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不一定是“胃病”
2013-12-29朱仕兵
或许我们自己或者家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捂着肚子,痛苦地跑到医院急诊室,跟医生讲:我“胃疼”,医生,给打个止痛针吧?而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拒绝你的这个要求,医生会建议你先弄清楚是哪里痛,因为你的“胃疼”不一定是“胃病”。
“胃疼”不一定是胃病
“胃疼”是指在上腹部“胃”所在的区域出现疼痛。每每碰到胃疼,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会认为是胃出了毛病,比如吃坏东西啦,喝冰的饮料过快啦,吃多啦之类的。但我们知道,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各脏器紧密相联相依,功能上往往互有影响,周围或者全身的状况都有可能反应在某个特定的器官之上。中医的“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都是浑然一体的,西医的解剖告诉我们,人体内复杂的神经系统维系着整个人体的功能运转。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决不能简单地认为“胃疼”就一定是“胃”的毛病,这是个认识的误区,必须要区别对待。
30多岁的杭州人何某,平时身体很健康,但从二十岁左右因为胃痛走遍了杭城各大医院,均无法弄清楚痛为何因,痛在何处,每次发作这个胃痛,都是痛苦不堪。搞笑的是,他的胃痛大多不是在医院缓解的,因为十来年,各大急诊室的医生尝遍了给他止痛的方法,无一奏效!
前不久,何某因胃疼再次发作来到杭州市红会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仔细询问何某之前每次胃疼的发作特点,综合过去的就医经历,判断何某的胃痛肯定不是胃病,应该是胃附近其他方面的问题。医生于是对何某进行了一些非常规的检查,包括腹主动脉探查,腹部血管CTA造影等,最终确诊为先天性腹腔内血管畸形致小肠起始段缺血。后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何某还有先天性结构异常,这加重了何某缺血小肠的症状。因手术及时而准确,保住了病人数米的小肠,从而避免了小肠切除,保住了生活质量。术后随访,何某的胃疼一直没有再发作。
哪些“胃疼”可能是胃病
比如本来好好的人,因为运动后热得很,直接打开冰箱喝了一瓶冰镇饮料,由于喝得太快,导致胃强烈的痉挛,一阵阵地绞痛,这就是典型的胃痉挛。还有比如晚上外面吃了不洁的东西,二小时后觉得恶心呕吐,伴有拉肚子,胃也一阵阵的疼痛,这就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当然还有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胃的溃疡性疾病,吃得稍饱一些后就胀痛能受,这些大多是胃本身的不好等。
“胃疼”还可能是哪些疾病
那么,“胃疼”除了我们一般讲的“胃病”之外还有可能是哪些毛病呢?下面我分别来举一些例子给大家分析一下:
心肌梗死
把心肌梗死排在第一不是因为它最多,是因为它最致命。从解剖上讲,心脏的下端贴着膈,与胃很近,当心脏的下壁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心肌坏死产生的疼痛感,会很容易传送到胃的部位,这在急诊室很容易被当成胃病来检查而忽视了心脏的疾病,这是致命的,因为心肌梗死是有时效性的,及时地解除缺血心肌的供血环境,有可能就会最大程度地救活即将坏死的心肌,那如何区别?一般上讲男性年龄超过40,女性年龄超过50岁,有冠心病史或高血压病史,近段时间内有活动后胸闷压迫感,发作时疼痛持续不止,剧烈程度不高,伴有不自主地出汗的就要高度警惕了。年纪大点的人更要引起重视。血液中坏死心肌释放的肌钙蛋白酶升高以及心电图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急性胰腺炎
这是因为胰与胃紧紧相挨,互相的疼痛难分彼此,如果属于胰腺炎的疼痛的话,那它的剧烈程度要厉害得多,且大多难以忍受!如果我们考察此类病人发病前情况,多有暴饮暴食史、大量饮酒史、特殊药物服药史、或者外伤史等。这类疼痛多比较尖锐,或伴有呕吐是其基本特点。血液化验可以发现血尿淀粉酶呈直线升高,B超也可辅助诊断。
急性胆囊炎
胆胃相连,不管从中医到西医都有据可查,因此,胆发生急性的炎症,其疼痛多横向放射到胃,向右后向上肩胛部放射是其特点。多有饮酒油腻着凉冷刺激等导致胆囊急性发炎,B超会发现肿大的发炎的胆囊,血中炎症细胞的升高也可辅助诊断。胆囊炎的疼痛也是呈持续性不止为特点,疼痛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比较剧烈。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病人多有不洁饮食史,由肠道感染诱发阑尾快速发炎肿大,直至穿孔!阑尾炎的发作有一个转移性的特点,即一开始都是在胃这个地方疼,随着阑尾炎症的加重,会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阑尾这个地方痛,时间是4~6小时,如果你去就医早,或许还不能立即判断是否一定是阑尾炎,所以医生大多会建议你留院观察,以防误诊。
其他特殊疾病
这一类往往发病比例很低,所以临床的误码诊率比较高。比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性疾病,早期的表现完全就是一个轻微的急性胃肠炎表现,胃这个地方疼痛不止,极易误诊。所以综合判断是比较重要,也从侧面反映了胃这个疼,其内涵还是比较丰富,临床医生均要小心为好,病人也应该极力配合医生弄清楚,究竟痛在何处。
遇到“胃疼”,我们不能小看,早期的胃癌或许就表现为轻微的胃隐隐的疼痛,极具隐蔽性,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以防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