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酒正当红

2013-12-29金丹

经济 2013年4期

几年前,我曾摆酒设宴,邀同乡小聚,本来准备的是啤酒,没想到我低估了众乡亲的实力,酒至酣处,啤酒喝光了,大家意犹未尽。我突然想起还有瓶珍藏的红酒——1988年的波尔多干红,赶紧拿出来,就在我找高脚杯的当口,乡亲们已经用啤酒杯斟满了,接下来就是相互碰杯,一饮而尽了。我当时隐约觉得红酒不应该是这么喝的,但到底怎么喝,我也说不清。

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有个关于喝葡萄酒的桥段很精彩,经典台词是“先甜后苦、亦苦亦甜,就像——初恋的感觉一样”。周星驰在剧中给大家讲解葡萄酒的饮法:“品尝葡萄酒的时候,要把舌头卷起来——便于舌尖品到甜味、避开两侧品到的酸味,舌根品到苦味,让热乎乎的葡萄酒在口腔里充分游荡”。说罢,端杯呷酒时脸上浮现出奇异的表情,让人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品味。要充分理解这种感觉还真有点难度。

葡萄酒在欧洲的历史积淀很深,长期积累形成了品味和品牌意识。圣经中多次提及葡萄酒。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

在葡萄酒的圣地法国,杜福尔酒庄用拿破仑像来做酒标。当年拿破仑少尉痴迷一个漂亮姑娘,他们是在博讷的一个小酒馆里认识的,当时那个姑娘是小酒馆的服务员。她会唱歌还经常把家里酿的好酒拿到酒馆里来卖,不少男人喜欢她。自从见到了拿破仑,两人便一见钟情,甚至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后来拿破仑被召回巴黎,临行前特意送了一枚戒指给姑娘,并答应过几年退役后就来博讷跟姑娘完婚。姑娘当真,等了一年又一年,却等来了她的情人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消息。后来,姑娘的外公知道了此事,便对外孙女说,能不能跟皇帝商量一下,生产一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酒。姑娘真的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到了巴黎。据说拿破仑收到这封信时正好打了个大胜仗,心情特别的好,便委派信使告诉博讷的那个姑娘,拿破仑皇帝同意她的请求。信使还带来了一幅随军画师画的拿破仑一身戎装站在橡木桶边喝酒的画像。后来,这幅画像便成了这款酒的酒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欧洲每一个著名的酒庄都有着传奇的经历,这些让葡萄酒的意义和价值远在酒之外。

近年来,葡萄酒的消费在中国势头强劲,从宴请到送礼,葡萄酒成了必备之物,林林总总的酒庄遍布大小城市、各种Party、名媛培训、时尚杂志等,都在频繁地介绍如何品红酒。家电商场里有卖专门储存红酒的酒柜,很多家庭装修时也设计个开放式的可以横放红酒的空间。好像没有点红酒经验,都不好意思在上流社会出入了。可我觉得品红酒这事儿还真没法速成,人对味道的适应、识别、品鉴是有过程的,这种舶来品在短期之内风靡一时,跟风的成分居多,不是端庄地端着高脚杯,优雅地点头致意,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堆口感和年份,就成了行家里手,关键要问自己的舌头,是否真的喜欢这种酸涩,在享受的神态背后是否真的很享受。

前段时间,母亲看到一个偏方,说是红酒泡洋葱,能治高血压。我找出几瓶红酒,母亲看这标签上都是洋文,问会不会很贵啊,我说就用这个吧,既然品不出滋味,那就当药酒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