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号限行的成本
2013-12-29吴庆
机动车尾号限行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目前已经在多个城市里推行。北京从2008年10月11日开始试行。在每个工作日的早7点到晚20点之间,有两个尾号的民用机动车辆被禁止在五环路(不含五环路)以内的道路上行驶。
这项政策威力巨大,而且立竿见影:北京城五环路以内道路上奔跑的机动车顿时减少了20%!这个成果得到了政府自己的认可。两年试行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市政府将有效期延长两年。两年之后再次延长。直到今天,这项规定仍然在执行中。
这还远不是这项政策的全部威力。不难想象这项政策未来的潜力:只需要增加一两个或者三四个尾号数字,北京市政府就可以把限行的规模成倍扩大,让北京城五环路以内道路上奔跑的机动车再减少一个20%,或者再减少两个20%,直到道路上机动车只剩下20%!
这不是很简单吗?只要把现在每个工作日限行的尾号和不限行的尾号颠倒一下,每天20%机动车限行就变成每天20%机动车上路。看到了吗,仅凭这一项政策,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如果每个工作日有80%的机动车被禁止上路行驶,你认为这不可能吗?这并非不可能。每个工作日限制20%的机动车上路和每天限制80%的机动车上路之间的差距,只是从五十步到一百步而已。从无到有很难,从少到多只是时间问题。可惜的是,这项政策效果巨大而又立竿见影的政策并非那么美好。它有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后脚跟:成本。
首先,最大的成本是每个工作日都有20%的机动车辆闲置。闲置就是浪费,浪费的还不只是车辆闲置。这些闲置的机动车必须占用额外的停车位。
以上两项成本还只是短期发生的静态成本。时间稍微一长,还会出现动态成本。在尾号限行政策公布以后不久,一些每天都必须自驾车的家庭被迫再买一辆机动车,并且选一个不同的尾号。两辆车、占用两个车位,但是发挥一辆车的作用。闲置率50%,这个浪费更严重。随着收入提高和汽车降价,越来越多的人会这么做。
市场交易可以降低闲置率。在当前的限号规则下的最理想状态,闲置率可以降低到20%:4位有车族可以共用5辆机动车,5辆车分5天限行。每天都有1辆车因限行而闲置,4个人分别驾驶不限行的其余4辆车。除了必须多买一辆车用来闲置之外,4个人的交通方式不变。
这“4个人的理想状态”其实是“社会的不理想状态”:路上的机动车一辆也没有少,拥堵状况不变,只是多出20%的车辆趴在车位上闲置。当然,现实中通过市场交易让4个人达成上述合作的理想状态不容易实现。
更多家庭没有购买第二辆汽车。为了解决限行那一天的交通问题,他们也许会购买其他交通工具,例如自行车。但是,这些为了解决一个工作日的交通问题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80%的时间闲置,使用率只有20%。类似的案例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很快的广东电力短缺。政府分配电力的时候维护了表面上的公平,在企业之间“撒胡椒面”,结果很多企业都不得不自备发电设备。这些设备发电成本高,闲置率也高。
公共政策的决策者本来应该计算全社会的收益与成本。如果这么做了,尾号限行政策没那么好。可是行政首长主导的决策往往只关注收益,特别是短期收益,因为短期收益是他的政绩。尾号限行的政绩就是缓解了一时的交通拥堵,改善了一时的空气质量;他往往忽视成本,特别是长期成本。在尾号限行案例中,那些机动车辆的闲置成本都无需决策者买单。
好的公共决策一定要计算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在现行体制中,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计算社会成本与收益工作量巨大,应该多一些专职的代表和委员来承担。如果相信“错误的决策是最大的浪费”,政府就该为政策和决策投入更多资源。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