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茶馆

2013-12-29

延安文学 2013年2期

二 嫂

赵明宇

在元城,男人另有新欢,与女人离异,女人被称作“活人弃”,被人瞧不起。唯有柳条巷的秦香莲例外,不但没人瞧不起,反倒让人翘大拇指。

秦香莲不姓秦,也不叫秦香莲,她是我二嫂,叫巧娥。大家管她叫秦香莲,叫这个名字,并没有歧视她的意思,而是怜悯她的命运不济,遇上了我二哥这个没良心的陈世美。我二哥在部队,凭着自己的小白脸和能说会道的八哥嘴,找了个师长的女儿做老婆。

二嫂和二哥是1977年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候我家穷,娘带着我们弟兄六个住着三间土坯房子。二嫂看上了一身戎装的我二哥,可是二嫂的父母不同意,二嫂跟她的父母较了半年劲,才嫁到我们家的破屋子里。二哥从部队上回来结婚,我们跟娘挤在一起住,把三间屋腾出一间给他们做新房。鞭炮在我们家门前噼噼啪啪炸响,一派喜庆,大家都说我二哥有福气。

二哥在家住了七天就回部队了。临走,二哥屋子里的灯亮了一夜。

二哥说,巧娥,我家穷,委屈你了。

二嫂看二哥一眼,笑着说,不怕穷,就怕没志气,咱们不会穷一辈子的。

过了年,二嫂带着我们弟兄几个拉土,脱坯,盖起了低低矮矮的几间小房子。

二嫂白天下田,晚上纺织,还操持着给我三哥找媳妇。未过门的三嫂嫌弃我家穷,要一件大红缎子对襟袄,否则就退婚。我娘叹口气说,算了算了,活该老三打光棍。二嫂说,娘,不能因为一件缎子袄黄了这门亲事。二嫂扭着鼓鼓的大肚子,回娘家借钱,到元城东街供销社买回了一件大红缎子袄。

二嫂生了个男娃,取名杨谦。二嫂拉着杨谦,张罗着给我大哥找媳妇。我大哥脸一红说,我年龄大了,还是给老四张罗吧。我娘有病,一阵咳嗽,也说老大过了找媳妇的年龄。二嫂笑笑,托人找了一个小寡妇。小寡妇嫌弃我家弟兄多,负担重,二嫂就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大哥,拉着杨谦和我们一起住,让大哥另立门户。

一天,二哥回家,带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女人,吓得杨谦躲在门后。我娘浑身发抖,举起拐杖,向我二哥抡过来,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你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你的良心让狗吃了。我二哥拉着女人跑出村,再也没回来。那一天刚刚下过一场雨,二嫂没有拉着儿子去找包青天,也没有哭天嚎地,而是默默地去田里种红薯。她说这么好的墒情,红薯苗儿栽下去就能活呢。

二哥每个月给娘寄钱。娘把钱给二嫂,二嫂不要。娘说,不要白不要,留着给孩子。二嫂说,我有一双手,饿不着孩子。

娘要去部队找二哥的首长,二嫂说,娘,算了吧,他有他的难处。再说这事儿也不是强扭的。二嫂瞒着娘,给二哥寄了一封离婚的书信。

1990年,娘病倒了,我们哥几个摊钱给娘看病,二嫂也掏钱。娘说,咋能要你的钱?那个挨千刀的不要你,你还为他尽孝?

二嫂说,娘,别这样说,孙子是您的孙子,姓的杨家的姓,我一分钱也不能少。

我娘抱着二嫂大哭。娘没有闺女,二嫂像亲闺女一样伺候着我娘。我娘去世的时候,我坚持不通知二哥。二嫂说,给你二哥打电话吧,娘走了,做儿子的哪能不送送?

打电话,二哥没回来,说在国外执行任务,寄回了2000块钱。

我们弟兄五个的媳妇都是二嫂操持着娶到家的。我们的小日子过好了,街坊邻居都说我们遇到了天下最好的嫂子。

二嫂供着儿子上学。1996年,儿子杨谦考上了大学,后来分配到县里工作。二嫂当了奶奶,哪里也不去,种着二亩责任田,天一亮就去棉花田里打花杈。

又是一天,二哥忽然回家来。二哥头发白了,一脸憔悴。二哥是回老家安排自己后事的,说死后想安葬在祖坟上。我们一个个绷着脸,看看二嫂,等二嫂发话。

二嫂说,你是杨家的人,死后当然要在祖坟安葬了。

杨谦不答应,说,你走,我们不认识你。

二嫂说,孩子,咋说他也是你亲爹。

我说,二哥,你心里还有这个家?这些年,你知道二嫂跟孩子咋熬过来的?

二嫂瞪了我一眼,说,四弟,我都没意见,你和他吃一个奶长大的,还说啥?

二哥走了。二嫂闩上门,哇的一声哭起来,哭得我们慌了神。

意 外

陈晓辉

他是某工商局的局长,嗜好画画,公务繁忙之余,经常参加各种画展和比赛,获得过不少绘画类比赛奖项,手下的人看见了,都是清一色的羡慕和赞赏,这让他甚是得意。

一次出差在外,他突然接到一科长的电话,说今年全省一年一次的绘画作品大赛开始了,目前在接受投稿阶段,参赛者将自己满意的作品邮寄给组委会即可。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觉得如果能摘下该大奖桂冠,那么自己在画画方面的成就大家就自然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了。于是,他向科长要了投稿邮寄地址、电话给妻子,让妻子将自己最新的绘画作品邮寄过去,参加比赛。

安排完这些事宜后,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他躺在沙发上,望着窗外,想像着获奖时的自己,万人捧簇,兴奋不已……

可是,当比赛结果公布时,他傻眼了,他居然落选了。

这怎么可能!

他心情沮丧地观看着画册上的获奖作品,突然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潜在规律,凡是获奖的作者,在其名字前都有一小段身份简介,如XX事务所所长,XX部门部长,XX办事处处长。他赶忙询问妻子,他的作品署名是如何署的,妻子如实回答说只是写上了他的名字,并没有加上其身份。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先是沮丧,继而大喜,拍桌而起,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得意的笑。

第二年,省绘画大赛又开始了,这次他除了精心准备作品外,还特意自己亲自快递参赛作品,在作品署名下备注上了自己身份——XX工商局局长,并在作品中附介了自己多年来获得的奖项。寄走后,他信心十足,满心期待。

可是,比赛结果公布,他的作品又未获奖,经打听了解后,才知道,因为上届有人举报评委组有根据头衔论作品好坏的不良作风,所以,这次作品审核,全部实行匿名制,即当评委将作品拿到手后,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根据作品真实质量进行评比。这样结果一出来,局长大受打击,不知如何是好,连续两天未上班,闭门静思,心灰意冷。

第三年省绘画比赛又开始了,这次科长又电话来鼓励其参赛,本是想讨好的科长却不幸被局长臭骂一顿,说他居然蛊惑公务繁忙的他参加此类浪费时间的比赛等。挂上电话,局长大骂一句,什么破比赛,我再也不会参加了。

时间静然,半年多时间一晃而过,但就在第三年比赛开奖前,局长接到组委会电话,说他的作品《腾马》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他将被邀请至颁奖典礼上进行发言陈述。局长心情异常激动,自己根本没参加比赛,怎么会得奖?可是,《腾马》的作品又确实是自己的,是当初自己还未当上局长时,追求妻子期间送她的一幅画,表明的就是让她相信他,他会像奔腾的马一般,驰骋飞扬,功成名就,带给她幸福。

回家后,妻子已经准备了满满的一桌庆功宴。原来,是妻子悄悄帮他邮寄的参赛作品,因为她看自己的丈夫几次落选,实在心疼,就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再尝试一次,没想到,这次尝试居然成功了。

《腾马》引起了很广泛的社会关注,展现了年轻人的踌躇大志。在颁奖典礼上,当他被邀请上台发言时,他将自己的三次参赛经历简单地复述了一遍,然后热泪盈眶地说:“这样的意外获奖,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与力量,源于内心深处最为真实和纯净的临摹与表述,艺术创作,无关任何名利沉浮,浮躁、虚荣和急功近利等全都要不得。我想,艺术创作尚且如此,而我们为官之道呢,更应该执著与质朴地以一颗奉献的心去爱民、护民,一切为民……”

一席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雷鸣般的掌声!

梦 想

曹 江

大清早的,父子俩就开始吵了。

父亲对张言说:“再不要把油啊、墨啊之类的东西摆在院子里,你不嫌丢人我还觉得难看呢!看你都活成个啥样子了?”

张言把头转过去很久没说话,房间内的气氛很阴沉。

张言喜欢绘画、音乐,闲了的时候,他就是喜欢把画袋背着四处写生。画画累了的时候就唱歌,他的嗓音浑厚,民歌唱得很棒。

母亲在一旁唠叨:“和你同龄的孩子都学了手艺,婚都结了,你是干什么吃的?你这个样子下去非得去打光棍不可,那唱歌画画能当饭吃吗?”

是的,在母亲眼里张言应该学个砖匠或者泥瓦匠,然后在乡下娶一个没文化的女子踏踏实实过光景。但是张言可不这么想,他不爱那些活,也对结婚成家没兴趣。

秋天到了,院子里落了一地树叶。张言又背起画袋乘上了南去的列车。

白天过去了,晚上来临了,车内的酣声响个不停。张言没有睡意,看着一个个乘客,又支起画板,画起了个人的画。

张言到一座新的城市后,先是在一家快餐店当伙计,中午休息时他就爬在房顶上看马路上滚滚的车辆和忙忙碌碌的人群,偶尔也仰天看高高的红日,看久了,就对着蓝天吼上两嗓子。

快过年了,春节的喜庆又一次弥漫在城市的大小角落,张言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他想家了,于是就回了一趟家。没过两天父母又开始了无休止的指责和唠叨,无奈之下他回到乡下老家。老家的山上是画画取景的好地方。张言画了两天画,又翻了几座山,每座山上都凸显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他兴奋之下就扯开嗓子唱了几首歌。这时,老家的人就都开始笑他了,背地里说他废品一个,这么大年龄连个妻子也没娶下。“就你这个样子还指望出人头地?羞先人哩。”

新的一年,为了避开乡民门的耻笑,张言又去了南方城市,但就在这一年,他有幸上了星光大道唱了几首陕北民歌,歌一唱即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他成了著名的原生态歌手。

如今,打开电视,人们就能看到张言的表演。家乡的人都会说:这个小伙子当年就十分了不起,他根本不管别人怎么说,自有自己的一股韧劲与顽强。

责任编辑:王雷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