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物出口增长
2013-12-29甄西
日本对出版物的统计,向来很细致很完整。比如对出版物出口的统计,既有“初步统计或不完全统计”,又有“完全统计”,还有“最终统计”。
图书和杂志出口都是增长
据日本财务省的最终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2月,日本向世界各国出口出版物为127.2978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4.9%。其中,图书为77.7316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增加2.9%;杂志为49.5662亿日元,与2009年相比增加8.3%.
功在日系书店
日本图书和杂志的出口,主要依靠世界各国的日系书店从日本大批量采购,换言之,这些日系书店是日本出版物出口的主力军。据日本出版文化国际交流会统计,包括南北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在内,“日系书店”总共111家。按不同国家和地区划分,在美国的日系书店最多,2010年达到30家,在亚洲地区的日系书店要算第二多。以上的“日系书店”,准确的表述应当是“经营原版日本语图书、杂志的外国书店”。
与此相对,“日系书店”的另一个含义,是“日本人在外国经营原版日本语图书、杂志的书店”。这种书店也有不少。
2010年,与美元、欧元相比,日元坚挺,平均升值10%。所以,出口相同数量的出版物,出口额与2009年相比就要高不少。不过,在整体上看,日本出版物对世界各国的出口,大多呈增长态势。
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细分图书的出口额,依然还是拥有30家日系书店的美国最多,占日本图书出口额的27%,虽然与2009年相比有些许减少。在美国之后,是中国台湾,占日本图书出口额的15%,与2009年相比增加10%。在中国台湾之后,依次是韩国、中国大陆、新加坡。与2009年相比,中国大陆增加12%,韩国则减少5%。新加坡和菲律宾,与2009年相比都是增加。在欧洲地区,英国与2009年相比减少,德国与2009年相比减少,法国和意大利与2009年相比也是减少。原版日本语图书在欧洲地区的出口“遭遇寒冬”。在饱受金融危机折磨的欧洲各国,如果不能继续设立大型的日系书店,今后日本语图书出口要增长就可能是天方夜谭了。
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细分杂志出口额,排在首位的是中国台湾,占日本杂志出口额的30%,与2009年相比增长12%。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香港,占日本杂志出口额的26%,与2009年相比增长14%。排第三位的是韩国,占日本杂志出口额的12%,与2009年相比减少10%。排第四位的是美国,与2009年相比减少10%。中国大陆和泰国与2009年相比也是减少。阅读原版日本语杂志的读者人数,在美国正在从日系(即美籍日本人)第三代进入日系第四代,呈现逐渐减少的倾向;而在亚洲各国,也没有增加的迹象。比如,在中国的上海,日资企业云集,派驻这些企业的日本员工人数迅速增加,但并未带来日本语杂志的出口利好。
依靠“日本版英文书”带动出口
期待日本向世界各国出口出版物持续增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一,在日本国内出版的英语出版物——介绍日本的统称为“图书,一个·日本”的英文书,在10年至20年前,出版了大量文学书、日本语学习书、历史书、经济书、社会学书、艺术书、儿童书和料理书,近几年,以上种类图书的出版品种正在减少,图书的定价也在下降,说明“日本版英文书”在国际市场上已进入饱和状态。“图书·一个·日本”的英文书几乎在各种选题领域都有涉及,所以要展开新的选题策划自然难上加难。但是,要继续增加日本出版物出口,这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二,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新兴出版社关注日本出版的动向,像日本最新出版的文学书和漫画书,这些出版社往往是迅速购买版权,迅速翻译出版。比如在法国,大量引进、翻译和出版日本最新漫画书和连环漫画书的中小出版社风起云涌。版权书出口和实体书出口始终是一对矛盾:实体书出口多了,会带动版权书的出口;而版权书出口多了,却会影响实体书的出口。其三,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对日本造成了重创。加上日本经济本身在十几年里持续低迷,使得世界各国对日本的关注度降低,国外读者对日语图书有“敬而远之”的倾向。如何持续抓住国外读者的眼球,也是日本出版界必须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