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培训

2013-12-29石冰冰

体育教学 2013年3期

【编者按】:从本刊录用的几篇文章来看,间隔式主题单元的研讨不但拉长了学习、反思的时间长度和阅读空间。同时也比较清晰的阐明了培训需走进课标与实施紧密有效的板块上来;走到“三层”培训分层与管理的提法上来;走到国家、地方、学校课程“一体化”的模式上来;走到专家、教授、授课教师、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能在健康得到实惠的层面上来。这是可喜可贺的,有的放矢的,为体育教师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健康的实惠=培训成效,也视为我们今后工作、学习、教学成效的“立命之本”。

课改时至今日,如何把课标的理念、理论、意志与要求通过学习、培训真正变得好操作、能运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在健康上的实惠,可以说既必要又迫切。然而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基于此,笔者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感悟如下:

一、分层与管理

课程的“三级管理”,即国家、地方、学校,明确各自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人人明白,人人负责。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具体的操作上、在培训上往往不尽如人意,表现为教与学的分离,“教”的不了解“学”的需要,有时风马牛不相及。学的人大多满怀希望而来,心里嘟嘟囔囔而去,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就是培训机构的分层与管理不科学。笔者认为,教师的培训要分三层,一是国家级的高层培训,二是省、市级的中层培训,三是县(区)级的基层培训。高层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培训好省及大专院校的体育干部、教科研人员,在把课标融会贯通的前提下,再把本省、本院校实情与掌控“家底”摸清摸细的基础上,做出“顶天立地”的教学方案,包括内容、要求、评价体系等。这里的“顶天”是指上承课标,下接本辖区、本校,做到“以本为本”。教的、学的、管的都有据可说,不然你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兼课教师拿什么“干活”,校长拿什么来“论事”,试问这样好的教学方案(也可以说要求)有多少?两头大腰中空的局面一定要克服,高层的培训一定要抓住、抓好、抓出“文本”。中层的培训同上,要让市、县(区)也如此。基层培训要上有尚方宝剑(课标),中有方案、要求(省),要更有针对性的操作层面的培训,大家都有很好的见解,就看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的了。再说到管理,必须明确管理靠“理”,做到理论科学、理念先进、理解充分、效果理想。特别是要充分理解、了解教育的状况、教师的需求,以“人”为第一因素,让培训者真正获益,不用管、卡、压,这就是上乘的管理。

二、唤醒与激励

学校教育教师是基石,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石无疑是体育教师。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不读书学习、不思进取、不谋发展、责任心不强、职业倦怠、缺失工作激情者可以说是不乏其人。这种现象造成了现有师资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通过培训唤醒与激励广大体育教师想做事、做成事的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学习兴趣与认同度是培训成败的关键。我区也提出了“用激情点燃激情、用兴趣激发兴趣、用技能催生技能、用成效推广成效”的要求。这就要求培训教师要率先具有极强的唤醒与激励能力。如:在江苏省第二期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上,省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教授在讲到如何进行低年级走跑的教学时,先从理论上阐明观点,然后与学员们就走跑的基本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互动,并将“建造师”游戏融入其中,使枯燥的走跑内容变得其乐融融,不仅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而且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在讲到如何有效进行素质练习时,近五十岁年龄的孟教授一个纵叉又一次引起全场哗然,一句“这就是童子功”的玩笑话阐明了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有效进行素质练习的重要性;在讲到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时,先是启发大家讲、演示,然后又针对大家模糊不清的支撑跳跃技术亲自进行保护与帮助演示,使大家明确了支撑跳跃要站在练习者的正前方进行保护与帮助,孟教授的亲力亲为再次令所有参培教师震撼。孟教授用自己的激情激励参训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唤醒参训教师,践行了体育从某种层面上讲就是激情、自强的体育文化,我想这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互动、有点评的培训让人感受至深、回味无穷。

再如令笔者记忆忧新的一次培训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的美国SPARK课程培训。培训师是一名一生致力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60多岁的大学教授,当他讲授完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几种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后,就选择了其中的一种方法亲自上了一节篮球技术的实践课,并让参训教师作学生来参与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教师亲自布置场地、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亲自演示每一种练习方法、亲自参与每一个练习和教学竞赛。其先进的理念、新颖的设计、丰富的方法吸引着每一位参训的教师,不论参训教师是年轻的、年中的还是年长的,尽管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还是乐在其中、乐此不彼。尤其是鱼跃前滚翻的教学,为了使跃的高度、远度更逼真形象,美国培训师双膝跪地俯身趴在垫子的一端,并挥手示意让我们从他的身上跃过去,别说他的亲力亲为让我们钦佩,也别说他将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渗透让人热烈追捧,就是他这一“趴”就“降服”了所有参训教师。这种大教授“小人物”的作为让人惊讶至极,其良好的体能、技能和教学能力也让在场的参训教师赞叹不已。这位美国培训师不仅有着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20岁的激情,更有着100岁的丰富知识、智慧、经验和10岁孩子般的童心、爱心,其热情、真诚、细致无不源于热爱、执着;这种“想”做事的理念与意识、“能”做事的激情与韧性、做“成”事的睿智与手段,无不源于责任、爱岗、敬业、奉献和坚持。这样的培训不仅理念新颖,而且体现了在理念指导下的新设计、新方法、新手段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能看得见摸得着,更重要的是参训教师们学的明白、练的清晰、记忆深刻,还能学以致用。深受启发的我培训回去后也设计、执教了一节健美操的实践课,并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了在苏州大学举办的“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研讨会”实践课的展示,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对自己是一次提升,更是一次学习。

回想现在的有些培训,理论、理念层面的内容较多,不是说不好,而是说太多、太深、与一线脱节,授课的形式也单一,大都是在报告厅进行,即使有些互动也不着边际。如有的老师和咨询专家面对70人的大班如何授课,类似这样的互动意义不大,有些不感兴趣的教师在中场休息时可能就会撤退,这种现象如同“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一样,究其原因可能是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践的联系不紧密,也可能是授课专家没有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或许也缺乏激情,也可能是参训教师特别期待培训专家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无论怎样我想如果所有的培训都能像上述案例那样接地气。如果所有的培训专家都能像上述案例中的专家那样具备激励与唤醒的能力,那么学生就会不仅喜欢体育而且更喜欢上体育课了,试问您的课堂激励与唤醒的效果如何?

三、导向与引领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身体认知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体育教师的培训不能缺少实践性的特征。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培训应以讲、练、互动、点评“四位一体”的形式进行,这也是笔者作为教师培训的参训者、组织者、策划者、授课者等多重角色体验后的最大感悟。讲是讲授理论,练是针对理论授课内容的实践体验(让参训教师作为学生亲身体验,也可以是观摩),互动是参训教师讨论交流(可以评价,也可以谈感受),评是授课教师的点评。如根据培训需要每位授课专家的授课时间通常是半天。针对半天3个小时的授课,我先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如何备好、上好一节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理论讲授,接着到操场结合理论的内容,让参训教师作为学生,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内容,亲自执教一节约45分钟的实践课,然后将参训教师分成五个小学组讨论约15分钟,每个组推荐一个人交流发言,最后再作点评。通过这一过程参训教师提高了对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在一节课中有效达成的认知,明确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设计是上好一节的关键,清晰了准备活动要为基本部分作铺垫、基本部分的重点要让学生学会、结束部分要针对本次课身体负荷较大部位进行有效放松的教学脉络,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再如笔者在做了《如何进行模拟上课》的讲座后,现场为参训教师作了前滚翻模拟上课展示,然后让参训教师分组交流研讨,每组推荐一人发言,最后点评,这一过程让参训教师对模拟上课有了一个宏观、直观、形象、全新的认知,这种身临其境的培训令参训教师感受至深,深受参训教师的推崇。这种讲、练、互动、点评“四位一体”的、有理论、有基于理论的实践、有互动交流、有点评的培训形式使参训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能清清楚楚的学理论、明明白白的练技能、真真切切的谈感受、实实在在的听点评,既学会了、学懂了、会学了,又促进了专业发展,也必将受惠于学生,更体现了培训的成效。

如果以后的培训能把分层与管理、理论、理念层面与实践融会贯通,如果国家级的高层培训能引领省市级的中层培训、省市级的中层培训能引领县(区)级的培训、县(区)级的培训能引领基层的培训,那么这种接力赛式的培训就能将课标的理论、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使学生在健康上得到实惠的具体手段,也是培训效果最优化的具体体现。这种分层与管理、激励与唤醒、导向与引领,即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实惠=培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