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一般的攀登

2013-12-29赵令恬

北京纪事 2013年4期

平淡的生活由旅行开始改变

认识武萍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她呀,就没见过她有发愁的事儿!任何人对她最深刻的印象都是那张单纯的笑脸,看着她笑,好像这世间没有忧伤。

武萍是一个具有典型双子座性格的女孩。一方面,她在工作中认真努力,表现出非凡的才干,很快就成了优秀的资深公关人;另一面,她的性格无拘无束,追求自由意识,对外界包罗万象的事物有永无休止的好奇心。如果周围的一切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气、更新与变化,就会感到厌烦。公关公司的工作虽然非常适合她,可是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压力,让她对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灰色生活备感压抑。过度的劳累让她感觉疲惫不堪。正当她快要崩溃的时候,2002年的夏天,几个朋友邀她一起去三峡和神农架旅行。正是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如今她一直宣称自己的户外经验是九年,就是从这次旅行算起的。回头看来,武萍并不觉得这次户外旅行有什么特别之处,旅途中的事情记忆得也并不深刻,仅仅是一种生活的开始而已。从此以后,每逢假期,她都会背起背包出行,很快,那些传统的旅游景点就被她游了个遍。

2005年的时候,武萍总结了自己的旅行心得:旅行是一种心情,每天在居住的城市看街上的众生相也是一种旅行;旅行是一次散心,找一处山灵水秀的地方并不需要名气;旅行是不停地探险,只需要以行动去付诸计划;旅行是增加游历,以真诚的心去感悟每一个小小的片段……如同对待生活本身一样,旅行,只是人的态度。

走在路上,用眼睛看世界,

用心感悟生活

2005年,武萍没有再去什么常规的旅游景点了。她先是去了黔东南,接着又去了祁连山下的七一冰川。再之后,就是她自己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户外”—— 2006年十一假期的喀纳斯徒步之行。新疆是那么遥远而又神秘。浩瀚广阔无垠的土地上,生活着热情奔放好客的民族,秋风、黄叶、古道、大漠,一切的一切,都不再只是停留在印象之中。“驴行”,最大的特点就是行走在天地之间。这次,武萍和从网上结识组队的7个驴友从全国各地集结在乌鲁木齐,而后驱车经克拉玛依到布尔津县。从贾登峪经过禾木、黑湖,一路徒步走到了喀纳斯湖。三天多时间,创造了她的徒步记录。那个仿佛仙境一般的西北边陲小镇——白哈巴给武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随着出行越来越频繁,武萍逐渐需要更多的假期完成她的出行计划。可这是大多数公司无法满足的。2008年3月,经过多次权衡之后,她在工作与户外运动之间选择了后者。由此她开始了登山历程。辞职后的一个月,武萍一直在准备四姑娘山二峰的登山之旅。4月到达成都,转车到达了5000米级的四姑娘山。这次她蹭在一个广东中山的登山队中,一起向四姑娘山二峰发起了挑战。从4300米的大本营到5276米的峰顶,第一次攀登雪山就在漫天的雪花中登顶,武萍达到了登山中的第一个里程碑。虽然在下撤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力气,是被向导拖着脚滑着雪下了山,但是总算成功地开启了登山的模式。我曾经问她,你一个小姑娘怎么就迷恋上登山了呢?武萍说:“为什么喜欢登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者根本没有答案。每一次攀登都对我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更加有韧性、更加不紧不慢、更加不急不躁、更加沉着淡定。”自从成功登顶四姑娘山二峰后,武萍的主业是登山,副业是攀冰和滑雪;有时客串着上上班,学学车,考考试(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其实她倒也不是玩物丧志,而是户外运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工作间的假期就必须长。所以回想那几年,我记得住的是她的户外经历,记不清的是她的工作内容。慢慢的,武萍从户外运动菜鸟成长为中国登山协会的初级户外指导员,最终成了户外圈儿中小有名气的“武队长”。

2011年,武萍迎来了自己的7000米时刻,这不仅是她挑战自己的登山目标,同时也是对自身潜在能量的呼唤。慕士塔格峰,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离喀什约200公里,海拔7546米,有 “冰山之父”的美称。慕峰传统登山路线坡度较缓,适合初级攀登7000米雪山的人。2011年6月29日至7月15日,武萍参加了慕士塔格峰攀登活动。对她而言,慕峰是个挑战。她向往顶峰,但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更享受攀登的过程。努力向上,努力迈出每一步,顶峰就在那里。7月15日,我收到了她报平安的短信:“2011年7月14日13点20分,我终于成功地站在了慕士塔格峰的顶峰。我的2011年慕士塔格攀登,非一般的梦想,非一般的旅行,非一般的攀登,非一般的经历。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回京后,慕士塔格这段经历依旧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难以忘怀。她也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9年的户外运动经历、雪山之巅不含杂质的蓝天、旅途中一幕幕人性光辉都让她感动,同时更让她觉得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在此期间,她发现国内的公益组织在进行公益活动的同时,与国际上的公益组织相比,组织内没有专业的营销传播人员与预算,严重缺乏专业的营销传播计划。这也大大影响到公益组织在国内的认知与发展。为了帮助国内公益企业更好地在社会上进行营销传播,从而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体,2011年底,她和以前的同事共同创办“心创益”,以社会企业的形式,开始为公益机构进行品牌传播与营销。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国内第一家专门提供非营利组织营销服务的机构,从当初公益组织对“心创益”的质疑与抵触,到现在,它已经得到了认可,并与杨澜主导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开始了紧密合作。或许是攀登中的感悟使她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让一个在国内全新的营销模式生根开花。“攀登的过程是痛苦而孤独的。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向导,路仍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无人能替代。但是,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我们一直坚信:穿过黑暗,将会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走出痛苦,将会达到成长的高度;告别孤独,将会收获灵魂的深度。这或许就是攀登的意义。每次向上迈出的一小步,都是我们人生的新高度,都是心灵的历练。”

期待武萍的“心创益”能够让这个社会充满阳光和欢笑,期待武萍的卓奥友峰……

编辑/宋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