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向何处去
2013-12-29袁东振
编者按:查韦斯的逝世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拉美会不会转向的一场议论。《中国经济报告》约请了两位专家对此问题作出详细分析。
2013年3月5日,连续执政14年的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病逝。查韦斯一直被称为拉美左翼的旗手,他的离世不仅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革命进程增添变数,也是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巨大损失。然而,查韦斯离世尚不足以改变拉美地区左右翼力量基本均衡的政治格局。
查韦斯去世对拉美左翼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左翼失去委内瑞拉这个重要阵地的风险增加。查韦斯自1999年执政后开展以和平民主方式进行的玻利瓦尔革命,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造,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提出超越资本主义,并逐渐把寻求新发展道路的路径转向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
查韦斯的政策和执政风格在委内瑞拉国内引起较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查韦斯是“民主”和“进步”的代表;反对派则将其视为“专制”和“独裁”的化身,明确反对查韦斯政府的政策。查韦斯去世给委内瑞拉的激进改革进程增添诸多变数。若反对派上台,查韦斯的“激进”变革模式将会被修正,“温和”发展模式将占上风。即使查韦斯派能继续执政,其接班人为顺利施政和稳固执政根基,也会进行政策微调,更多顾及中间阶层的利益,对反对派的诉求做出必要回应,政策会也会出现温和化迹象。
其次,拉美“激进”左翼力量受到一定削弱。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为代表的“激进”左翼政府主张替代“新自由主义”,强调创新和变革,反美立场较坚定。查韦斯是拉美“激进”的领军人物,其激进左翼“旗手”和坚定反美“斗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委内瑞拉主导的“玻利瓦尔美洲联盟”已成为拉美“激进”左翼的重要标志。查韦斯的离世,无疑是拉美“激进”左翼阵营的重大损失。
第三,拉美一些左翼国家执政难度的风险加大。查韦斯政府一直推行“革命外交”,通过“玻利瓦尔美洲联盟”和“加勒比石油计划”等机制推动与拉美左翼政府合作,以优惠价格向相关国家提供石油。目前有8个国家参加“玻利瓦尔美洲联盟”,有16个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参加“加勒比石油计划”。反对派激烈批评查韦斯政府的上述政策,指责其“滥用财力”,并表示若上台后,将重新审查以优惠条件向古巴等国提供石油的协议,既不向他国赠送一滴油,也不提供项目建设资金。因此,查韦斯逝世后如果出现执政党更迭,委内瑞拉对外政策会发生较明显转变,失去委内瑞拉物质和财力支持的一些拉美左翼政府执政难度会有所加大。
最后,拉美左翼的合作进程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查韦斯在委内瑞拉连续执政14年,对拉美地区一体化格局的变化发挥了重要影响。在近年来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的过程中,拉美地区大国和强国主导一体化进程的意愿增强,巴西主导的“南美国家联盟”、墨西哥等推动的“太平洋联盟”、阿根廷等国主导的“南方共同市场”、委内瑞拉等国主导的“玻利瓦尔美洲联盟”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委内瑞拉通过“玻利瓦尔美洲联盟”不断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在委内瑞拉推动下,“玻利瓦尔美洲联盟”开始制定一体化机制的工作,先后提出“玻利瓦尔美洲联盟”银行、南方银行、地区石油计划等多项倡议,并启用共同货币苏克雷用于成员国贸易和记账,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包容性社会、多元文化、种族融合、环境保护等议题上持共同立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查韦斯政府推进“玻利瓦尔美洲联盟”等政策遭到反对派质疑,如果在后查韦斯时代反对派上台,“玻利瓦尔美洲联盟”就有名存实亡或夭折的危险,拉美地区一体化的现有格局及团结合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力量不会“沉寂”
笔者认为在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不会沉寂,而是会得到继续发展,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拉美地区左右翼相互对峙、竞争、共存的局面不会被打破。
首先,左右翼共存和竞争是拉美国家政治的常态。20世纪以后左翼力量的崛起、发展和壮大是拉美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左翼思想、左翼政党和组织、左翼运动、左翼政权、左翼政治领袖不断出现。拉美国家政坛上左右轮替、轮流执政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20世纪50-80年代,拉美左翼经历了力量迅速壮大、影响不断增强的兴盛时期,古巴建立了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智利,尼加拉瓜等不少国家建立了左派政府,中美洲出现了左翼力量领导的武装斗争。以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为重要标志,拉美左翼力量再次“群体性”崛起,左右对峙的格局更加稳固。查韦斯病逝,不足以改变拉美地区的上述历史常态。
除此之外,左翼的政策主张在拉美地区仍有极强号召力。一般来说,右翼倾向精英主义,左翼倾向民众主义;右翼尽力维护现存秩序,左翼赞成变革;右翼倾向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左翼赞成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右翼主张增长优于公平的社会政策取向,左翼倾向于优先关注社会公平。当前,拉美社会和民众对左翼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主张有较强的接纳能力,左翼赖以发展的社会基础依然坚实。许多国家一直缺乏深刻的社会变革,近年来虽然在减贫、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但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统计,2012年拉美6亿人口中仍有1.66亿人处于贫困状态,接近总人口的30%。分配结构中的过度不平等现象异常普遍,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拉美国家的许多民众甚至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平程度越来越高,认为政治体制和国家机构不合理,对宪法、司法机构和政党表示不信任,并表现出强烈的“反体制”倾向。在这种政治气候下,拉美民众对左翼的政策主张有较强接纳能力,左翼力量因而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最后,笔者认为查韦斯逝世不足以改变拉美地区左右翼力量基本均衡的政治格局。1999年查韦斯开始在委内瑞拉的执政,被认为是拉美左翼崛起的重要标志,此后左翼力量先后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尼加拉瓜等多拉美个国家取得执政地位,拉美地区形成了左右翼对峙和竞争的格局。拉美国家左翼政府执政后,试图打破传统精英主义发展道路的局限,寻求政治经济自主发展的新道路,把改善民众福利、特别是底层民众生活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当前,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等国左翼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政府有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厄瓜多尔左翼总统科雷亚已于2013年2月成功连任,智利中左翼有可能在今年的大选中重回执政地位,左翼阵营有望进一步扩大。查韦斯虽是拉美左翼的“旗手”,但无论是查病逝或查韦斯派在委内瑞拉丧失执政地位,都不足以改变拉美地区左右对峙和势均力敌的基本政治生态格局。
“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在“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的发展将呈现出“温和化”、“非意识形态化”和“实用主义化”的趋势。
首先,随着“激进”左翼力量的削弱,温和左翼将成为主流趋势。在拉美地区左翼力量增长的同时,左翼力量的分化也不断加剧,“温和”左翼和“激进”左翼的分野越来越明显。两派的基本差异有两个:一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的态度,一是对美国的态度。一般地说,“温和”左翼虽然批评“新自由主义”思想,但基本延续接受和延续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只是强调在社会政策方面进行补充和修正,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温和”左翼执政后没有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主要经济政策,也没有改变国家政治的发展方向;虽然与美国有分歧,但态度比较温和与理智。“激进”左翼主张替代“新自由主义改革”;执政后经济和社会政策变动较大,体现出较明显的民族主义特征;对美国的批评比较激烈,甚至公开反对美国倡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建议,并提出了替代主张和方案。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被认为是“激进”左翼的代表。随着查韦斯的去世,“激进”左翼力量受到削弱,“温和”左翼将进一步成为主流。
其次,左右翼的意识形态之争将进一步淡化。拉美地区左右之间的争斗将继续趋于缓和,双方的争斗将主要不是体现为意识形态的公开争论,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较量。在发展模式之争过程中,各国政府的政策均趋于“稳健化”。无论是在智利、哥伦比亚等中右翼政府执政的国家,还是巴西、乌拉圭等“温和”左翼政府执政的国家,政府政策的“稳健化”已成一种趋势。即使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激进”左翼执政国家,政策也趋于稳定,因为在将能源等战略部门收归国有后,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政策变动受到众多限制,政策调整空间已相当有限。
“实用主义”成为基本取向
许多拉美国家的传统政党长期不能解决各自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难题,其执政理念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变革的现实要求,人们对其执政能力失去信心,普遍出现要求变革或求变的思想,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左翼政府在拉美国家上台执政。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中左翼政府执政以来均坚持既定发展战略,基本政策未有重大变动,实用主义特色更加明显。这些政府都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将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安定作为首要执政目标,注重争取更广泛社会阶层的支持,将稳固执政地位作为重要政策取向。可以预见的是拉美国家的左翼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政策取向上,将更强调追求稳定,而不是追求变革;受国内条件及国际形势制约,拉美国家的左翼政府实际上将很难对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造,立场将进一步趋于温和化,甚至会放弃或改变原已做出的诺言和承诺,仅在社会经济政策方面做出有限调整。在地区事务中也会更加务实,并将日益摒弃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强调拉美地区团结和自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