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摘编
2013-12-29
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助防腐
新华社 2013年3月11日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以及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旨在营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顶层设计”,有望形成一个覆盖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平台。这预示着中国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将实现统一共享,以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民生要休养 加税须慎重
《第一财经日报》 2013年3月11日
当前诸多的讨论声中,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当下开征新税种的动力似乎在增大。在总体税负结构难言十分合理、税负公平程度有待继续提高的大背景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乃至警惕的现象。倘若税收政策的制定不尽合理,则恐会增加民众负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改革是放权革命而非分权游戏
《中国青年报》 2013年3月11日
改革并不是部委间的权力重新分配游戏,而是一次放权革命——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民众放权。如果改革仅仅是在部委间分权、在官员间平衡,变成部委间的权力博弈,而不是向市场、社会和民众分权,还可能滋生出更多的问题,改革只会是在原地转圈圈。
弄巧成拙的“国五条”
【英】《金融时报》 2013年3月13日
新政颁布后,离婚人数急剧增加,“假离婚”成为购房者利用新政漏洞规避新房产税的首选策略之一。无论是咨询量、房源登记量、假离婚数还是成交量都明显上涨,房价也水涨船高。新“国五条”的效果显然与政策意图相悖。更糟糕的是,各地何时出台和实施“国五条”细则,像那只尚未掉下来的靴子,悬在市场之上,导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转型将影响世界
【美】《华尔街日报》 2013年3月14日
未来五年,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决定将来自中国国务院。中国的经济转型规划,改变依赖出口和政府主导的投资的不可持续增长模式,转向开放的消费者驱动型经济,这一过程是否顺利将会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继续实施渐进式自由化的政策最有利于实现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但前提是它们为中国内外的关键产业带来的经济痛苦是可控的。
从“百日新政”看中国新走势
《中国改革》 2013年3月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经理清,工作部署基本形成,执政风格和工作作风已经显现。党风、政风、军风已经开始转变,全党全国人民充满期待,寄予厚望。现在的关键在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切忌运动式,一阵风。同时制度建设要紧紧跟上。历史经验证明,靠个人推动,靠群众运动不能长久,唯有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才可以持久治本。
重塑收入分配制度
《财经国家周刊》 2013年3月18日
从中国现实出发,增量毕竟有限,光动增量不能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产生实际效果。要真正扭转贫富分化,就要摒弃做大蛋糕便会自动解决一切问题的思维定式,让中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让既得利益群体付出相应成本,对以往的财富分配格局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调整政府公共资源支出结构,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民生,加快促进财富分配格局走向公正与规范。
2013国际动荡及中国对策
《环球财经》 2013年3月
美国的军工垄断财团正急切希望制造国际紧张局势并转嫁危机。中国应积极将各国曾经广泛认同的“搁置争端、共同开发”落到实处,这样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经济利益凝聚力弥合各国分歧,让周边国家明白与中国合作的好处远远超过美国的经济诱饵,从而抵御、制衡美国利用经济利益引诱菲律宾等国制造南海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