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井喷开启A股“对冲时代”
2013-12-29李军
两融余额超过两市日成交金额,两融标的股市值和成交占比占全市场大头,对市场交易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3101.94亿元!
10月16日,距9月16日沪深交易所融资融券业务标的证券范围第三次扩容刚满一个月,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再创历史新高,当日两市融资余额3066.68亿元,融券余额35.26亿元,两融合计3101.94亿元,而两市当日成交金额总计才2785亿元,其中融资融券日内交易占比就占到10%左右。
融资融券业务问世三年,直至去年年底两融余额还在900亿元以下的低位徘徊。随着市场向好,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也如火箭般蹿升,由今年初的895.16亿元起步,连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三道大关,快速增长至3100亿元以上,整体增长幅度超过200%。与之相伴的是两融业务交易量的不断放大和参与者队伍的迅速“扩军”。9月份融资融券月度统计数据显示,当月融资买入4015.16亿元,月融券卖出538.27亿元,全月融资融券交易金额高达7580.60亿元,均创下两融业务开展以来单月成交新高;9月份一个月新增开户数145132户,目前融资融券客户总数已达100万户以上。另一个可参照的指标来自中登公司的最新统计:10月第一周两市交易账户数为1,143.52万户——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十分天下有其一,融资融券已俨然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征战股海的“常备武器”。
两融扩容成推手
2013年9月16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实施两融标的证券的第三次扩容,标的股票数量由原有的494只增加至700只,其中沪市标的股票数由296只增加至400只,它们的平均流通市值为275亿元,合计占沪市A股流通市值的87%;日均成交金额为698亿元,占沪市A股日均成交金额的80%。深市标的股票数由198只增加至300只,其平均流通市值为110亿元,合计占深市A股流通市值的59%;日均成交金额为510亿元,占深市A股日均成交金额的51%。而回顾第二次两融扩容,标的股票数量由278只增加至500只,标的股票市值占比由61%提高至71%;标的股票日均成交额占比由37%提高至57%。可见,两融标的股票的扩充进一步提高了其市场市值占比,并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
在9月的这次两融新增标的股中,最抢眼的无疑要算创业板中的“牛股军团”。创业板公司从原来的6家标的大幅扩张至34家,包括9个月上涨10倍的年度第一“飙股”中青宝、乐视网、东方财富、掌趣科技等大牛股。另外,近期连续涨停的上港集团也出现在了名单中。这不禁引人遐思:是想刺激融券业务规模迎头赶上吗?
单向助涨存隐忧
两融业务发展喜人,但其中蕴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两融推出以来,融资与融券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融资增速远远大于融券。相比融资余额的成倍数增长,今年以来融券余额仅增长20%,长期徘徊在50亿元以下,只占到融资余额的1%多一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数据也清楚地显示出券源不足的问题:截至10月16日,206只新增标的中仅有30余只有融券余量,其余标的的融券余量均为零。
不仅如此,融资独大、融券低迷带来的“单向助涨”问题似乎更让部分市场人士担忧。按照国内投资者的习惯,能够提供融券的客户不会很多,很多券商自身就不愿意。所以每次扩大标的个股范围,客观上会起到增加该类个股被融资净买入的机会,进一步助长了多头的买气。由于9月新入选的206只标的股多属于前期活跃的热门股,而进入四季度市场走势虽有反复但十分有弹性,因此对这些股票的融资买入热度不减,也就更难以融到券对其做空。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个股多属于前期大涨的大牛股,包括上港集团、外高桥、陆家嘴、爱建股份、中航投资、中青宝等,而涨幅50%以上的许多新贵如号百控股、同洲电子、浪潮软件、大智慧等,也都是近期融资余额快速走高的品种。
对冲交易新思维
融资融券作为典型的多空博弈且带有杠杆性质的投资领域,短期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中长期则能抑制超买超卖减缓市场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融资过热、融券遇冷的格局不会一直持续。
从价值角度出发,当前被高估的两融标的股,无论是在哪个板,未来都存在较大价值回归压力。目前两融标的股中中小板、创业板个股已达150多只,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市盈率溢价倍数为2.65倍,处于近十年的历史绝对高位,未来一旦业绩低于预期和市场风险偏好转向,则融券卖出压力将快速显现。进入10月中下旬,中青宝、拓维信息、华谊兄弟、北纬通信等前期大牛股的断崖式连续暴跌,已经给市场敲响了警钟。而主板市场近年频出的“黑天鹅”事件,也给参与两融标的“白马”股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随着两融标的股的进一步扩容,A股市场已全面迎来“对冲时代”,对于对冲工具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参与者的交易成绩单。投资者如果不想输在起点,顺势而动调整思路添置兵器重整“武库”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