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笑的启示

2013-12-29徐玉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微笑;真诚;教育

佛家讲: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了教育的真谛:“真”——教育之前提,“诚”——做人之根本。

眼保健操前一分钟我在教室外面远眺,学生大概以为我还没到,好动的干脆乘机说话,甚至有学生走下座位。我快速回到教室,想到刚才数学老师反映的我班上节课纪律松懈问题,一股怒火在心底升起。

学生们也许是从我的脸上看出了什么,霎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一个个正襟危坐。十一二岁的孩子应该是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老气横秋、不茍言笑?我的心不禁一沉,说不上是什么滋味。片刻的沉默后,我的心头忽然热乎起来。我对他们说:“微笑是生活永恒的真谛,不管我们面临的是痛苦,是忧伤,还是不幸,从现在开始,都请你微笑着迎接每一天。”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莫名其妙地瞧瞧我的反应,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请面带微笑,迅速排队上操场!”我重复了刚才的意思。等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抬头注视队伍时,不知如何是好的竟成了我。那是微笑吗?是不是哈哈镜的魔力使然?尤其是班长,脸上的微笑僵硬、夸张,这就是被强迫的微笑吧?孰不知微笑是最自然、最动人、发自肺腑的心灵之声。而我也不知怎么地,也许是受了学生的感染,剧烈的脸部运动在连续的抽搐之后戛然而止,却分明感觉到眼眶里积满了一种苦涩的液体。学生们怔在那儿……

“强迫的微笑”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反思:我就这样扼杀学生的真诚?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而羞愧。可是之前,我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给学生带来的后果。于是,我再次细细品读《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以“爱满天下”的伟大情感感化着他的每一个学生,也感化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此时我对他的典范思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十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求真做起。我以此来指导教育实践,收到了“教人化人”的巨大成效。

一、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注重“包装”“推销”的现代社会里,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蒙骗社会,尽管“打假”已经喊了多年,而深受其苦、深受其害者却不计其数。然而作为成年人,常常在明知道是“假”的情形下,也一同参与“假”的制造,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意志较脆弱,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始终贯彻一个“真”字,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需要以身作则。

二、以真待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在这里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假如教师自己都不能坚持真理,只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又如何获得学生的尊敬呢?

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了一位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这份礼物。”可是几天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这位老师丢弃的不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老师的一份真诚。当教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尊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诚信!教育的前提在于“真”。有人说,孩子的眼睛像摄像机,耳朵像录音机,大脑像电子计算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力、长道德的时期,他们既善于模仿,又会对外界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断,真诚的环境能陶冶出高尚的情操,而虚假的氛围只能塑造出变态的人格。“假作真时真亦假”,德育一旦进入误区,必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误人一生。这样说绝非言过其实、危言耸听。

三、以真做人,感召学生学做真人

语言是教师用心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如何使用这个工具,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只有用文明的语言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古代的《礼记·仪礼》中就这样说过:“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这就是说我国古时候就提倡说话要尊重对方,谈吐要文雅,态度要和气。这是在处理一般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为人师表者,自然也不例外,而教师对学生说话,更应该使用文明、规范、平和、温柔的语言。

李敖说我们的文化是“充满善意的谎言的文化”。然而,以善伤真,是伪善;以美伤真,是病美。只有面对真实,诚实地生活,不为了所谓的“好看”而忘记事物的本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任务是艰巨的。

总之,用凯洛夫的话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学生的。作为一位教师,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行为上,只有处处率先就范,真心诚意地捧出一颗心来,为学生、为学校、为教育,竭尽全力,敢做真事,善说真话,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给他真,他自然也将心比心,用真字回报老师,回报教育。

所以,我们要牢记陶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学生学做真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做现代教育的“传真机”,学生方能有真才实学,学真成真。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桥下小学,衢州,3244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