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3-12-29施志平
新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落实课标理念,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那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构建民主的人际氛围,让学生敢说
作为言语发展的主体,农村学生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言语交际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下身段,乐于倾听学生的表达。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投去信任的目光,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要建设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种“润泽的教室”——“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
二、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说
1.阅读教学中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围绕预设或即时生成的话题广开“言”路,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当好学生发言的促进者和欣赏者。除了常规性的讨论学习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别人的朗读和发言进行评价,就文本中的某一个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班上同学互动。方式上,可以是自主表达,也可以同桌讨论iyI93wSWym749mUEvbkhkou9zmjBlEjA+Q7uZzsINGE=、小组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和言语表达的主人。
2.口语交际课中的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同时,我们要善于选择能够形成双向、多项互动的交际话题,或根据话题采取多种形式将学生引向双向、多项互动,如同桌互说、小组交流、指名说等。一方面扩大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面,另一方面也提升学生交际的频率,让学生成为交际中的“主角”。
3.课外活动中的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仅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其他各科的教学活动、班队活动、社区活动、夏令营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口语交际的训练无处不在。这样,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三、给予温馨的表扬鼓励,让学生愿说
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是在长期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以赏识的姿态多倾听孩子的表达,经常给予必要的鼓励,使他们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佐藤学认为,教师的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共感共鸣”。一个真心倾听学生发言的教师,总会从学生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及时地给学生送上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用温馨的话语给学生送去一缕爱的阳光,激起学生进一步表达的愿望。
四、开展多元的表达训练,让学生会说
1.读一读,积累书面语言。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走向书籍,畅游书海,养成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读记结合,做好阅读摘记;读说结合,复述精彩的内容;读写结合,写下阅读感受。通过大量阅读实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性,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2.演一演,内化文本语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因此,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也应该充满趣味性。针对小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演的特点,可将故事性强的课文拿来做蓝本,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师做场外指导,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通过表演,掌握和内化文本语言,学会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3.辩一辩,生成逻辑语言。辩论活动有助于生成逻辑语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可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广开“言”路,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辩驳他人的观点。为了使辩论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准备,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话题,将学生按语言表达的基础分好小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4.播一播,锤炼叙述语言。对每天发生在社会、家庭、学校和班级上的大小事,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新闻播报”:指定学生或自由上台当播音员,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新闻事件,并配上一两句个人的评论。听的学生若有疑问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现场提问,由“播音员”进行解答。教师也可参与其间,与台上、台下的学生互动。这样的互动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留心生活的习惯,并在关注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水平。
5.说一说,学习交际语言。口语交际课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尽力创设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交际情境,如:现场采访、街头买卖、接待客人等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交际、体验。在交际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怎样把话说得完整、说得具体、说得流畅、说得生动,从中逐步学会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
总之,处于当前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农村小学生,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可生,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师生乃至家长们共同的努力,需要在不断与人交往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点滴做起,多渠道地开拓培养途径,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让农村小学生变得“能说会道”起来。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