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恶之城的新“老大”拉姆·伊曼纽尔

2013-12-29大卫·冯·劳里

海外文摘 2013年9期

昔日众议院议员拉姆·伊曼纽尔走出白宫,来到素有“罪恶之城”之称的芝加哥担任市长。他的到来能否给这座暴力犯罪泛滥的城市带来希望并令其不再沉沦?

作家卡尔·桑德堡曾用“激烈、健壮和吵闹”描述过芝加哥,他认为帮派斗殴是芝加哥的特征之一,这种争斗有时会达到世界末日的程度。2011年伊曼纽尔当选市长时,继承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城市。严重的财政困难和高犯罪率、社会不公、种族分裂、人们之间相互猜疑、学校教育失败、高失业率和城市基础设施老化及其背后根深蒂固的特殊利益等问题,急需找到破解的办法。

伊曼纽尔的破解之策,就是要保住芝加哥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的地位,他的目标是要让一个具有全球化抱负的大都会,重获前途和出路。“我们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要做出的决策,将决定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以后芝加哥的面貌。”

伊曼纽尔曾经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高级顾问和现总统奥巴马的白宫办公室主任,是曾成功促成南希·佩洛西当选众议院议长的关键国会议员。拉姆·伊曼纽尔担任芝加哥市市长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他在争取连任的道路上,不会遭遇来自共和党的威胁,但是他的民主党同僚却计划摧垮他,内部斗争往往是最致命的。

2012年5月22日,市长指派的市教育委员会委员们投票表决,通过了关闭50所城市公立学校的决议,使该市民主党内部原有的斗争升级为全面战争。面对学校预算中100万美元的缺口,伊曼纽尔完全有理由针对校舍利用率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采取这样的措施。但是,美国还不曾有一个城市,同时关闭这么多所学校,这必然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不出所料,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教师工会作出激烈的反应,其领导人卡伦·刘易斯称伊曼纽尔扼杀学校、夺走了教师的工作。社区官员们也指责市长关闭的多是黑人学生和教职工集中的学校。集会上,一个九岁孩子宣称自己受到了种族歧视。一名抗议者因自己和同学们不得不转到远处的学校上学,路上还要穿过黑帮频繁出没的街区而失声痛哭。

喧嚣和骚乱伴随着芝加哥度过了2012年余下的时光,伊曼纽尔市长亲历了教师们的罢课示威。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曾经使他轻易赢得2011年市长选举的芝加哥黑人已不再支持他,他的支持率降至50%。他在学校改革、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培训方面所做的决策,引发了人们的不满,却迎合了一些大公司的利益。他对警察机构所做的改革,虽然降低了犯罪率,却没有赢得市民对他的信任。他与一些大公司的富豪们和对冲基金的财阀们来往密切,也使得其他一些人停止了对他竟选活动的财力支持。

尽管连任的道路充满阻碍,伊曼纽尔已为竞选筹资数百万美元,同时严密控制市参议会和正在为找不到适当的参选对手而不知所措的教师公会。他的这些做法也使人们相信,这位市长不会因为想逃避这里的问题而重返华盛顿。在对他的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及是否梦想有朝一日成为美国总统,他回答说:“从来没有,这不可能。我在白宫工作了八年,经历过两届总统,做市长的日子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也一直想做一位市长。”

伊曼纽尔初任市长的第一年,街头暴力大量涌现,严峻的考验摆在他的面前。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南部和西部的几个社区,那里政治腐败、种族隔离、学校教育失败以及误入歧途的公共住房政策、家庭功能缺失等等,是黑人青年暴力的根源。而占城市40%的其他社区,主要是位于北部的社区,每年的谋杀罪案率几乎为零。伊曼纽尔上任后立即着手任命新的警察局长和执法专家。

但是,改革并没有立即见效,过去八年来保持的每年460起谋杀案上限被突破了,在2012年竟达到506起。成功举办了北约峰会、正准备放松心情的伊曼纽尔,却因居高不下的城市谋杀案,受到记者们连珠炮式的猛攻。一月份的一起枪击暴力中,一名15岁的小姑娘,在离奥巴马总统夫妇位于芝加哥南部住所不到一公里的路边被枪杀。她已是那个月里的第39名被害者。就在几日前,她还参加了奥巴马总统的就职典礼。她的死,再一次唤起全世界对芝加哥暴力犯罪进一步升级的担忧。为此,伊曼纽尔的情绪有些失控,媒体见证了市长和警察局长采取的严厉措施,在危险地区增派警力。措施开始生效,谋杀案数量降了下来。截至今年5月6日,整体犯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如果从新市长上任算起,更是下降了20%。但此时警察局也用去了全年加班预算的三分之二。夏天历来都是暴力事件的高发时段,但并非代表今年也一定会这样。将士阵亡纪念日的周末,暴力事件共造成6死11伤,与去年50多例死伤相比,还是大大下降了。

然而,这些统计数字并没有使城南和城西的居民感到任何欣慰,当警方打击了一个全国最严重的犯罪团伙,并将社区官员重新部署在街道上执勤时,却换来了一些居民的敌视。在居民们的眼中,警察执勤不分青红皂白,先开枪,后问话,将黑人青年都当成犯罪分子。民众不相信市长解决城市暴力计划会使局面带来好转,也不相信市长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对于芝加哥的种族社区和部落政治,伊曼纽尔并不太知晓,他就像是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最近几十年来,市长的人选基本上是南方人,多来自历史上的爱尔兰社区,康涅狄格州第一大城市布里奇波特。第一位黑人市长哈罗德·华盛顿,来自邻近的非裔美国人社区。伊曼纽尔是该市第一位犹太人市长,虽出生于芝加哥,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富裕的北岸郊区度过,现在与妻子和三个孩子居住在城北的拉文斯伍德。

53岁的伊曼纽尔,灰白的头发散发着灵气。他当市长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亲历市政规划管理(清路障、扫雪、垃圾分类和下水系统完善)、简化城市建设审批程序及城市搬迁等等,事无巨细。他同时还肩负着其他一些任务,总统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实施教育改革、创造就业和整顿社会治安。他雷厉风行地践行民主党最新政治理念,这样的市长,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位。而他心中真正的梦想是什么?在与他人合著的一本书中,他将从政者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不是保守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而是政治家与政治黑客。前者有施政目标与内容,如总统奥巴马,后者深谙竞选之道,却对政治不感兴趣,代表人物正是伊曼纽尔本人。两者互有需要,这也是他们二人走到一起的原因。现在,伊曼纽尔正与心腹政治顾问在市政厅内研讨问题。“我非常渴望从黑客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政治家”,他最近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说道。他的办公室装饰着由芝加哥艺术学院借来的艺术品,使人们想起,这位不寻常的黑客曾就读于莎拉劳伦斯艺术学院,并获得杰弗瑞芭蕾舞团奖学金。他从奥巴马总统那里,学会了遇事泰然处之。他像克林顿总统一样,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他还是一位难得的允许人们直呼其名的市长。

他的确做得不错,他那政治家与黑客相得益彰的气质,是21世纪市长的典范。他吸引人们到城里参加为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他从不错过在修缮一新的图书馆前拍照的机会。他大力支持并吹嘘的一家高科技孵化器公司,在开业的第一年,就为225家创投企业创造了800个就业机会。他说服微软、思科和其他高新巨头企业加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计划,在五所中学开设以理工科为重点的大纲课程。他在教育上所做的改革,为身陷贫困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企业领导人也买他的帐,“我个人认为,伊曼纽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总部设在芝加哥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杰夫说。“他愿意挑战棘手的困难和利益集团。”

他有理由失去勇气,芝加哥的问题太顽固了。四月份,城市的失业率已达10.3%,低于洛杉矶,但远高于休斯顿和纽约。城市人口经历十年下降后,正在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排在国内大城市之末。“芝加哥论坛报”最近撰文说:伊曼纽尔一直在履行自己的竞选承诺——推动学校改革,并实施严厉的经济政策,只不过在原有的社会冲突上,这一切又引发了新的不满情绪。”伊曼纽尔不会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他正快马扬鞭,驰骋沙场。借用芝加哥1987年的电影《铁面无私》中的经典台词:当你在观看一场全力以赴的职业拳赛时,你等待着,直到台上只剩下一个站立者。鹿死谁手,一切不言自明。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