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

2013-12-29

经济 2013年4期

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这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赵联冠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

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长期做基层工作,对中央提出的城镇化道路感受特别深。我认为,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城镇化,需要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搞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基础设施要先行。城市地下管道不行,污染治理不行等问题都必须克服,不能再重复过去的老路。城镇化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使城镇化具有地方特色。

城镇不同于大城市,不能像烙大饼那样一圈一圈地建设,如果那样的话,城镇压力就大了,既不科学,也没法生活。有些国外小城镇非常漂亮,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也很高,这才是发展方向。大城市发展得好,但污染也严重,就业压力也大,竞争激烈。在山清水秀的城镇生活,环境好,压力也不大。但是,城镇管理也要像大城市那样严格,过去的乡镇变成了城镇,乡镇老百姓向城镇聚集,产业也在聚集,再像管理乡镇那样就不行了,必须与时俱进。

农民进城,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尽管这是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但面临转变的时候他仍然会犹豫,因为这个变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改变,他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这需要在心理上做很大的调整。其实城镇的生活条件肯定是比农村强得多,重要的是让他失去了选择,这是纯粹的心理问题,但有这种心理误区的人很多,所以要重视这个问题,宣传工作要到位,更要注重客观性。

王利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宿迁广博控股集团董事长

“企业提供产业支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先有产业聚集,而后人口自然聚集,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正相反,大家重点都落在人口聚集的相关问题上,产业似乎没有受到重视。即使实现了户籍制度、福利配套、土地流转等系列改革,但农民转变为市民后,何以养家糊口?产业支撑则是关键。

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伴随着更多的工厂,更多的就业。我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通俗理解,就是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就业,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品质生活。江苏、浙江、广东珠三角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城镇化,靠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农民就近转移,而且还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农民工。

新型城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内陆城镇化,这与我国东部产业转移大趋势一致,许多产业将会迁往内地,在沿海不赚钱的企业,迁往内地后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降低则可能会出现盈利,所以东部企业产业转移过程中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伴随新型城镇化的不仅有工业化,而且还有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