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2013-12-29韩先淮盛宇华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文章结合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阐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并论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具体管理措施,这对于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预警 模糊神经网络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人力资源对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然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充满着行为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具体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本,在其投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机会成本。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在人力资源和技术和资本之间寻求一个最佳比率,人力资源投资过高或过低均无法使企业在最佳状态运行,因此,人力资源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二是员工人身风险。员工工作中存在人身健康和安全的风险,企业缺乏对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工作流程不合理等均会增加企业员工的人身风险;三是员工流动风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本投资,在其资本价值未完全发挥之前,存在员工流动的风险。一方面,员工作为企业知识的载体,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的流动必然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失,另一方面,员工流动还会造成商业秘密泄露、企业运行无法正常衔接等运营风险;四是内部控制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直接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作为载体,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善,出现舞弊或不认真履职的行为,企业内部控制将有控制不足甚至失效的风险,企业的盲目扩张或不合理规划等都会使企业承受一定的冗员风险,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人力资源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基于事前控制的原则,建立相关预警模型是防范和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人力资源风险预警模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企业里,Ayk1W87kUVqfCF9CFdfURA==劳动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持何种态度、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如何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三个根源。在神经网络预警模型中,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政策和组织结构,是在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模型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其余指标都是在这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而得来的。只需使用这三个主要指标,就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进行评价,因此这三个指标也就自然地构成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
第二层实现的主要功能是把输入变量实现模糊化,它是隶属函数层。语言变量总共设置高、中、低三个标度,用n表示标度,输入向量的分量用i表示。基于这种规则,某一个向量的某一个隶属度,可以用μnAi(xi)来表示。这里的隶属度代表的是每个风险影响因素所处状态的置信度,可以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来获得。
在第三层中,根据相关的空间分隔规则计算出总的模糊规则数,该人力资源预警模型总共包含35个模糊规则。虽然看上去规则数目的增多对于模型的构建以及相关计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是结合相关原则加以判断可知,其中一部分的规则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因此,要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将不重要的规则予以剔除以减少工作量。根据这个原理,最终可以筛选出六个最重要的规则,这也就是第三层的关键节点,由此第二、三层形成了模糊化的关系。
上述模糊网络预警模型的建立,表明参数为wij的网络得以形成,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多层性、前馈性的特征,其参数wij的学习算法的调整可以根据BP网络的误差反传法进行设计。
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是为了建立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根据风险的相应情况发出警告并及时采取防范应对措施。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相关专家的研究,在风险级别划分方面,以E表明人力资源风险的发生概率,当0≤E<0.3时,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等级最低,0.3≤E<0.7时人力资源风险等级次之,当0.7≤E<1.0时,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等级最高。
最后,企业根据该预警模型以及风险等级预警机制,将人力资源风险按照风险等级制定具体的应对和解决措施,合理地化解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具体管理措施
提高对人力资源风险认识,树立风险意识。在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企业发展制定战略方向,基层管理人员在战术层面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石,技术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竞争力,后勤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地位,真正把人当作资源来分配和使用。同时,企业要盘活企业的人力资源,合理制定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避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冗余和闲置,在具体岗位分工时,要任人唯贤,把最适合的岗位安排给最适合的人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盘活企业的人力资源。
另外,事前控制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原则,提高对人力资源风险认识,树立风险意识是事前控制效率的保证。因此,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要把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方式。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带头树立人力资源风险意识,起到先锋垂范作用,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潜在的人力资源风险,有计划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降低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使人力资本朝着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进行。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保障。一方面,企业内控制度通过将相关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以制度的方式明确化,确保企业内部各个主体切实履行职责,减少企业内部舞弊或渎职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正面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的风险意识。
重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当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制定与适应,从而保证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冗员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以及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详尽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正面促进作用。
加强员工人身安全管理。管理学大师法约尔曾把安全性活动列为企业的六大活动之一,这表明员工人身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员工人身安全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是以人为本的过程,因此,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要注重加强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管理。具体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如安全设备的佩戴、安全操作方法的培训等,从而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相关安全操作的能力;其次,注重员工安全保护设施的投入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从而在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环境上为员工安全作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充分发挥职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保险的作用,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相关保险的投入力度,防止员工意外的发生,从而为员工的人身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隐性保障。
控制员工的流动率。员工的异常流动将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流失,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致命的打击。企业必须认识到员工流动的巨大危害并采取切实可行性的措施降低员工的流动率。首先,企业必须注重于加强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未满足的需求;其次,企业必须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再次,企业需合理地安排工作,安排员工的工作应稍大于其能力,使其能够在挑战中履行职责,增加完成工作对其的激励性与成就感;最后,设计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加入到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如保密条款的设定等,从而减少企业商业秘密以及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注重员工的招聘与录用环节。高素质的员工是有效防止人力资源风险的最佳选择,通过招聘高素质的员工,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舞弊以及渎职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素质员工过硬的技术以及知识背景可以有效降低操作风险的概率。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员工招聘与录用环节,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不应仅注重员工的业务能力与知识素养,更应把员工的道德水准以及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等指标考虑在内,从而提升招聘到高素质人才的准确性,通过招聘与录用环节将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将至最低。
结语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企业一定要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切实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要引入人力资源风险的预警机制,基于事前控制的原则,将人力资源风险控制在发生之前,降低其对企业的潜在危害。总之,在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责编/边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