃,铁路轨距也不一,有标轨有宽轨,需要进行两次吊装换轨。
已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渝新欧”国际铁路优势日益凸显。其一,该线路运行费比航空节省、运到时限比海运缩短、安全性高;沿线各国一次性报关、全线放行、统一运单;回程班列已开行等。其二,短期看,“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是为满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物流需求;长期看,是让重庆及周边地区拥有更多快捷、稳定和低廉的优质出口通道,也为中欧之间经贸往来增添新的选择。其三,欧洲许多国家都争相表示:希望成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返程货物的新起点,从而缩短与中国进行贸易的物流周期。换言之,“渝新欧”国际铁路成为国际货运的“香饽饽”。2013年5月,“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经贸合作恳谈会”的成功举行便是例证。毋庸置疑,随着渝新欧双边贸易的发展,中国西部必将会加大同他国的合作,并带动相关产业向中国西部地区倾斜,从而达到中外贸易地域性趋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