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音乐会

2013-12-29汤姆·雅各布斯

海外文摘 2013年9期

2012年11月18日晚,在阿拉巴马州莫比尔,一位名叫罗伯特·麦克伦登的年轻记者通过手机上的“移动交响乐团”软件,收听了一场演出,同时悄悄地更新着他的微博(微博在英文中对应的是tweet一词,它的原意为“小鸟的啾鸣声”)。

“指挥斯科特·斯佩克手持指挥棒,看来好似伏地魔。好想知道他的守护神是什么?”

那天晚上的曲目是经典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演奏激情四射,使麦克伦登陷入沉思。

“努力想找到一种比喻,形容一下管弦乐队的演奏与录音之间的差异。”

整整十分钟后,晚上9:58分,他灵感乍现:

“听古典音乐的录音,恰似在墙壁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是你,但没有生命的活力。”

10:02分,乐队即将开始终曲的演奏,麦克伦登在微博上写道:

“斯佩克正在指挥最后乐章。”

10:06分,他发布了关于音乐会的最后一条微博:

“怪人,不再加演一曲。”

如果你更喜欢在没有实时评论情况下欣赏音乐会,麦克伦登的做法可能会让你感到难受,但麦克伦登没有违反规则。在这独特的秋夜,“移动交响乐团”开辟了“微博席位”——在观众席最靠后的座位上,观众们在节目演奏期间可随意编辑短信或发送微博。

虽然这一趋势尚未在全球普及开来,但艺术团体已经开始允许——不,是支持——观众取出移动设备,实时对表演做出回应,哪怕舞台上的演员、歌手、演奏者正在努力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

表演艺术领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微博席位的崛起只是冰山一角——在该领域,“观众参与”越来越得到拥护,微妙地颠覆着“被动观看”的观念。新的观点是,不仅要提供给观众最好的表演,也要带给他们强烈的互动式个人体验,让他们对表演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也就是说,除了观看,还要让他们有评论或参与的机会。有时候,为了做到“观众参与”,有必要邀请观众与表演者一起歌唱、表演;而有些时候,则有必要用(非常小的)屏幕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舞台分散一下。

许多表演者以及一些较年长的艺术家不喜欢这种观点,认为是在逢迎年轻人。这场关于“参与式艺术”的争论引发了很多问题:大众是否还有持续关注表演的能力?如果没有,我们失去了什么?更多地参与表演的人群到底是谁?是边看表演边发微博进行实时评论的人,还是默默坐在黑暗中目不转睛盯着舞台的观众?

如今,“参与”一词已经变成了一个在各领域通用的潮词。老师们着迷于如何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企业高管们费尽心思地激发员工对公司发展的主动参与,即敬业心;营销人士在消费者参与度这门艺术上更是花了不少心血——在消费者缺乏产品忠实度的时代,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性也是大势所趋。

一直以来,戏剧、歌剧、交响乐的核心受众是年长者、富裕的精英阶层,但这类人群非常有限。为了生存,艺术机构明白它们必须跨越底线,去迎合新的族群和年龄群。一些年轻的艺术群体已经开始重视观众的互动体验,而不满足于对方数小时安静地坐在台下欣赏。越来越多的美国文化艺术是参与式的(比如合唱),而不是消极观看式的。对于在社会媒体中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同时处理多重任务才是他们最习惯的行为方式,观看表演和发微博绝对两不误。

那么,微博之类的东西会增加或减少注意力吗?

这是关键所在,但至今没有定论。一位科学家表示,自己每次去参加会议,都会通过微博实时转播,因为写微博能够使他更好地理解信息。但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克利福德·纳斯持怀疑态度。他说,如果你一边观看表演,一边发表微博,便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深层次思考有两个基本要素——过滤掉无关信息、跟踪整理相关事实。相对于一段时间只关注一件事的人来说,长期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都要糟得多。

麻烦的是,现代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似乎对投入全部注意力没什么兴趣,他们不重视真正的深度专注。那么,他们究竟从哪里获得愉悦?是通过发微博?还是同时做几件事?要知道,要想获得愉悦,是必须真正沉浸到某事中的。

对于吸引新观众的尝试,我们应该表示敬意,前提是它们不要成为一种最高参与形式(即全神贯注地欣赏)的障碍。不能因为表演艺术不容易被更年轻、更多样化的观众接受,就简单地弃如敝帚,而是应该努力了解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受众接受表演过程,将他们希望看到的故事呈现出来。

顺便说一下,有很多方式能够让现场演出的观众与表演发生关系。比如,现在许多剧院都提供演出后讨论会,这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观众和演员讨论的内容常常十分耐人寻味,绝不局限于“你怎么背台词?”之类的提问。

华盛顿的猛犸象剧团公司也在体验微博席位。剧作家贾森·格罗特事先不知道剧院允许使用微博的计划,所以,当他在表演中看到一些观众埋头看手机时,心里颇为不爽。他虽然承认自己的一些作品可能需要借助于实时社交媒体,但他确信,在大多数情况下,戏剧、舞蹈等表演最好避免电子干扰。

总的来说,罗伯特·麦克伦登对自己的微博席位非常满意。演出结束后,他在《新闻记录报》上写道:“这种实践帮助我从单纯的观众转变成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和真正的观察者。”但他有一个遗憾。在当晚的交响音乐会上,有一位名叫云志(音译名)的小提琴独奏家,她优美婉转的演奏给年轻的记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她的表演魅力非凡”,他写道,“但我只顾着利用宝贵的几秒钟将140个字符推送到微博上,没能大饱耳福,心里多少有些后悔。”

[译自美国《太平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