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的人本思想

2013-12-29李成学钟俊铧

人民论坛 2013年24期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民族振兴的目标追求,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既传承了中国儒家人本思想,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于凝聚中国强大的正能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中国梦 价值目标 人本思想 实践价值

当代中国梦既是国家梦,又是人民梦;既是民族梦,又是个人梦。它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对于凝聚民族大团结力量,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梦的目标追求贯穿着人本思想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其内涵体现了中国梦追求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目标。

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凌,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中国梦源于近代中国的屈辱,就是因为近代中国落后,被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肆意宰割、欺凌,无数仁人志士用宝贵的生命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去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经济实力和人均水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综合实力更加匹配,国家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一梦想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③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只有民族振兴才能激发人民的斗志,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保障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民族复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民族复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目标指向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

中国梦是人民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凝聚力量,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价值取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大梦”和“小梦”的统一体。民族梦只有同个人梦和谐地融合统一起来,梦想才会具有生命、根基和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不但激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汇集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意义深远,从深层次阐明了民族的责任和价值对于个体的意义,表达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个人梦与民族梦的一致性。

中国梦的特点。首先,中国梦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的是给老百姓一个实现他们的真实中国梦的承诺。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因素阻碍着中国梦的实现。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老来说,中国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老百姓期盼的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个要求很普通,但又关乎民之本、国之本。中国梦为什么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响?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中国梦看到了美好的生活,从自己的切身利益中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觉得这个梦和自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愿意为之奋斗和付出。

其次,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可以是中国的国家梦,也可以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她应该是全体中国人和华人的人民梦。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不是彼此孤立的梦,而是内在统一的梦。在国家层面上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在个人层面上,是人民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两个层次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既宏大高远,又真切平实,既描绘了国家、民族的宏伟蓝图,又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找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点、最优结合点。在中国梦的概念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只是手段和途径,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公平、政治清明、法治健全、人民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才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

再次,中国梦与美国梦同与不同。美国梦不是美国的梦,而是美国人的梦。美国梦的精髓是自由、开放和包容,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其种族、肤色和文化,只要努力刻苦,都可以在这块新大陆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本质而言,它强调的不是国家,而是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美国梦引发了美国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相互融合和激烈冲撞,使其对世界的吸引力可能越来越小。而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更突出国家梦、民族梦。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人士去努力,去奋斗,取得成功。

最后,中国梦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将是和平、是发展、是合作,是更多机遇,而决不是威胁。④现实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历来主张互利共赢与共同繁荣,不仅中国人民自己要过上好日子,而且也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中国绝不会通过损害他国利益谋求自己的强盛,更不会实施对外扩张和掠夺来建立霸权,而是靠矢志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中国梦。中国的开放不仅使中国人可以做中国梦,而且可以使外国人也做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会给世界各国带来更为确定的和平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可见,中国梦阐述了民族梦与个人梦的必然联系和有机统一。对于个人来说,中国梦的核心和实质是对自我的实现,和社会的互动,与自然的和谐,共享梦的果实。这不仅符合中国的价值观和文明特征,而且顺应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一个可持续、人性化的发展理论体系。在对自我的实现过程中,个人可以明确自我的定位、价值和平衡点;在和社会的互动中,个人可以感悟回馈、竞争与和谐;在与自然的和谐中,个人可以体念尊重、保护与共存;在共享梦的果实中,个人可以分享收获、快乐与舒适。可见,中国梦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中国梦的远景目标是为每个中国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合适的机会与条件,并提供三大保障:政治保障、社会保障和生态保障。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开启实现梦想的新征程,才能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的人本思想是中西方人本思想的结合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渊源。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西方文艺复兴时启蒙运动把人本主义提到空前高度。一般来讲,人本思想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地位、权利和价值,即以人为根本。这在中西传统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最关键的是中西方对“人”的理解的差异。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对“民”之考察,主要以集体为本位,即“民”大多指群体意义上的人民、老百姓。二是在价值理念上凸显民生。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⑤而西方传统的民本思想则与之相反,一是对“人”之考察,主要以个体为本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既肯定个人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主张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全面解放,又断定每个人都有满足自己欲望和追求享乐的本性。二是在价值观上侧重于政治权利。首先,认定人人平等、自由。其次,社会成员的赞同是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政府合法的基础。显然,西方传统人本思想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脱离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更谈不上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属性,确立人在自然、社会链条中的主导地位。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和社会关系。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是劳动与实践的主体和承担者,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承担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人本价值观的价值目标。而人的解放,首先必须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为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扫清制度上的障碍。⑥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国梦人本思想的价值体现。中国梦意在寻求一种人与自我、社会及自然之间的完美和谐与相对平衡。在界定它们的相互关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如下辩证关系:其一,个体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自由发展的条件;其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每个个体自由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梦的人本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人本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尊重人民群众在人本价值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第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本价值的目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从贫困、愚昧、受剥削等异化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个人、民族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本价值的重要目标。第三,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本价值的标准。判断一种思想价值的好与坏,需要有切实的检验标准。从毛泽东时代的“为人民服务标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标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标准”到习近平的“中国梦三个共同享有标准”,虽然提法、形式、时代各异,但贯穿始终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本价值的重要目标。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实现,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要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向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因此,中国梦是国家目标、民族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高度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更是目标与奋斗的统一。

中国梦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

首先,以现代文明的观念来看,民族振兴的最后落脚点是人民的幸福,就是人民幸福指数的上升。民族的振兴是所有中国人和华人的内在愿望,虽然以儒家思想的精髓来看,先有大家后有小家,只有民族复兴才能带来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同时也包含精神层面的。中国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指标中,除经济发展的硬指标外,还应包括人民权利、法制环境、工作条件、社会保障、教育权利、政府作为在内的软环境,这都属于“中国梦”的重要部分。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凸显其人本价值目标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梦、民族梦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人民梦是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着力解决民之生、民之魂、民之力。

民之生是中国梦的民意基础。关注民生,有利于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凝聚力。目前,要解决好“四大民生”问题:一是解决好基本民生,构筑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医疗、教育、安全、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二是解决好特殊民生。b21dd25183311539d1aec32b1f99a4c1要保障弱势、困难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三是解决好焦点民生。要密切关注和掌握焦点,在解决焦点问题中提升民生的层次。四是解决公平民生。要使每一个中国人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民之魂是中国梦的精神体现,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梦汇集了中华民族多年的梦想,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刻录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全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要用中国梦凝魂聚气,用中国梦增强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要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民之力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民之力就是凝聚全民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梦想要密切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力量。我们必须团结一心,齐头并进,凝聚正能量,为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全力以赴。

最后,中国梦的民本思想在实践中就是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其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存,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人我和谐、天下为公”的思想内涵相通相连,为两者的现代结合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社会主义公民为本,让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以人为最终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拓展,人的发展问题作为时代课题被凸显出来。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总体素质还不高。因此,和谐社会建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分别为四川理工学院政治学院副研究员,四川理工学院政治学院助教)

【注释】

①“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 ”,人民网,2013年3月15日。

②“习近平阐述中国梦: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国新闻》,2013年3月18日。

③“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5/20/c_124735705.htm,2013年5月20日。

④刘云山:“中国梦对世界绝不是威胁”,《人民日报 》,2013年4月23日。

⑤谢玲玲:“论中国古代儒家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安徽文学》,2008年第8期,第374~37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责编/边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