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做班主任的“加减法”
2013-12-29李晓燕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教师;角色
很多同行会提出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上心理活动课的感觉比较特殊,总是有不确定自己应该以哪个角色说话等困惑。我知道有许多心理教师也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因此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我是一名心理教师,同时又是一名七年级的班主任。相对于两者的角色冲突,我看到的是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帮互助”。我平时负责心理咨询室,除了接触个案,跟学生真正接触的机会很有限。个人觉得要想真正地做好心理咨询,你必须真正地了解现在的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只有这样你才有能力“共情”到他们。同样地,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也离不开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将一些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很多时候会震撼学生的心灵,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具体地说,我总结了几条“加减法”。
一、注意分配“加减法”
在班级管理的初期,我的工作重点放在整治班风上面。顺着这个思路,我把重点放在了整治不守纪律的学生上面。每天我会按照班长交给我的班级日志请学生到我办公室“喝茶”,也曾经罚写字、写检讨,但每天上课说话的学生还是很多。尤其是一批长期不被关注、突然这么受关注的学生,这一做法似乎不起作用。我开始反思,既然思路是正确的,为何效果不显著呢?原来我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分配给了不守纪律的成绩差的学生,生怕他们给班级捣乱。我以为把他们按下了,纪律自然就好了。却不曾想班级另一批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急需我的关注。于是我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给另一批学生。每天我都会喊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也来我办公室“喝茶”,给他加加油,说说鼓励的话,并且还真的喝茶。渐渐地,有一些学生开始想要到我办公室来主动要求喝茶,让我帮着疏导心中遇到的困惑。大概在考试前一个月,我会根据情况分批请学生来“喝茶”,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科知识的梳理和薄弱点的分析。我调整了自己的注意分配以后,不仅优化了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让一批不守纪律的学生感觉到无用武之地,在我这捞不到“关注”,自然而然地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积极起来。
二、训斥说教做“减法”
初中生活泼好动,冒失冲动,所以经常有学生因触犯班规而被请到办公室“喝茶”。课间的时候,如果办公室的班主任比较多,那么整个办公室就会被划分成多个小区域进行“说教”,训斥声不绝于耳。你会看见学生一个个低着头,貌似虔诚地接受“改造”。实际上还没等你把话讲完,他也许就屁股一冒烟溜掉了。下次你还能在办公室见到他继续接受“改造”。随着独立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内心活动开始丰富起来。他们感觉到已长成大人,不少时候开始对师长表现出桀骜不驯,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瞧瞧吧,班主任不能拿咱怎么样!”于是乎你被气得“又吹胡子又瞪眼”。
反思这一过程,不难发现,我们的说教训斥是基于自己的一个假设: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犯了错,我要大声地训斥他,让他知道触犯了班规要接受惩罚要改正。实际上,每一个犯了错的学生,他是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请去办公室“喝茶”的。或许是因为自控能力差,或许是因为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或许是他下定决心改正,却在行动上脱节那么一点点。不管出于哪种原因,既然想让学生改变,那么就需要他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引入了咨询的概念,助人自助!所有违反班规的学生都会被我请去“喝茶”。我很少批评学生,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被请去“喝茶”的学生就单单是站在我旁边即可。我想和这帮小孩比比耐心。批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而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反思和整合的过程,减少了训斥说教,给他们一个和自己对话的时间,等待他们内心积极的“小人儿”站出来。而我也渐渐明白,班主任的身份并不只是代表着权威,还代表着应对学生有更多的尊重。
三、真诚信任做“加法”
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经常会听到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千万不能和学生走得太近,更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这会有损你的威严。我相信这是一句“金玉良言”,所以和学生做朋友一直让我讳莫如深。但是在心理咨询中,我和学生一直都是朋友的关系,这不仅没有影响我的威信,师生关系反而会建立得更好更融洽。试想来访者该有多么信任我才会把自己的秘密和盘托出,那么如果我死守自己的设防,不能适当自我暴露,这种信任势必会大打折扣。我尝试着把这种朋友式的信任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
那年的11月份,我女儿高烧晕厥住院。一边是才18个月的宝宝,我必须负责全程陪护,而另一边是我刚接手才两个多月的班级。趁着学生睡觉的空隙,我去班级视察纪律。果然被我抓住几个不守纪律的学生,那一刻我真要爆发了:不能照顾自己的学生却跑来管你们?但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望着那一双双渴望、关切的眼睛,我仿佛听见了他们的问候:“老师,您这几天去哪了?”那一刻我又有点感动,我决定告诉学生们真相:“我的宝宝生病住院了,这个时候她需要她的妈妈的陪伴,就像你们小时候生病了需要妈妈一样。我现在应该在医院里,可是老师放心不下你们,我不知道我不在的20天里你们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我流泪了,难以想象20天没有班主任的七年级的学生会怎样。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请相信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很快全体学生都站了起来:“老师,请相信我们!”带着这样的信任和纠结,我请假20天。回来后我们班的数学老师问我:“小李,你用了什么办法把你们班的纪律管那么好?”其实,没有秘诀,就是真诚和信任。真诚地把他们看做朋友,能为我分忧解愁;信任他们会实现自己的诺言,自己管理好自己,事实上他们做到了,比我想象得还要棒!
四、人际矛盾做“减法”
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青春期的敏感多疑在初中女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经常会听到女生跑来办公室讲今天她和谁闹别扭了,明天她和谁又好了。男生方面表现为更多的冲动、易激惹。我会经常听到:班上哪个男同学和哪个男同学起冲突了,甚至打架了。在异性交往方面学生则出现了最初的朦胧的情感,我会经常在学生们的周记上看到谁对谁有意思啦,谁和谁又拉钩之类的话语。刚开始处理这些问题时,我总是很较真。生怕学生们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影响学习,因而作出常规处理:分别找来谈话,问清来龙去脉等。事后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还没有想好处理办法,他们早就和好如初了。因此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调整自己的处理策略:对一些无关大碍的人际交往做做“减法”。
章帆是我们班的“班花”,成绩也是数一数二,深得我的喜欢。可是最近她开始有些逃避我,眼神也有些恍惚。旁敲侧击,我才知道她竟然和班上的“倒一”陈顺“对眼了”。知道了这个秘密,我冷静下来,找来章帆问她愿不愿意在保证自己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一名后进生的成绩,这名后进生可以在“倒十”里面任选。果然他俩组成了一对,经过一学期的考察,章帆的成绩稳保前三的同时也把陈顺的成绩带了上来。其实初中生的感情朦胧又纯真,也许只是少许的好感,如果我大肆压制,非把他们从“地下”逼到“地上”,反而会真成早恋了。
五、学习策略做“加法”
小学期间,学生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科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仍按照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应对初中的学习就会吃力不讨好。班级有很多学生每天因为单词不会默写被英语教师留下来。在学习策略教育方面,心理教师会有更多的优势。我给学生上了一堂“过目不忘,你也可以”的主题班会课。首先,了解遗忘规律,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记忆效率;其次,通过在最短时间里抹平一张皱巴巴的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重复对于减少遗忘保持记忆的有效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有趣的记忆方法,增强记忆保持的效果,体验趣味记忆的快乐。通过不同的心理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明确向学生传达不同的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策略,一时间班级仿佛建造了很多座“记忆宫殿”。
鉴于同行们提出的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上心理活动课不确定自己应该以哪个角色说话的困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在课堂上能征服学生。做一名老师——学生喜欢并爱戴的老师,这是所有的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爱你才会服你、信你、支持你。正如我的一名学生所说:“谁不喜欢幽默风趣又博古通今的班主任呢?”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二中,巢湖,2315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