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陆:抢跑在灾难之前

2013-12-29李士杰

北京纪事 2013年4期

凡见过韩陆的人,都称赞她“端庄美丽、大气优雅”。其实,韩陆之所以被多人欣赏、喜欢和崇拜,其魅力并不仅在于她外表的“美丽”。一位年过花甲的女人,再“美丽”能超过妙龄少女的“漂亮”吗?当然不能。

但她的坚定、从容、胸有成竹、逻辑清晰,却让我牢牢地记住了她。她洪亮的声音、爽朗的笑声、得体的举止,给我和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自觉地去关注她……

年年呼吁“防灾、减灾、自救互救”

当我听到新闻报道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造成北京城37条生命逝去、造成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的时候,我骤然想起了韩陆。

当我听到新闻报道北京广渠门下有位青年被雨水溺死的时候,我骤然想起了韩陆。

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老年宜居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的韩陆,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近年来,她几乎年年在呼吁“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问题。2011年1月北京市“两会”之时,她曾经动员我和她一起关注“城市安全呼唤防备文化”;并给我写信说,去年北京的市区人口密度已超过东京和伦敦,居世界第一,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500万辆。城市在发展,人口在膨胀,但市民的防备文化尚待普及与提高。不然无数宝贵的生命和辛辛苦苦的建设可能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就丧失贻尽!

现在想起来,很惭愧。我当时真没有减灾避险的意识,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韩陆,她不但在政协的大会和小会上说“近20年灾害发生数陡然上升,给城市提出新的挑战”;而且,在会下聊天时也说“家庭、学校、社区、个人都要积极参加应急演练,促进自救互救的技能”。

如果韩陆得知有人还没收到红十字会编写的《家庭急救手册》或《青少年急救手册》,她都会马上补发。她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我们大家要学习急救知识,别让这些“生命之书”束之高阁!

有人说,韩陆大会小会、会上会下滔滔不绝地呼吁“加强防灾救灾准备”,太“热情”;更有人说,韩陆工作太过执着。

但所有将《急救手册》束之高阁,并没有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人,所有陷入7·21大暴雨漩涡束手无策的人,所有忽视应急演练并在灾害发生时陷入困境的人,都后悔莫及当初忽视了学习这本“救命手册”。

面对惨痛的教训,我骤然想起韩陆常说的“防灾备灾要常态化,绝不能临时抱佛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韩陆自2003年上任伊始就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中,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面对电视镜头引用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名言。

2006年,韩陆担任正职后,明确提出要构建以防灾应急体系建设为核心,赈济救助体系、志愿服务体系、文化传播体系、组织创新体系共同发展的“五大体系”红十字工作发展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她又相继提出了“防备文化”和“人道物流”的工作理念,明确了新时期红十字组织的工作重点与定位,带领红十字团队奋发努力,促进了北京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众所周知,紧急救援是红十字事业的重点工作。韩陆带领红十字团队整改和创新了红十字999紧急救援中心的服务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率先在国内形成了由急救车、急救摩托车、空中转运飞机、救援直升机组成的城市立体化急救体系的同时,建成了国内首支红十字综合救援队——999紧急救援队。这支队伍集搜救和医疗急救为一体,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在24小时之内奔赴千里之外的灾区现场开展救援,两次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除此之外,还培育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红十字心理救援队等一批由志愿者组成的辅助救援队伍和群众性自救互救教育师资队伍,分别在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重建三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人道救援作用。

提起“2008北京奥运会”,这位奥运圣火北京传递第273棒火炬手,被称为将奥运与红十字会紧密携手之人,有着说不完的感慨,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北京红十字会组织了7万多名奥运志愿者,建立了2617个红十字志愿服务站,使这届奥运会成为历史上红十字会志愿者参与人数最多、服务范围最广、业绩最为突出的一届奥运会。而所有这些“耀眼”的成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因为北京市红十字会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准备和应对重大事件与突发事件。所以,当2008年奥运之前汶川突发地震灾害时,北京红十字999救援队可以紧急出动,奔赴灾区现场;当2008年奥运之时,志愿者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009年是国际红十字红新月运动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它标志着红十字理念诞生150周年和由世界各国一致通过的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订立60周年。

2009年2月17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贝克莱·格雷塔参观北京市红十字会,给出的评价:“出色的工作、出色的展示、杰出的领导力。”

2009年4月3日,英国红十字会特邀韩陆作为北京红十字会的代表出席伦敦红十字研讨会,与纽约、伦敦、马德里等大都市红十字会代表分别介绍经验、作重点发言。

提起她站在英国伦敦红十字研讨会主席台上,用英语作的重点发言,这位当年的下乡知青、解放军战士、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韩陆的话语有些激动,她眼里含着泪花对我说,她在那一刻感到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因为,她的发言不断地被台下不同国家、不同肤色聆听她发言的代表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所以,她由衷地感到:当个中国人真好!

2012年3月22日,市红十字会九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召开,这也是韩陆最后一次以常务副会长身份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北京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丁向阳给与的评价:“韩陆同志对工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有创新精神。工作有魅力,有点子,有思路,工作做得很扎实。韩陆同志在北京市红十字会任职期间,特别是担任常务副会长期间,使北京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走到国内前列,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当中,得到国际同行的赞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借此次会议,我要对韩陆同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请大家为韩陆同志鼓掌!谢谢韩陆同志。”

担任政协委员心系民生,

积极建言献策

韩陆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始终心系民生,多次撰写提案,其中《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每月一次避险逃生演习的提案》《关于大力普及社区居民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的提案》和《关于在社区和学校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常态化的提案》获得了优秀提案奖。

她大力倡导“防备文化”,提出“灾前的准备比灾后的救援更重要”的理念,先后在各大媒体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促使北京市自2009年以来,先后多次开展全市性应急救护演练,社区、学校等重点人群密集地区应急演练,基本形成常态化。

2009年,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办实事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将600万册《家庭急救手册》发放到居民家中。但里面的急救知识市民学了多少?北京7·21特大暴雨发生后,各种逃生工具在热卖,各种逃生技能遍布网络,但这“热潮”能持续多久?

据有关部门调查:每20辆小客车中,仅3辆车有逃生锤之类的逃生工具;每20户家庭只有1家有应急包。其中2个人的逃生锤是“赠送的”,一个是买车时4S店赠送的,一个是朋友送的一套逃生工具,只有一位的逃生锤是自主购买的。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家庭里都有一个必备的家庭应急包,主要包括救生手册、口哨、荧光棒、手电筒、雨衣、帐篷、水壶、医药包、5米长绳、多用折叠工具刀以及一些应急食品、饮水等,以保证在地震、洪水等灾害突然发生时,可以迅速带着应急必备物品进行逃生。

韩陆此时一脸无奈地对我说:“《家庭急救手册》不仅仅是本科普书,它是生命的课程,它能教给大家一些简单避险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在紧急时刻它能帮你逃生、救命,可是有些人就是不看书、不学习,不能居安思危!”

她多次呼吁,北京市中小学校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推行。她认为,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极易造成重大伤害。

韩陆建议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建立面向市民和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红十字应急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大红十字应急普及培训工作的力度,以尽快提高民众应急意识和风险化解能力。她建议防灾减灾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教材,并应该作为法规确定下来。

据《中国应急管理》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灾害应急包的拥有率仅为9%,有28%的人对防灾减灾知识略知一二。说明我国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仍比较薄弱,与我国灾害频发易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很不相称。城市的防范意识还是很不够。

韩陆举例说,拿古巴来说,那是一个飓风频发的国度,可是20年来因飓风而死的人只有36人,对比美国‘卡特里那’飓风死亡上千人,这是因为古巴98%的人都经过防灾四步训练,飓风来临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秩序地避险逃生。

“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不是说着玩的。”韩陆对暴雨橙色预警的发布解释为“无紧急情况市民不要出门,学校停课,停止大型娱乐活动,积水路段设卡拦截等”。

韩陆认为,提高居民应急意识和风险化解能力不能完全靠自觉,防灾减灾的知识、应急避险的技能居民必须学会。要有一个机制、有一个机构,不断地排查隐患,社区应定期组织居民进行逃生、应急演练、灾难演练,而这种演习应该常规化、日常化,从孩子做起。只有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在发生问题时,逃生技能才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

韩陆告诉我,红十字会倡导和推广999 “校园安全行”活动,2011年已经有200万中小学生领到《学生急救手册》。但如何在实际中有效避险,还需建立每月一次的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制度。否则,教训将是惨痛的。

编辑/韩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