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离不开城管吗?
2013-12-29闾丘露薇
和朋友聊天,他说起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他在广东的一家工厂做管理,对面是另外一家企业。由于对面的工厂不提供工人的晚餐,所以不少小贩到了晚饭时间就聚集在外面。生意很好,但是留下了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一片狼藉,因为那些工友都把饭盒以及吃剩的食物丢在地上。
朋友很着急,因为他的工厂属于外资企业,经常有国外的高层来视察工作,工厂外如此景象,已经让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他打电话给城管,结果对方告诉他,那不是他们管辖的范围。打了一圈电话,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人。最终朋友决定和对面工厂的管理者当面谈一谈,结果让他非常满意。很快,小贩们依旧在做他们的生意,而地面的环境改善了很多。饭盒以及吃剩的饭菜,都被归整起来,小贩和顾客们,都变得自律起来。
我问他,是用怎样的理由,说服对方采取点措施的。他说非常简单,对方是一个韩国人,他问对方,为何韩国国内可以那样干净,但是这个韩国人管理的工厂却做不到?
其实,如果一切都有秩序,我的存在并不构成你的障碍。比如那些小贩,大家都明白,他们一方面赚钱,另一方面也为工厂的工人提供了方便。只要他们没有阻碍通道,没有让环境变得肮脏,那他们的存在,对于工人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很可惜,很多时候,有些经营者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反而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秩序破坏者。而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城管的节目,他们也有很多的委屈,因为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民众的投诉,不是住宅小区楼下的小贩们阻挡通道,就是街边的摊档吵闹声太大,夜深都让人无法入睡。如果他们不管的话,那这些民众的利益,谁来维护?
其实我一直觉得,有很多方法,只要让事情变得有规矩一点,那就可以减少矛盾,也不需要处处都出动城管,关键是大家有一点自治的精神和能力,当然政府也要给与自治的空间。比如在住宅区里面,可以由业主委员会规定到底哪里可以摆摊,摆摊的时间应该到几点钟,然后由小区的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不是有很多的住宅区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吗?关键是业主们要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而不是管理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擅自寻租。
同样,这些年来一直都在讨论的养犬问题,同样很简单,在公众场合的行为规范可以由法律来规定,而在私人地方,比如住宅区,那就由利益相关方,也就是业主们来决定,到底是不是允许养犬,如果允许的话,犬只可以活动的空间有哪些。虽然每个人的家因为是私人地方,其他业主没有权力干预私人家中的行为,但是如果影响到了其他住户,比如狗吠的声浪,那就可以透过诉讼的途径来要求狗主承担法律责任。
至于公众场所,只要这个城市的民众觉得,可以接受小贩的存在,那政府没有必要代替民众来作出限制他们的决定,而只需要进行管理。不过说到管理,从我朋友的经历看来,其实不一定需要来自权力机关的管理,依靠自治,同样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说到底,就是一个边界的问题,而大家是否尊重这样的一个边界。
小贩数量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混乱。很多时候矛盾的出现,是因为从骨子里面,城市管理者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景象。当小贩们发现自己在城市里面没有落脚的空间的时候,就会出现打游击式的景象,这个时候,生存才是最重要的,甚至要抱着一种有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边界,那就变成了对他们来说是太奢侈的事情。
前些天经过香港的中环石板街那边,那是小贩的世界,从水果摊档到卖衣服。这样的地方,还有旺角的女人街、花园街。这些街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个基层家庭谋生的来源。同样的场景在曼谷的市中心也可以看到,一到夜晚,夜市成为游客们最不想错过的地方。在台湾,旅游书籍上推广的景点,一定不会少了那一个个夜市小吃。就连在巴格达,一到夜晚,主要道路的两边都是下了班来赚点外快的个体小贩。
这让我忽然有点怀念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华亭路,那时候,那里是我们在各个小地摊淘时髦服饰的地方,也是多少人积累到第一桶金或者事业起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