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面临破局难题
2013-12-29
《中华读书报》报道:从产业角度讲,赢利模式尚待破解。电子书包行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项目,目前基本都在试点阶段,或者是政府买单,或者是企业贴补,收入有限,一些从事电子书包的企业,大都依靠卖硬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电子书包还未形成成熟的赢利模式。
从试用效果看,家长也多是喜忧参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还是电子书包这样的教育模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遭遇的就是电子书包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电子教材的开发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对于技术生产商而言,他们缺乏电子教材的开发能力和经验;对于传统教材出版企业而言,他们并不太愿意把教材资源轻易松手,导致了一些版本的教材开发授权费用很高,这对于目前还不成熟的电子书包市场来说成本太高。而由厂商提供的教育资源包,虽然包括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但和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电子书包需要丰富的、多元化的内容,既要基于现有的纸质教材,又要在展示方式、内容等方面高于现有教材。但目前还基本上处于教材多媒体化的状态,可以说,内容缺失是制约电子书包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移动阅读如何赢利
虎嗅网报道:所有人都关心移动阅读应用的赢利问题。广告展示目前是移动阅读应用最大也最实际的收入来源。但是限于手机屏幕的大小问题,阅读应用又不敢像Pc端那样大量置入广告,总害怕会导致用户的反感,遣成不好的阅读体验。
广告真的这么可怕吗其实,用户们讨厌的不是广告,而是讨厌看到对自己毫无价值的东西,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如果这个广告确实是对自己有用呢有一种现成的做法是,通过应用后台对用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争取做到精准推送,尽量避免让用户看到没兴趣和不需要的广告。这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实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它还是没有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可用价值。
把阅读应用中的用户账号和广告之间产生一种关联。就像网易目前探索的,在用户中设置了积分模式,用户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积分,而这些积分将来可以在网易电商平台兑换实物或者抵扣相应的购物款。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保持用户黏性的尝试。这些积分也可以做相应的服务兑换,例如在应用内的电子书平台购买相应等值人民币的书籍,或者其他一些服务或者物品。这样的话既能刺激用户注册和登陆应用,又能使用户不再讨厌广告,甚至积极地参与阅读和观看广告。对广告商而言也更乐于看到,提高了广告曝光率和注意率,因为用户在点击的同时也必然会看一眼广告内容。
中国动漫差距在哪里
《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动漫电影的票房总量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台上了。《喜羊羊与灰太狼5》拿下1.2亿票房。这仍旧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然而,中国动漫未来的突破在哪里和世界的差距又在哪里呢
首先,动漫影片的市场消费主力必然是家庭。只有家庭介入,成人的票价起到支撑作用,这个市场才会出现较大的影响。但现阶段的中国动漫缺少“合家欢”样式的动漫电影,如何让家长们从陪伴到投入感情,这是中国动漫该努力的方向。
第二,动漫影片创作的回报绝大部分靠票房,而银幕下的收入很低,这种状况的改变最有意义,因为动漫的创作投资一定是着眼于产业开发的,在授权商品的开发和主题公园以及玩具、图书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没有开发。
第三,中国动漫影片重制作轻故事的现象还很多,在很多投资者的意识中只要把重金压在制作上,就可能获得成功,他们很不耐烦于讨论故事的合理性,不愿意在孩子和家庭的问题上做文章。
移动浏览器集体上线“阅读”功能
《通信信息报》报道:相关机构对iOs系统、Android、WP7等移动系统中的本地应用进行了统计,发现用户进行新闻阅读采用方式较多的是浏览器,其中平板设备新闻读者占60%、智能手机新闻读者占61%。移动浏览器集体上线“阅读”功能,将带动手机网民更多的使用移动浏览器完成阅读,而综合比较,移动浏览器或将替代阅读类App。
首先,阅读体验不逊于阅读App。目前,阅读App相比网页最大的特色在于排版优化、界面美观、内容聚合,但仍然没有放弃广告位,因为这是阅读App惟一的收入来源。而移动浏览器的阅读功能,则在页面的处理上更简洁有力,没有了广告及其他冗余的困扰,通过专注的阅读将浏览效率大幅提升。
其次,移动浏览器可帮媒体快速接触移动互联网,单独为媒体制作Web App,塑遣媒体自己的品牌,帮他们快速接入移动互联网。移动浏览器可做到用户在Pc上未阅读完的内容通过登录与Pc浏览器的同一账号继续阅读,这是手机阅读类App无法实现的。目前,QQ浏览器、Chrome等都具备手机端和Pc端,而且共用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