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巨富抢滩伦敦

2013-12-29编译_七猫

南都周刊 2013年29期

在伦敦海德公园之畔,矗立着全球最奢华最昂贵的公寓楼群。这一代称为“海德公园一号”的楼盘外墙玻璃永远干净无尘,在旁边肯辛顿区繁华的夜景映衬下,如黑钻一般沉静而又耀眼,又仿似高不可攀。事实上,它也确实高不可攀:截至2013年1月,这里的80家公寓已有76处有了主人,卖出总价达到了270亿美元之高,平均房价超过3.55亿美元。

这里的安保措施也做得极好,住家的隐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厦的每个房间窗户装的都是防弹玻璃,还加上了百叶窗,可防止别人从外窥视。电梯和出入口都有虹膜扫描身份识别系统,楼内每一个角落都在隐藏摄像头的监控之下,来回巡逻的保安也都是英国特种部队出身。这么说吧,连最懂狗仔文化的《太阳报》和最擅长使用卧底采访的《泰晤士星期日报》都没能成功混进去,可见其安保措施之完善。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住在这里呢?根据伦敦土地登记处的记录,在“海德公园一号”76个业主中,只有12个是自然人,其他都是听起来颇为耳生的公司名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俄罗斯,然后是中东、欧洲和美国,当然,也不会少了来自中国的新贵。“在阿拉伯国家王储圈子中,在这里买房成了一种新时尚,”《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约翰·阿尔里奇写道。

海德公园一号只是冰山一角。从南肯辛顿到威斯敏斯特,从切尔西到梅菲尔,伦敦的心脏地带都已经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超级巨富抢占。

伦敦异化历史

伦敦被外国富豪集体“入侵”得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希腊政变的过程中,许多君主制下的希腊旧势力都来到了伦敦,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至今都依然很有钱。在那之后是美国浪潮,一帮金融家被伦敦尚未规范化的欧洲市场所诱惑,不惜穿越大西洋来淘金。“他们把切斯特广场变成了小洛杉矶,买下了大量别墅和房产,把它们的厨房、浴室和卫生间都改造成美国式样。”老牌房产经纪人安德鲁·朗顿回忆道。

70年代,欧派克石油危机给市场加了一把火,这时候,许多阿拉伯有钱人都盯上了所谓的“黄金三角地带”,亦即骑士桥、贝尔格雷维亚和梅菲尔地区。他们在这里购买的尽是高端别墅和公寓,“他们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当时的房产经纪人赫山姆说:“只要他们想买,那就没什么能拦住他们的。”当伊朗沙汗垮台时,伊朗旧势力也带着钱财来到了伦敦。随后,是大英帝国从前最大的非洲殖民地尼日利亚因为石油而富裕起来,那里的富豪们也开始进军伦敦。

80年代经济的低迷让一切都慢了下来,但随着撒切尔夫人的金融改革,伦敦突然之间变成了银行家的天堂,高盛跟摩根斯坦利的合伙人们又开始在伦敦大肆采购房产,伦敦的异化过程又重新加速起来。

然而最大的冲击发生在1989年,苏联的解体为伦敦带来了最大、最具冲击力的外来富豪热潮,他们往往带着来路不明的钱财,通过塞浦路斯和直布罗陀这两个著名的避税天堂,再进入英国。如同希腊人、阿拉伯人、伊朗人跟尼日利亚人一样,伦敦的政治稳定性都让这些外国富豪感到安心。

在这几场浪潮之间,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富翁来到伦敦,其中有一些人是为了避税,尤其是北欧富豪们。这主要是跟英国的税制有关:英国政府对英国公民全球征税,也就是说,不管英国人是在哪里赚的钱,回来都得给英国政府乖乖纳税;但如果是外国人呢,那就没关系了,他们只有在这里花的钱才要给英国政府交税。

另外,许多年轻的欧洲人渴望来到伦敦,为了增添人生经历,也为了建立个人资本。有些欧洲公司甚至愿意将它们最有潜质的年轻人派来伦敦,给他们机会挣钱,再把他们调回总公司。这些富翁和准富翁让伦敦的相关服务行业—尤其是法律服务和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其后这又成为了吸引富翁前来的新理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还有别的理由:“为什么要来伦敦,而不住在纽约呢?”毕马威的一个合伙人克里斯·霍根说,“伦敦开外200英里就是巴黎,纽约城200英里外有什么?只有雪城。虽然雪城风景也挺好的,但很显然,更多人向往的是巴黎。”

位于伦敦海德公园之畔的公寓“海德公园一号”堪称全球最昂贵的公寓。

所以,这就形成了伦敦如今特殊的“有钱人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里,底层的“富裕大众”的总身家在15万英镑左右(不动产不计入内)。他们基本上都是英国人,也有很多美国人。他们的事业根基就在英国,而且往往都是金融业人士。英国金融业也确实待遇丰厚:就在今年7月,欧洲银行管理局才发表统计数据,称英国有2436个年薪超过百万欧元(相当于86万英镑)的银行家,而其他欧洲国家能拿到这个数的银行家全加起来都才只有739个,其中德国有170个,法国也只有162个。

而最上层的是所谓的“巨富”,就是全英最有钱的那1000个人,他们起码要有6000万以上的身家财产,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外国人。伦敦富豪榜前10名里面就只有一个英国人,而英国富豪榜前10里面也只有三个英国人,至于最有钱的那三位则分别是印度钢铁巨头米塔尔、俄罗斯寡头阿布拉莫维奇和瑞典包装业传奇汉斯·劳辛。这些巨富大抵是在各自的国家里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商业帝国,然后为了税务或其他社会福利,而选择来到英国定居—伦敦人对此很是不满:这些外国人享受着英国的服务,把伦敦的房价哄抬两三倍,但他们对英国的贡献却并没有那么多。

印度富豪的“候鸟式殖民”

伦敦人往往抱怨房价都是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带起来的,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现在印度人才是主力。每年6到8月,当德里气温稳居35摄氏度以上时,大概3000位有钱的印度人就携妻带子像候鸟一样“迁徙”到伦敦,尤其是最高端的梅菲尔区。据梅菲尔资深房产经纪人彼得·维瑟雷尔介绍,去年该区的平均房价是3500英镑/平方英尺(约合35.5万元/平方米),而印度人占据了买家的1/4,《经济学人》将这形容为“印度富豪在昔日帝国的首都建立起小型的殖民地”。

在海德公园靠近白金汉宫那一端附近,有一家由印度塔塔集团控股的五星级酒店,这里是印度精英们在伦敦避暑时的“临时总部”。最近,《经济学人》的白芝浩栏目编辑跟一位资深的印度国家主义政客和一个印度国家板球队队员约在那里共进下午茶,然后在喝茶的过程中,阿萨姆邦邦长也走过来自然地跟他们聊起来,还讲了几句俏皮话。邦长走以后,一对宝莱坞巨星又凑过来,其中一个还是印度最伟大的板球队长的儿媳妇。这些人都是在印度民间极有名望的人,而他们对这样的偶遇毫不意外,因为这会儿就是印度富豪的“伦敦季节”,他们对此早有心理预期。

印度人来伦敦的原因当然不只是天气。许多人将伦敦的房地产市场视为稳妥的投资方向,而且,他们都非常享受伦敦那世界一流的服务—有时候有点过于享受了。有一个印度企业家曾跟《经济学人》编辑抱怨过,他在梅菲尔区旁边有一处公寓,他说他已经怕了他老婆每天的购物之旅了:“我一直告诉她,我们不像其他人那么有钱。”当然,印度富豪之间也很流行把孩子送去伦敦的公立学校读书,特别是当“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把儿子送去肯特郡名校七橡树中学之后。

一点点历史的渊源让英国变得更迷人。有一位印度巨富曾说过,每当他看见伦敦街头那些华美的维多利亚时期建筑,他就会感到十分愤怒,因为“这都是用从印度偷来的钱建造的”。(“但他巧取豪夺的那些钱财又怎么说呢?”另外一个印度移民对此嗤之以鼻。)然而就像那些曾经远赴印度的英国人一样,如今印度精英尽来伦敦,主要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公司找到更多扩展生意而获取荣耀的机会。

对这些印度精英来说,来伦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还能带来丰富的人脉关系。这些印度富豪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城市,他们在印度的时候本无交集,但在伦敦却可以熟络起来。而且伦敦毕竟是异国他乡,这些富豪需要帮忙的时候也比在印度的时候多,这样想要结识他们的人也有了机会—因为伦敦出租车花费之高让印度的亿万富翁们也感到震惊,所以谁在他初来乍到时就送上一辆车,会让他十分感激。

这些年来,有不少印度公司在英国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比如说2008年塔塔集团就令人震惊地收购了路虎汽车。但英国跟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还是少得可怜,印度在另外20个国家进口的东西都比英国多。也许这是因为,英国最具竞争力的东西是高端金融和法律服务,这东西很难被印度人进口。

中国投资者和富二代

最近威瑟斯律所进行了一份调查,他们发现,由于政府有增税的打算,所以有64%的英国有钱人打算移民去瑞士、香港或摩纳哥。英国的私人银行业本来对此相当担心,但伦敦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超级富豪的吸引力,却让他们可以稍微放心。比如说,中国富豪也许正要集体到来,那些高端珠宝商、房产经纪人和法律事务所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迹象。“现在中国人还没有成群结队地来到伦敦,但很明显,他们会是下一拨。”苏格兰顾资银行的一位私人银行家说。

美林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身家超过100万美元(不计不动产)的中国富翁人数已经超过了英国,目前排在世界上第四位。在伦敦,邦德街就相当于中国的王府井,专卖各种高档的珠宝、艺术品和时尚产品,而据邦德街零售商协会透露,中国人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而成为新的花钱大户。

伦敦房产当然也在中国富豪的采购范围之内,据房产经纪人们介绍,去年在伦敦中心地区买房的人半数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其中,中国买家的数量有上升趋势。这些富豪纷纷盯上了梅菲尔和贝尔格雷维亚地区的房子,而成交价格很少有在100万英镑以下的。2010年,香港巨富、华人置业公司主席刘銮雄就在贝尔格雷维亚买下了一幢价值3300万英镑的豪宅。

与此同时,投资移民的步伐也在加快。为了达到要求,申请移民的人需要投资至少100万英镑,其中至少75万要用来购买国债、英国股票或英国企业债券。据伦敦当地一位法律中介介绍,最近来申请这一类移民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不仅是大人,连豪富家庭的第二代都有能力让伦敦的租房市场震动一把。“他们想找的就是酒店式公寓,”伦敦中心证券的住房基金主管娜奥米·希顿说,他们目前代理的中国、俄罗斯和沙特学生租住的房产总价值达到了5亿英镑,而这些年轻的学生,他们所租房子的前任屋主往往是银行家之类的富豪。“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来往世界都是坐商务舱,他们的要求跟那些企业高管差不多。”他们租房的价格是多少呢?希顿告诉我们,如果想在肯辛顿地区租到一间不错的房子,花费大概是1000英镑/周,算下来月租至少是38000人民币。“这就是全球化的一个表现,”她说,“上一代赚到了钱,他们的下一代就能被送出国读书,而钱财也就被运送到了另一个国家。”

稿件来源:《名利场》、《经济学人》、《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