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信用等级被下调的原因及影响

2013-12-29李罡

经济 2013年4期

2月22日,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英国本币政府债务评级由Aaa级别下调一级至Aa1,评级展望为稳定。这是自1978年以来英国首次失去国际评级机构的最高信用评级。经济增长疲弱、财政紧缩计划前景不明、公共债务飙升是英国降级的主要原因。信用等级下调短期内不会对英国造成剧烈冲击,但长期来看存在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英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经济疲弱、债务飙升 英国被降级

穆迪此次调低英国信用等级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当前英国经济增长黯淡,中期增长前景持续疲弱。

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英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从2008年第二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英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持续衰退,累计下降6.3%。2009年英国GDP下降4%,为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2010年英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随即再次陷入衰退,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英国经济连续3个季度环比收缩,累计下降0.9%。由此可见,自2008年以来,英国经济已连续两次陷入衰退,即出现所谓的“双底衰退”。2012年第三季度,英国经济出现正增长,增长率为0.9%,但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女王钻禧庆典和伦敦奥运会,英国经济并未真正摆脱衰退的阴影。2012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环比下滑0.3%,预计2013年第一季度增长仍将趋弱,英国经济有出现“三底衰退”的可能。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IU)预测,2013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5%,受英国大选的影响,2014年、2015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将略有提升,预计增长率分别为1.3%、1.6%。2016年、2017年英国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增长率仅为1%、0.4%。

英国中期增长前景疲弱对政府财政紧缩计划形成挑战。

财政政策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危机爆发前,英国一直按照凯恩斯的“逆经济风向”原则,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2008年危机爆发后,对银行的救助和税收收入的下降使得英国财政赤字快速上升。2008/09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财政赤字水平为367亿英镑(占GDP的2.6%),仍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3%的限度内。2009/10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财政赤字猛增到1589亿英镑(占GDP的11.2%),创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2011/12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财政赤字略有下降,达1210亿英镑(占GDP的7.9%)。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英国政府赤字总额已达923亿英镑,预计2012/13财政年度,英国政府赤字仍在千亿英镑以上。

为了恢复财政健康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2010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了5年财政紧缩计划,即在今后4个财政年度内(2014/2015财政年度之前)将财政支出削减810亿英镑,该计划被认为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紧缩行动。财政紧缩计划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改善政府财政状况。英国政府主要通过提高增值税、资本收益税等来提高政府收入。

按照该计划,2014/15财政年度,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将减少70亿英镑,公共部门将裁员49万人,这将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国内消费进一步萎缩。同时,增税计划也不利于企业投资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紧缩计划的持续性受到挑战。

公共债务飙升,直接威胁国家信用等级。

截至2013年1月底,英国公共债务总额已突破1万亿英镑,达到11628亿英镑,占GDP的比重为68%,英国已成为近20年间发达经济体中债务增速最快的国家。据英国政府估计,到2015/16财年结束(2016年3月31日),英国公共债务占GDP之比将升至79.9%;而穆迪则预计,届时英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将超过96%。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通常做法,拥有最高信用评级的国家,如果其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00%,该国就有被调低信用等级的风险。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英国的影响

因经济疲弱、财政整顿政策效果不佳、公共债务水平不断增加,早在2011年底,穆迪就警告英国要调低其信用评级,因此,市场对英国信用等级调低早有预期,短期内不会对英国造成剧烈的冲击。但从长期看,信用评级的下调将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英国债券收益率有上升的压力,从而增加英国政府和私人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

虽然从短期来看,信用等级的下调不会导致英镑利率的大幅上升,但存在利率上升的风险和可能。一方面英国经济总量不如美国。2012年英国GDP总量约为2.6万亿,居世界第七,被巴西赶超。而美国GDP总量为15.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欧元区经历一系列调整后,市场信心正在逐渐恢复,无疑与经济处于衰退,财政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英国形成竞争。

在当前英国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比重都很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将使英国政府公共和私人债务的利息支出增加。据英国财政部估算,5年期债券收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英国政府每年的利息支出将增加220亿英镑,从而大大增加纳税者的负担。债务负担的加重将会挤压私人消费,对英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连锁反应将导致其他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英国的信用评级。

英国一直对世界帝国的辉煌历史充满自豪,穆迪此举无疑是对英国的一次心理打击。而且穆迪表示,如果英国经济形势再次恶化,或财政整顿的效果不明显,可能进一步下调英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目前,其他两大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与惠誉都给予英国3A最高评级,但评级展望均为负面。两家评级机构在今年对英国的信用评级中,可能会紧跟穆迪下调英国的主权评级。从历史经验来看,失去最高评级的国家要重新获得最高信用评级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英国经济走出衰退,恢复增长,债务水平降到合理水平,重新获得最高信用等级需要时间。

信用降级增加英国现政府的压力,影响大选格局。

信用降级对于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是一次沉重的政治打击。2010年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上任时,曾将保卫英国的最高信用评级作为其经济政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在2月25日的议会辩论中,英国反对党影子财政大臣鲍尔斯(Ed Balls)将现任财政大臣奥斯本称为“降级财政大臣”,联合政府也被工党反对党贴上“降级政府”的标签。根据英国著名的民调机构Opinium的调查,多达58%的英国民众认为,当前的财政紧缩计划严重伤害了英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只有20%的民众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效。而目前英国保守党的支持率仅为27%,比反对党工党的支持率低出12%,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个人支持率仅为29%。财政整顿政策效果不佳和超低支持率将使得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失利,工党很可能在下次大选中获胜,组建新政府。

汇率下跌,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但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英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消息传出后,英镑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落0.6%,一度跌至1英镑兑1.510美元的水平,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低。信用评级的下调将使得英镑进一步趋弱,英镑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英国产品出口,但也会抬高进口产品价格,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2008年—2011年英国年均通货膨胀率为3.4%,高于中央银行2%的调控目标。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的预测,受能源、食品价格上升压力的影响,2013年英国通货膨胀率将达3.2%。物价指数的提高将减少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挤压国内消费,不利入经济复苏。

对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影响。

为了鼓励银行对个人及中小企业贷款,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以此来刺激个人住房消费、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2012年7月13日英国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启动“贷款融资计划”。根据该计划,商业银行和建房互助协会可以其资产或商业贷款作为抵押,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便可从中央银行获得最高期限为4年的额度贷款。在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的18个月间商业银行均可以按规定从英国央行获得贷款。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贷款的费用与其放贷规模直接挂钩。如果商业银行维持或扩大放贷规模,其向英国央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率为0.25%;反之,则要支付最高费率为1.5%的手续费。

“贷款融资计划”使得购房贷款的获取难度和成本都大为下降。按揭贷款利率的下降使得近期英国多数地区的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回暖,房屋销售规模创出了两年半来的新高。房地产市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英国信用评级下调后,英镑利率有上升压力,利率上升将会增加借贷成本,影响房地产市场交易量。

英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应对国际评级机构对英国信用评级下调的最有力办法就是使本国经济走出衰退,恢复经济增长。英国目前实施的以缩减开支和增加税收为主要内容的紧缩计划虽然不利于投资、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的复苏,但为了恢复财政健康和确保宏观经济的可持续性,英国的紧缩计划基本不会动摇,但可能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相应调整。

自2009年以来,英国央行已连续3年多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已不可能。2009年3月11日,英格兰银行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通过购买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券)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英国央行在长达315年的历史中,首次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自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启动以来,英国已连续4次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目前英国央行的量化宽松规模总量已达3750亿英镑(约合6000亿美元)。为了抵消紧缩计划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刺激经济增长,英国央行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IU)预测,在现任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离任前(2013年6月),英国央行可能将量化宽松规模再次扩大250亿~500亿英镑。

英国未来风险判断

信用风险。经济持续衰退,复苏迹象不明朗,英国的信用评级存在被穆迪进一步下调及被其他评级机构相继下调的风险。

脱欧风险。英国面临的另外一个风险就是与欧洲一体化渐行渐远。从拒绝加入欧元区,到拒签财政契约,反对征收统一的金融交易税,再到最近在欧盟预算案峰会中搅局,首相卡梅伦发表脱欧公投言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始终扮演着“捣蛋鬼”角色。这与英国根深蒂固的“疑欧”传统和特殊的国家利益不无关系。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欧洲经济一体化对英国的好处毋庸置疑,退出欧盟对英国来说无异于“经济自杀”。 欧盟是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5亿人口的大市场,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从单一共同市场中获益巨大。2004年—2011年8年间,英国与欧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虽有波动,但在英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10年甚至达到了62.3%。

实力下降风险。英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有下降之势。2011年巴西经济总量(2.477万亿美元)超过了英国(2.4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认为,2020年,英国的GDP预计为3.975万亿美元,将下降到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