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数学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2013-12-29周文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10期

精炼的语言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反馈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正确表述并且熟练使用数学术语,提升语言素养,加强语言的锤炼势在必行。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述必须准确科学。语言清楚、精确、简洁切不可含糊其辞,词不达意,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例如:学习了约数与倍数后,正确的表达是: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而不能说:如果数a能被数b除尽,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这里除尽和整除都属于除法的范畴,却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数学概念,除尽的外延大于整除的外延。再则,约数和倍数是在整除的前提下有着密切联系、互相依存的概念。此外,平时教学中还应该注意,避免将下面一些概念混淆,如 “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比”与“比例”、“时间”与“时刻”等,而“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简洁而精炼正确的语言,能使学生形成了牢固的知识体系。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苦苦思索尚未想明白,悱是指学生想说而未能说出来。在学生想不明白、说不出来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使学生较快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分数就是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那什么是单位 “1”呢?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九分米占___的几分之几?生:9分米占一米的9/10。

师: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格,涂色5格占____的几分之几?生:涂色五格占长方形的5/8。

师:把56名同学平均分成的7组,3组占____的几分之几?生:3组占56名同学的3/7。

......

师:你能说出这些分数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吗?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题目中的单位“1”不断地发生变化,进一步启发学生自我探究,明白单位“1”可以是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图形,或一群人、物体......。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学生豁然开朗,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这样教学语言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学生,如“他说得很好,谁还能补充?”“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让学生在老师期待的语言中自主探索疑难,满足学生的探索欲。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课堂上教师热情饱满,语言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积极听讲。上课中有时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 “ 跑得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得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同时幽默的语言是教学的润滑剂,例如:在学完小数的基本性质后,点评学生板演的算式“3.85-2.25=1.60” 时有一位老师突然拿出一把美工剪刀,问:“谁知道我拿剪刀干什么吗?”同学们都一愣,不知道老师什么意思,老师故作严肃地说:“我想把这个数的尾巴剪掉。”学生们恍然大悟,全都笑了。以后,同学们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层次性

数学老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技巧地表达更为重要。既要深刻理解教材,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掌握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心理特点,恰当地组织语言,发挥语言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语言的层次性是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对待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在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对待特长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细节决定成败,快乐、高效的课堂是有许多精彩的细节串联起来的,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创设语言环境,体现立体感和层次感。在设计《圆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海上日出”,在美轮美奂的日出中产生圆;师:生活中的圆无处不在,请欣赏圆舞曲组合......;师:圆是最美的图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巧手画出一个圆吗?......在优美的语言层次中奏出序曲大大地激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

总之,教师的语言锤炼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又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教学相长。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加强锤炼、提升语言修养,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变成学生乐学、善学的天地。

(责编 阮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