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3-12-29蔡长秀刘瑾瑾严丽琴
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将中学每一节课的授课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时,体育教师认为,因时间太紧较难安排两个教材,体育课以单一内容为宜。从市、区最近30余节公开课分析,近80%的课是安排一个技能项目,又辅以名称为“综合练习”“综合体能”“相关体能”的教材内容,而时间又以6-8分钟为多,其实很难与一个教材内容的要求相符。事实上,这样的安排更像是“课课练”的体能练习形式。
对高中女生体育课而言,选项教学时数比重已大大增加,选择的项目又以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如再不注意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她们的力量、耐力等体能将仍难以改观。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课课练的功能、内容、形式、组织和实施注意事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高中女生体育课的体能锻炼实效,从而提高她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关于课课练概念、功能的分析
1.课课练的概念
体育课堂教学“课课练”是中、老年体育教师十分熟悉的专用名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体育教学中曾风行一时,后来却逐渐淡出体育教学。但是,关于体育课“课课练”的概念,至今未见权威定义。
在百度搜“课课练”词条搜索中,其描述为“指由学校任课教师合作编写的针对学生现学书本的每一章内容的练习题。”又说“课课练字面的意思是每节课上完后练习”。十分明显,这些描述或定义都是针对文化知识学科而言的。
在网上看到,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小学的吕朝远老师认为:“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针对性地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我觉得这种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体育课上课课练的属性。
根据体育课堂课课练的目的和特点,我认为“课课练是体育教师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在课的主题教材完成后进行的针对性、补充性内容,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目的,以简单易行、形式多样,时间短、效率高为特点的身体练习形式。”
2.课课练的功能
体育课上的课课练,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功能,其中又可分为体能强化和补充的功能。如主教材单杠一脚蹬地翻身上,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的屈臂引体力量很差,课课练就可以安排斜身引体、哑铃弯举等内容,对上肢力量进行强化。如主教材是垫上运动的肩肘倒立,课课练就安排跑或跳,既是身体运动部位的调节,又是运动强度、密度的补充。
发展体能并不是课课练唯一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技能学习的需要,在课课练中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来强化某一个技术动作或环节,从而有利于动作的掌握、巩固和提高。
如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阶段,可以安排全体学生一起进行俯撑蹬地屈腿收腹成蹲撑的练习,同时可起到增强力量与巩固屈腿提臀动作的作用。又如在课课练中安排3人一组、2人搬1人的搬运练习,既发展了力量,又加强了同伴间的合作互助,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关于课课练的实践
在一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主教材的特点,练习密度、强度及学生练习的实际状况,差不多每堂课都安排了课课练,学生对这种简单易行的身体练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1.科学分类,不断丰富课课练的内容
(1)课课练的分类
何谓分类,即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划分、归并,使事物的排列更加有序,更有规律。课课练作为身体练习的手段,内容很多,找出规律,进行分类,有助于体育教师的选择使用。
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观察学习,我认为课课练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体能分类,可分为力量练习、速度练习、反应练习、柔韧练习、心肺耐力练习、灵敏练习、综合练习等;按锻炼身体部位分类,可分为上肢练习、下肢练习、躯干(腹部、背部、腰部)练习等;按练习形式分类,可分为游戏、竞赛、循环练习等;按学练方式可分为指定练习、选择性练习、创意练习、个人练习、团队合作练习等。还可以有其他分类的方法,如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等。
因为各种分类是相互交错和补充的,所以应以一种分类为主,配合其他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更具合理性。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能为主分类来安排课课练最科学,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适合高中女生课课练的内容
课课练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实践前先归纳了下面一些练习。针对高中女生力量差的特点,在本课题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力量类的练习,进行实验。
△力量类
上肢:(徒手)俯撑留时、推小车、俯卧撑、仰撑行走等。
(器械)双杠支撑(留时、移重心、移行)、双杠挂腿支撑臂屈伸、各种举哑铃、单杠仰卧悬垂屈伸臂、拉橡皮带等。
下肢:(徒手)矮子步、蛙跳、单足跳、跨步跳、弓箭步跳、纵跳等。
(器械)连续跳越一定高度的橡筋、连续跳上跳箱或台阶、负重下蹲起等。
躯干:(徒手)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抬上体等。
(器械)仰卧起坐同时掷实心球、各种持实心球传递、双脚夹球收腹举腿前抛等。
△速度类(徒手)各种短距离快速跑、折回跑、高抬腿跑等。
(器械)短时间快速跳绳等。
△耐力类(徒手)各种定时跑、定距跑、往返跑、超越跑等。
(器械)较长时间的跳长绳、跳短绳等。
△灵敏类(徒手)跳格、听(看)信号反应练习等。
(器械)各种花色跳绳、双杠追拍游戏、“抢球搬运”游戏等。
△柔韧类
上肢:(徒手)压肩、拉肩等。
(器械)手握体操棒(绳)转肩等
下肢:跪坐压踝、站立屈膝高抬抱一腿、各种压(踢)腿等。
躯干:双人坐位体前屈、坐地跨栏步攻栏、“桥”、分腿坐地上体侧压(转)等。
△综合类 涉及几种体能的练习、游戏、竞赛等。
2.巧妙组织,逐步完善课课练的形式
每一节体育课的课课练一般仅5、6分钟的时间,如何用足、用好这宝贵的时间,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增加练习密度与采用多种形式两个方面着手。
(1)合理组织,增加练习密度
多采用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的练习,如地上俯撑留时、立卧撑等。运用体育器材的练习,要充分用足器材,如双杠支撑留时,一副杠子可同时5~6人练习。用跳长绳发展心肺耐力的课课练,增加绕标志物跑动,使等待跳绳的时间缩短,增加了密度。
当器材少,又不能多人同时在同一器材练习时,可采用与其他练习轮换、循环的组织方法,来保证较高的密度。如2个小组4副单杠练习仰卧悬垂(1人搬腿),另2小组用4张垫子进行仰卧起坐(1人按脚)练习,完成一次自动交换。
体育课上,组织合理的课课练,每位学生练习时间可达3分钟,即增加基本练习密度约10%,增加全课练习密度约7%,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身体发展的实效得到了保证。
(2)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兴趣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形式能起到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的作用。在课上,我经常采用的形式有:
△指标任务式。即教师确定练习内容后,提出一个次数(时间)指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距离)内完成的形式。这种形式大多以学生个人练习呈现。如1分钟跳短绳,不少于140个。
△游戏比赛式。即教师将练习设计为游戏或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练习更积极、更有趣。游戏比赛根据不同内容特点,可以个人之间,也可小组之间进行。如蛙跳练习,两人比赛,设一起点,1人跳5次,在最后落地点作一记号;另1人从记号处反方向跳5次,看是否超过原起点,超过为胜,可3局2胜。
△循环练习式。教师设置4~5个练习点,每个点安排1个,可4~6人同时进行简单的练习内容,每人必须每个点完成两次规定的次数(时间),顺序由学生自选。
3.坚持实践,充分体现课课练的作用
经过一年的课课练教学实践,我校高中女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体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力量素质,在课课练实施后,有明显好转。下面从单杠斜身引体、单杠屈臂留时和俯卧撑三个项目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
(1)实践前后女生单杠屈臂留时测试成绩对比
从单杠屈臂留时统计看出,课课练实践前后高二女生P≤0.05,有显著差异,高三女生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实践对单杠屈臂留时锻炼收到一定效果。
(2)实践前后女生单杠斜身引体测试成绩对比
实践前后女生单杠斜身引体的成绩统计看,两个年级的P值均≤0.01,说明都有十分显著的提高。
(3)实践前后女生俯卧撑测试成绩对比
实践前后女生俯卧撑的成绩统计看,两个年级的P值均≤0.01,说明都有十分显著的提高。大部分女同学表示,除了这一年在课课练时进行俯卧撑练习外,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提高的幅度特别显著。
三、实施课课练的注意事项
1.组织要严密有序
“课课练”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怎样安排练习位置和练习顺序,如何分组,提什么要求,调动队伍与器材取用怎样才能不浪费时间等等,课前都要备好课,作好预案。有分组或遇到选择性练习时,课前还要做好小干部的工作,使时间充分用在课课练的练习上。
2.内容形式要多变
“课课练”是以发展体能为主要内容的练习,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密度大,学生也容易感到疲劳。除了向学生讲清楚练习对身体发展的意义外,经常变换练习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能使学生提高课课练的兴趣。特别是同伴、小组之间的对抗、比赛,可以将原来较为枯燥的练习变成受学生欢迎的内容。
3.要求应个别对待
“课课练”中的练习次数、持续的时间,有时是练习的内容与方法,一定不能统一要求。教师应该提供多个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教学中,教师也必须指导学生选择,从而使“课课练”取得良好效果。对某些基础差又锻炼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多加关心,与她们一起练习,并及时采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形成自觉积极参与“课课练”的良好氛围。
4.要留有放松时间
“课课练”都在基本教材教学之后、课的结束部分前进行,时间紧是一大特点。教师对练习内容的多少,组次与持续时间的掌控要考虑周密,要将整理放松的时间预留出来,决不能在“课课练”刚结束后就急匆匆地下课,否则不利于身心的调整与放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课课练”内容丰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体育课上采用体能分类更为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便于在根据基本教材的不同体能、身体部位、密度和强度选择相应的课课练内容。
(2)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学生对“课课练”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体育课上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得到改善。
(3)学生掌握了多种发展体能的方法,锻炼身体的能力有所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可增加6%~7%,学生的体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2.建议
(1)需要改变体育课上体能练习的教学内容名称不规范的现状,建议将课内不足8分钟的以发展体能为主的练习统一称为“课课练”。
(2)“课课练”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新发展,尤其是课课练的内容和形式要有创新。建议发动有经验的教师,将课课练内容、形式汇编成册,便于推广并规范教学,使“课课练”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3)为了让“课课练”这种简单易行、实效性强的发展身体的形式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在练习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建议在一个阶段内,将“课课练”作为体育评优课、研讨课、知识课的规定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键:归去来兮 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2]吕朝远.体育教学“课课练”之我见[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3]沈建华,徐阿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