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剧编剧指南

2013-12-29罗根·希尔

海外文摘 2013年9期

规则1:从草根人物写起

A.让他正值中年

35-55岁的草根人物通常过着安静而绝望的生活,被一双幼子和郊区家宅所牵绊。这些主人公将遭遇中年危机、感情纠葛,并承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现在,伴随着经济的持续不景气,“美国世纪”早已远去,中年人失去优势,成为挣扎的一代。试着写一个不太走运、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家伙:他是繁荣大城市定居者的化身,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但感觉自己已行将就木(如《广告狂人》中的唐·德雷帕、《国土安全》中的尼古拉斯·布罗迪、《绝命毒师》中的沃尔特·怀特、还有《大西洋帝国》中的纳吉·汤姆森)。

B.让他疾病缠身,有着惨痛的回忆

让你的主角患上一种任何人都会得的病(如唐·德雷柏患有心脏病,尼古拉斯·布罗迪有战斗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沃尔特·怀特患有癌症)。然后,镜头转回到主角悲痛的过去,来解释他的生活为何如此糟糕(如唐在妓院的童年生活、布罗迪在狱中的八年时光,以及沃尔特的生意失败)。

C.让他精于工作

观众不必喜欢上你的主角,但必须对他过目不忘。如果一个角色在某方面具有超乎寻常的才华,观众会宽恕他的风流韵事,或是谋杀罪行。所以,让主角成为所在领域的顶尖高手,会编写广告、制造冰毒、八面玲珑、连环杀人,让他的专长成为电视剧高潮的一部分。他必须才华横溢,但并非所向无敌。他需要一个对手让他心存竞争性恐惧,这会促使他做出更多极端举动,增加戏剧性。

D.让他的事业成为美国梦的缩影

精彩剧集必须与观众在对医生、警察和律师等等职业的标准化认知上产生强烈共鸣。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氛围中,草根主角有成长的空间,他们的职业使其得以与形形色色贪得无厌、争权夺利的人物相接触。一处高度紧张、典型美国式的工作场所可以加强故事的张力,并触及权力、贪婪、资本主义等更大问题。

E.给他一个秘密

如果主角的有些东西不让家人知道——不管是冰毒生意、风流韵事、来历不明的身份,还是恐怖组织的密谋计划——这便为处理“人类内心的自我冲突与矛盾”搭起了平台,也就是著名小说家福克纳口中所有好作品的根。秘密也会推动故事发展:最终配偶会发现秘密,并将他驱逐出家门,他所剩无几的一点儿稳定被连根拔起,为进一步讨论婚姻问题、公共自我以及信任提供出发点。

F.让女性担当主角

在《美国谍梦》、《国土安全》、《丑闻》、《权力的游戏》,以及《都市女孩》之类的无聊喜剧中,都有一个或一群咄咄逼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主人公。比如在《美国谍梦》中,生活在郊区的孩子妈妈伊丽莎白·詹宁斯在生活早期遭受强奸和虐待,却在冷战时期的华盛顿特区,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国土安全局间谍,她向所有人隐藏了自己的秘密身份,除了她的丈夫。

规则2:让他拥有家庭

从《广告狂人》、《美国谍梦》、《行尸走肉》、《绝命毒师》到《都铎王朝》、《唐顿庄园》和《权力的游戏》,最隐秘、最吸引艾美奖的是什么?答案是,家族故事。常常有一位配偶充当剧集的良知人物,一个性情叛逆、麻烦百出的女儿,一个微不足道、无药可救的儿子。为了加大赌注,放大平民主角愿为家庭奉献一切的观念,让他的一个孩子天生残疾:在《混乱之子》中,贾克斯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绝命毒师》里的小沃尔特患有脑瘫。

规则3:把剧情设置在某个时代末期

让你的主人公处于历史转折之中:如禁酒令时期的大西洋城(《大西洋帝国》)、六十年代的麦迪逊大道(《广告狂人》)、后爱德华七世时代的英国(《唐顿庄园》)、美国西部重建期(《地狱之轮》)。这能让观众感觉到世界是在变化的,并期待剧集有个最终的大结局。

规则4:为主角设定一名导师或手下

几乎每一部高收视率剧集都利用电视剧的长篇叙事潜力,将代际更迭戏剧化。主人公要么对年纪老迈、极具权威的导师进行反抗(或是他被杀害,后人为他报仇),要么是年轻的剧中角色威胁到主角的权力掌控,使后者自觉辉煌不再。

规则5:为他添加一个相匹配的强硬对手

你已经有了光辉四射的草根主角——现在,该写一下反派角色吧,让那人性格复杂多变,亦正亦邪。刻画得最成功的反派角色通常会成为影迷的最爱。

规则6:写一段单场景剧集

宏大的叙事固然很了不起,近来一些最佳剧集却越来越重视在某一场对手戏上大做文章,让主角与对手在那一集里分庭抗礼、当面对峙,这样的安排只会让观众大呼过瘾。

规则7:以某种药物为中心

非法物质交易是电视剧针对美国资本主义最耐用的隐喻之一,许多高收视率的电视剧都围绕着一种药物,不管是酒精(如《大西洋帝国》)、冰毒(如《绝命毒师》),还是可卡因(如《火线》)。其中会涉及到一笔带过的配角和令人心碎的情节,“蝴蝶效应”带来的后果将波及到情节分支上的每个人。

规则8:性

电视剧必须与广播区分开来,性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简单做法。普通电视剧经常要“打擦边球”,在付费有线电视中,情节设计更是无法无天,最低限度,屏幕上也要玉体横陈,然后让观众的想象力自由驰骋。

规则9:悬念与暴力

希区柯克知道,悬念与暴力对观众有致命的吸引力。在长篇电视剧中,更是如此,一重一重的悬念围绕主角展开,他却迟迟不动手,当他真正实施暴力时,那场面绝对震撼。为了展示暴力的持久后果,请尝试砍去身体的一部分(如《权利的游戏》中奈德·史塔克的头和詹姆·兰尼斯特的手、《火线警探》中罗伯特·夸尔斯的手臂,以及《广告狂人》中被剁下的脚)。

规则10:晚会现场

长篇大戏通常需要众多的剧中人物,才足以将纷繁交织的故事线维持很多年。但是,如何将这些人物引入剧情?几乎每一部大片在开场部分都会举办一场大型晚会——要么是生日派对(例如《黑道家族》、《绝命毒师》)、葬礼守灵(例如《六英尺下》、爆炸倒计时(例如《大西洋帝国》),要么是皇家盛宴(例如《权利的游戏》)。把人物集中在同一个房间,方能展示出戏剧世界的复杂和逼真。

规则11:展示英雄的超能力

还记得唐的天才之作“好彩香烟”广告吗?或是卡丽怎样发现布洛迪的手指正在敲击恐怖代码?或是杰克在815航班上为同机乘客实施外科手术?在每个设定好的情节场景中,主角都是屏幕上最聪明的人。即便知道这一切都是编剧的创作,观众们仍会不由自主地对主人公的一技之长深表赞赏。

规则12:“掉书袋”

像撒鸟食一样随处引经据典。如果剧集广受欢迎,影迷和喜欢“对号入座”的影评人会花大量时间,无休止地探寻隐藏的含义。如果有一集的剧情晦暗不明、明显的象征手法让观众胡思乱想,便能让剧集笼罩上一层智慧的光彩。于是大家纷纷讨论惠特曼的《草叶集》与《绝命毒师》的呼应处,以及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对《迷失》的影响力。

规则13:让每个人身处险境

杀死主要角色会让观众神经紧张。在你设计宏大而震惊的死亡场景时,尽量把它安排在一季剧集的倒数第二集,可为最终结局减少些许压力。《广告狂人》中的莱因·普莱斯、《权力的游戏》中的奈德·史塔克、《绝命毒师》中的迈克·艾曼翠岳、《混乱之子》中的唐娜·勒纳和《火线》中的斯特林格·贝尔和华莱士都在倒数第二集死去,得以安息!

规则14:不要忘记喜剧效果

即使你遵循了上述所有规则,也难保证故事不变得单调凄凉。请偶尔来点儿滑稽场面,让人放松放松,搞笑人物、俏皮话、插科打诨都必不可少。甚至连《火线》这样的正剧中都少不了喜剧台词,就是克莱·戴维斯议员的那句“啊呀……呸”。

[译自美国《纽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