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朗读的误区及对策
2013-12-29桑建洪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力求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鉴于语言学习具有共性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滞后于语言知识的倾向。朗读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英语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儿童的朗读水平与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大多采用让学生朗读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然而小学英语朗读仍存在一些误区。
一、小学英语朗读的误区
1.过分强调朗读表面现象
目前,大多学校都为小学英语开设了早读课,表面上书声琅琅,整齐无比,但缺乏朗读艺术。学校过多地重视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这种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厌倦感。已经会读的学生如果每天读相同的内容,会缺乏对课文的新鲜感;平时不善于开口的学生在齐声朗读时也会“浑水摸鱼”,只开口,不动脑,不能真正达到朗读的目的。
2.把“读”误解为“阅读”
大多数的老师把“读”当作“阅读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增加词汇量,增大阅读量的训练。这样做,违背了学习英语的最基本的原则,即“听说领先”原则,对学生开口说英语是相当不利的。
3.在课堂上忽视朗读环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的课堂设计重视了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着力在单词新授和句型操练中大下工夫,但朗读课文时,多数听了一遍录音就草草收兵,误以为朗读练习是一件费时的事。而且这位教师在作业布置时,把朗读作为课外作业,只是笼统地让学生回家读3遍。笔者认为,这样做既浪费了课堂有效资源和有利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在习得语言的第一时间就进行“词不离句、句为离章”的练习,又抹杀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主体示范作用。
4.缺乏一定的朗读指导
在朗读过程中,有些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大声的朗读,但对学生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拖长音、读错单词、读破句等现象缺少一定的朗读指导。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一定是越响越好。它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是领读、单独朗读,也可以是朗诵或是背诵。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教师需要将朗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地指导。
5.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门外汉”,他们虽想让自己的子女学好英语,但缺乏有效的指导措施,只能根据孩子回家朗读课文和单词的情况来检测孩子在校学习英语的情况。这样,使得有些英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读课文的能力,不抓语言知识与技能,寻求表面“有效”的质量,使得朗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
二、促进小学英语有效朗读的策略
针对当前在小学英语朗读方面存在的误区,根据小学英语的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提高小学英语有效朗读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充分指导,使朗读更有底气
在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教师缺乏指导。为了能让学生的朗读更正确、更地道,教师应在学生朗读时作充分指导。
(1)节奏、连读、重音方面的指导
大多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基本已形成汉语的语音、语调习惯,由于受到汉语语言节奏的影响,学生读出来的英语单词都清清楚楚而且节奏一致。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应重视英语节奏、连读、重音等方面的指导。
(2)培养学生养成听与读相结合的习惯
许多学生对朗读材料还读得字不成句、吞吞吐吐、丢三落四时,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悖于朗读教学循序渐进的总体要求。此时,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听与读相结合的朗读习惯。听录音或听教师领读,让学生跟读,也是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的有效措施。只有会读,才能读好。
2.即时朗读,使朗读更有实效
语言学家指出:“有用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才能被读者领略、吸收,最后添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过程中,要对所教单词、句型以及语段进行及时朗读。例如,小学高年级有Let’s read 部分的教学,可以结合词汇教学对朗读材料分段、分句进行朗读。即时朗读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储存语言材料。
如在教学小学英语过去式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词原形和动词过去式的记忆和理解,我特意编排了如下Chant:
cPIaqi7iFvq2039T7b95EQ==Go, go, went,
I went to a park.
See,see , saw,
I saw the kite.
Fly fly flew,
I flew kites.
让学生齐声读完Chant后,我让学生从书本或是活动手册中去找到含有“went,saw, flew”的句子,并把它们朗读出来。学生会在书中找到许多句子并积极地朗读,如“I went fishing ./ I went to a park. / He went swimimng.”等。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继续让学生去朗读含有过去式的句子,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朗读。通过这样的即时朗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朗读的内容,并真正体会朗读带来的乐趣。
3.合理评价,使朗读更有活力
我在朗读的评价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及时性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性评价,能把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他们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2)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朗读能力具有差异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评价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评。我在评价中采用等级评价制,对学生所要朗读的内容进行可选择的划分。
4.竞争朗读,使朗读更加精彩
我尝试了竞争朗读的方法。如在教学完故事内容后,为了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单独朗读的机会,我一改过去开小火车的形式,而是让各小组轮流,自主起立进行抢读,每人只准朗读一次,读错或没人读,这小组退出比赛,直到最后剩下的小组成为胜者,并进行加分奖励。竞争朗读可以让一些平时朗读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因为在课文中,一定存在较简单的句子)。实践证明,这样的朗读形式较好地增强了学生朗读英语的积极性和课外加强朗读训练的动力,也使朗读更加生动,富有色彩。
5.家校联系,使朗读更加轻松
学生家长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师应与家长多交流、沟通,把自己的教学措施与理念在家长会上或平时交谈中给予解释,以此来取得家长的认同。这样,教师在布置朗读作业时,也就不用顾及家长的干涉,可以针对教材的难易度,自如地确定朗读范围,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层次布置朗读作业,进而让学生回家愿意朗读、乐于朗读。为了能更好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在家能更有效地朗读,我每学期初都发一张听读记录表,样式如下:
通过几年的坚持,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能让家长更加明确每周应朗读的具体内容,使家长有的放矢,并真正使家庭教育成为英语教育的坚强后盾。
总之,在英语基础教学阶段,教师要狠抓朗读训练,练就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为学生以后开口说英语奠定基础。教师只有走出小学英语朗读的误区,采取有效朗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才能让朗读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催化剂,进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