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前同居,左右为难

2013-12-29郑静熙

海外文摘 2013年9期

恋爱男女同居前,往往都会对同居生活抱有无限期待。但现实生活中,同居的结果很难预测,要么是就此结婚相伴一生,要么是对彼此的埋怨和不满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厚导致分手。

即使面临后一种风险,现在的女性仍然比过去更加愿意选择同居生活。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15~44岁的美国女性中,48%的女性是在同居状态下首次与异性发生关系的,而婚前同居在美国属于“普遍状况”。报告还显示,约有40%的情侣在同居三年内结婚。研究员指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性解放和生活成本等文化、经济要素共同影响所致。与几十年前相比,年轻人更注重职业目标和个人期待的满足。

正撰写婚前同居相关书籍的加拿大政策分析管理学科副教授席琳·西思乐是这样解读的:“他们在结婚之前都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岗位和事业发展目标,于是就产生了‘准备’成为某人伴侣的想法。如今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同居的年龄却越来越早。”

大部分情侣在决定同居时很少把结婚作为前提,同居生活有利也有弊。各自生活的两个人住到一起,不仅有生活上的便利,也可以节约生活成本,很多人正是因此而选择同居。1994年起,同居情侣可享受之前已婚夫妇享有的医疗保险,这对需要自己交纳高额个人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在房价和房租都奇高的城市中,分别居住的情侣选择同居有这种原因:“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呆在一起,总是会为去谁家过夜而拌嘴。搬到一起住的话,不但避免了争吵,还能节省一大笔钱。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

住在纽约的凯瑟琳(25岁)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决定和男友同居的。她两年前来到纽约,认识了现在的男友,又找了一份时尚杂志编辑助理的工作。“来到纽约后,我在一个生活服务网站上找到了一所公寓。和男友见面总是奔波很麻烦,就有了同居的想法,男友也赞同,于是我们就住在一起了。我们俩都省了不少房租。”而对于结婚,她说:“我们没有正式谈过结婚的问题。”

其他的恋人也没有一定是为了结婚而选择同居的。与年长自己两岁的男友恋爱三年、同居已经6个月的索菲亚(23岁)说:“我们从不讨论‘将来孩子叫什么’这类问题,虽然我和男朋友都有结婚生子的念头,但没必要非把这些话题说出口。我们都不希望所有事情都考虑好后再发生什么不好的变化。”换句话说,她希望他们的同居生活会以美满的婚姻为结果,但不会以结婚为目的去计划自己的人生。

与索菲亚相比,年龄和阅历都更丰富的艾莉森(46岁)则更赞同婚前同居。她说自己在结婚前曾有过两段分别为三年和两年的同居生活,如果没有同居,说不定自己已经和他们其中的一个结婚了。后来艾莉森和自己现任丈夫结婚生子,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21年。她说,当恋人们相处时看到对方的小毛病,总会以为对方会改变,而事实上改变很难。

麦勒迪斯(28岁)和男友克雷姆同居时还没有结婚,但是他们相互交流过对同居生活的看法,开始同居的时候,他们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爱干净的麦勒迪斯认为克雷姆爱整洁,而且家务活干得很好。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刚生活到一起时克雷姆吃晚饭不刷碗,她都自己默默干了。可是几个月以来都是这样,她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把电视遥控器狠狠地摔在了男友脸上。

如今,克雷姆慢慢地干起了家务,麦勒迪斯也尽量让自己在有情绪时及时说出想法。但是经过这段时间,两个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麦勒迪斯说,我们之间再也没有“神秘感”了。她脸上流露出一丝失落。然而,麦勒迪斯似乎也已经接受了同居生活对两人产生的必然影响。

麦勒迪斯很多和男友同居的朋友都抱怨,同居后,彼此失去了神秘感,也没有之前的浪漫,怦然心动的感觉也越来越少。刚同居时的兴奋和浪漫消失殆尽,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像朝夕相伴的朋友。

心理学上能够找到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快乐适应”(是指得到期盼已久的幸福一段时间后,回到故有状态或寻找下一个幸福的现象),或者可以用人类适应经验和变化的本能来解释。在《幸福神话》一书中论述了快乐适应效应作用的索尼娅说:“任何关系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高度热情。”一起生活则会加快快乐适应的节奏,和某人共同分享生活空间本身就很难保持对对方的神秘感。

在我说决定和男朋友同居时,我的一个朋友说:“希望你能适应他的放屁声。”如果当时朋友同样提到呕吐等等卫生间里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我想会对我的同居生活更有帮助。

我并不是对别人自然生理现象不能容忍的人,但是同居生活还没几周,最初的心动和兴奋消失不见。我认为今后将出现越来越多不开心的事。与大多数人相同,刚开始同居时,我也抱着无限美好的憧憬。但同时,我也担心这段关系是否会像玻璃樽一样容易破碎。我不知道婚前同居是否会成为普遍现象,但肯定的是,它依然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大事。

虽然如此,我也开始承认共同生活的确比过去更加便利。虽然我喜欢两个人在一起,但有些时候觉得一个人睡觉更舒服。快乐适应效应对任何人都适用,然而亲密却会造成疏远。比如,把对方的存在当做理所应当,或是相处中渐渐产生厌烦情绪。譬如某天清晨醒来看到男友的脸,会浮现出“世界上怎么会有比邻居还丑的男人”之类的想法。

同居对于一对情侣来说,关乎着结婚生子和今后生活的责任。当然,如果有人变心也可以从这种生活中摆脱出来。但那时就涉及到两人共同生活时的财产分配了,比如两人共同抚养的宠物、花重金购买的家具等等。那时,两人的所有共同回忆和约定也会随着生活用品一同被丢弃。

当然,同居生活对两人的关系也有益处。比如伴侣意识和强烈的亲密感,以及向着结婚迈进的相互信任等等。但当同居关系破裂,这一切亦会失去意义。正如一句经典台词中所说的:“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经商,不持续前进,就慢慢消亡。”

[译自韩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