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与合作”教材剖析(人教版)

2013-12-29李占军

地理教育 2013年11期

一、课标解读

本章教材内容系人教版(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最后一章,主要落实以下课程标准要求:①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例如,大洲与大洲间、国与国间、国家内部间都存在差异,这里主要突出世界不同国家间的发展差异。达成这一要求的途径是“通过实例”,可从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角度例举某两个国家发展状况,通过定量分析和直观感知来认识其差异。②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本条标准是对上一条标准的拓展与深化,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对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突出“北”(多数位于北半球北部),对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突出“南”(主要位于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便于学生理解新闻媒体中经常提到的“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③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本条标准是对前两条标准的进一步拓展,从学生容易理解的经济领域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从我国现实来看,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企业面向世界市场以及世界同行业的竞争,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资金、人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生产活动的国际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资料了解不同地域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结合图文资料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地图分析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举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是有差异的,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归纳其分布特点,理解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运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地域发展的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激发为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三、教材分析

世界各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村”内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教材继前四章介绍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自然环境特征、居民与聚落的情况后,安排最后一章“发展与合作”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不同地域的发展差异,寻求更好的合作,促进不同地域的共同发展,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章内容与实验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课标对地理性不强的“国际组织”等已不做要求,因此教材也将这部分内容删去;同时,将实验教材中有关国家的不同分类及国界、领土等专业性比较强且与课标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将与思想政治、历史相重合的国与国关系原则内容淡化处理。通过“地域发展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和“国际经济合作”三部分来重新组织教材,落实上述三条课程标准要求,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第一部分“地域发展差异”:包括三段正文、两幅(组)图和三个“活动”,从不同角度介绍地域发展存在差异,重点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以落实“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课程标准要求。第一段正文首先点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然后以欧洲和非洲为例说明地域发展存在差异,并辅以图5.1“世界灯光影像图(2004年)”直观感知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第二段正文则由全球具体到国家来认识地域发展差异,结合图5.2“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的图组案例,从经济、生活、医疗、教育等不同角度对比感知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而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第三段正文则进一步点明国家内部甚至一个城市中也存在发展差异,回扣标题。本部分“活动”围绕“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与拓展,也是与之前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发展水平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第二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包括三段正文、两幅图和两个“活动”,是前一部分内容的深化,重点介绍两类国家的分布特点,落实“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的课程标准要求。第一段正文介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辅以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落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第二段正文依托图5.3从整体上点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进而介绍“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第三段正文则通过中国、印度的实例,点明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发达国家。本目的两个“活动”围绕“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这一主题展开,依托图5.4“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进一步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分布。

第三部分“国际经济合作”:包括三段正文、两幅图和一个“活动”,是前两部分内容的自然拓展。因为存在发展差异,产生种种自然和社会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教材抓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合作展开,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落实“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的课程标准要求。第一段正文阐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段正文重点从经济的角度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直观感知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第三段正文结合图5.6“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部分的“活动”围绕“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等”展开,认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教学建议(1课时)

新课导入:可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导入,如不同家庭的发展差异、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山区与平原的发展差异,进而拓展到全球的差异,自然导入新课。

地域发展差异:对于本内容的教学,不管采取哪种导入方法,都要抓住“差异”这一主线展开。既要引导学生明确大洲间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更要明确国家间的发展差异,也要明确国家内部的发展差异,重点是国家间的差异。可提前布置学生课下搜集地区差异、国家差异的资料,在课上展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时,可首先结合第一段正文中欧洲和非洲的案例点明其发展差异,利用图5.1进行验证对比,然后让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说明。第二,从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理解其划分的依据。充分发挥图5.2的作用,通过直观对比来认识其差异。第三,利用“这种差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的设问引入“活动”内容的处理:对于“活动1”,让学生对照图5.1和世界地图说出灯光最亮区的分布,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对于“活动2”,通过提问“灯光最亮区主要分布在沿海还是内陆?”引导学生归纳出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发展水平高的事实。对于“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图5.1对照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分析灯光最亮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认识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本内容学习的关键是图5.3“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判读与应用。首先,根据图例在图5.3上找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然后结合第一段正文归纳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进一步阅读图5.3,结合第二段正文归纳出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的结论,进而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第三,利用第三段正文的具体案例认识发展中国家也是不断发展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国家的事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心。第四,进行“活动”内容,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活动1”的图5.4非常直观,在组内讨论后让学生抢答,但一定让学生说明理由;“活动2”可让学生在投影图或挂图上把这些国家找出来,看看这些国家位于哪些大洲,验证巩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对于本内容的学习,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可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段正文,从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及科技发展促进人类联系日趋密切的角度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第二,利用第二段正文辅以图5.5的具体案例,重点突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这里除充分发挥图5.5的例证外,应该让学生搜集其它国际经济合作的证据,特别是我国很多外向型企业就在学生身边,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利用第三段正文结合图5.6认识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第四,进行“活动”内容,认识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合作中的不利地位,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办法,培养学生为祖国崛起而努力的紧迫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