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溪县杀虫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2013-12-28魏开炬詹斐张龙华陈养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2期
关键词:尤溪县种数杀虫

魏开炬,詹斐,张龙华,陈养

(1.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 尤溪 365100;2.福建省尤溪县森防检疫站)

杀虫植物是一类对昆虫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植物,其杀虫有效成分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糖甙类、苯酚类和醌类、生物碱类、萜烯类、甾族类、木聚糖类、多炔类等其他类化学物质[1]。据Grainge和 Ahmed(1998)报道,世界上大约有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害虫的生物活性,占总植物种类(50万种)的0.48%[2]。从杀虫植物中筛选、开发研制的植物源农药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性、杀虫组分多元化,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易在环境中降解等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竞相投身植物农药这一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从植物中存在的天然化学物质中研制植物性农药的热潮,因此,有必要加强区域性的杀虫植物种类与资源调查,为进一步寻找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研制新型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鉴于尤溪县杀虫植物资源未见报道的情况,于2000~2012年分数次对该区的杀虫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自然地理概况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闽江西南侧,戴云山脉北段西坡,地理坐标为N 25°48′~26°24′,E 117°48′~118°36′。境内高峰林立,丘陵起伏,盆谷错落,地形较为破碎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70多座,最高海拔1472m,最低处尤溪口码头闽江江面,海拔仅31m。成土母岩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林地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三个土类,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和海洋性兼具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高温与多雨同期出现,对林木生长极为有利。全县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05科878属2116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5科68属153种、裸子植物10科24属49种、被子植物160科786个属1914种。植被的主要建群种有壳斗科、杉科、樟科、竹亚科、松科、山茶科等[3]。

2 调查方法

调查时,主要参照尤溪县地图和植被情况,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重点地选点布线调查[3-4],重点对该区的尤溪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棋盘顶、高山、罗汉山、白岩山等)、森林公园(倒排岩、蓬莱山、枕头山)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阜山)等植被生长与保存较好的地段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对照文献[5]鉴定,使调查结果基本上能代表全区的主要生境和大部分地区。为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对外业调查可能遗漏的种类进行补充和完善,辅以当地居民、药农访谈和查阅已有文献[1-4,6-16]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同时,根据植物对虫害作用的大小、方式和强弱把杀虫植物分为杀虫、驱虫、拒食、绝育、抑虫五大类[5],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与海拔分布

续表1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与海拔分布

续表1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与海拔分布

续表1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与海拔分布

续表1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生境与海拔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组成 据统计,尤溪县杀虫植物共有81科140属170种(表2),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2种,单子叶植物9科17属23种,双子叶植物59科108属129种。从科的大小顺序上看,该区杀虫植物种数在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菊科(11种)、蝶形花科(9种)、蔷薇科(6种)、大戟科(6种)、樟科(6种)、百合科(6种)、桑科(5种)和唇形科(5种)8个科,这8个科共有54种,占总种数的31.76%;种数4种的科有蓼科、毛茛科、漆树科、茄科、天南星科5个科,共有种数20种,占总种数的11.76%;种数3种的科有柏科、罗汉松科、马鞭草科、葫芦科、桔梗科、禾本科、薯蓣科7个科,共有种数21种,占总种数的12.35%;种数2种的科有杉科、胡桃科、苋科、防已科、楝科、无患子科等14个科,共有种数28种,占总种数的16.47%;其它的科均为单种科,共有47个,占杀虫植物总科数的58.02%,而植物种数只占总种数的27.65%(表3)。从属的分布来看,优势属有蓼属(4种)、葱属(4种)、罗汉松属(3种)崖豆藤属(3种)和薯蓣属(3种),这5个属共有17种,占总属数的3.6%,但种数占总种数的10.0%,说明该区杀虫植物优势科、优势属较明显。

表2 尤溪县杀虫植物科、属、种统计表

表3 尤溪县杀虫植物的科、属分布

续表3 尤溪县杀虫植物的科、属分布

3.2 生态类型

该区杀虫植物生态类型多样化(表4),有1~2年生和多年生草本、灌木和小乔木、常绿与落叶乔木以及藤本各种类型,其中草本植物76种,占总种数的44.71%,木本植物94种,占总种数的55.29%。生境栖息地有原始森林、人工林、灌丛、疏林、溪边、草丛、房前屋后、村旁路旁、园林绿地、农田和荒地等。

表4 尤溪县杀虫植物生态类型统计表

3.3 垂直分布

在海拔300m以下,杀虫植物主要有蕨、蜈蚣草、蕺菜、构树、水蓼、马齿苋、木防已、山苍子、金樱子、野葛、算盘子、盐肤木、驳骨丹、黄荆、烟草、车前草、三叶鬼针草、鳢肠、藿香蓟等。在海拔300~500m,杀虫植物主要有马尾松、杨梅、杠板归、土牛膝、商陆、乌药、蛇莓、网络崖豆藤、长叶冻绿、油茶、了哥王、臭牡丹、线萼山梗菜、苍耳、石昌蒲、黄独、鸭跖草。在海拔500~1000m,杀虫植物主要有大百部、千里光、苦荬菜、金银花、马醉木、木蜡树、海金沙等。在海拔1000m以上,杀虫植物主要有虎杖、龙芽草、亮叶崖豆藤、木荷、鸡矢藤、荚蒾等。

3.4 活性部位分布与作用方式

杀虫植物的活性部位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表5),有全株、根与根茎、茎、树皮、果、花、种子、幼苗、枝叶与汁液等,类型非常多样化。其中种子、果实与花具有活性的最多,占总种数的35.88%;其次是全株与全草具有活性,占总种数的23.53%;枝、叶具有活性的较少,占总种数的7.06%;其它类型的(油茶饼),仅有1种,占总种数的0.59%。从杀虫作用方式来看,有杀虫、驱虫、拒食、绝育、抑虫5种方式,其中很多种类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有些种类还兼有杀菌作用。

表5 尤溪县杀虫植物活性部位一览表

3.5 开发利用价值

对所调查的各种杀虫植物的生物活性与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分布、贮量以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该区的了哥王、烟草、银杏、苦楝、猪毛蒿、蓼科蓼属、乌桕、三叶鬼针草、葎草、大百部、藿香蓟、中南鱼藤、马尾松、蕨、海金沙、山苍子、金樱子、野葛、盐肤木、木荷、千年桐、金银花、苍耳、车前、算盘子等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它们广泛分布于该区的山间、谷地、峡谷、田野和山顶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如蓼科蓼属的水蓼、虎杖、杠板归等主要活性成分为蓼二醛和辛辣物质水蓼素、挥发油,对蚜虫、粘虫、小菜蛾等多种害虫具有很好的拒食活性;银杏、苦楝、中南鱼藤、烟草、算盘子、了哥王等杀虫植物目前国内外已被开发利用等。

4 小结

4.1 目前,对该区杀虫植物的开发利用还是一片空白,致使杀虫植物资源白白地浪费掉。在目前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崇尚绿色食品的良好氛围中,加强对本地区的杀虫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当地的杀虫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各不相同,资源的优势度也不同,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应选数量较多、繁殖易和药效较好的种类,对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尽量选用叶片和种子具有活性成分的植物;对于数量少,自然繁殖能力差和杀虫活性好的种类,要限量采挖;对经济价值高或用量较大的杀虫植物开展人工栽培试验,建立引种繁殖试验基地,指导农民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进行规模化种植,这样既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又能减轻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意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平衡发展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当地群众保护杀虫植物资源的意识,杜绝乱挖、滥采及清林破坏杀虫植物资源的不良行为,保护好植物遗传资源,使该区的杀虫植物资源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4.3 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完善。杀虫植物是如何影响昆虫的取食与产卵,杀虫、抑虫与驱虫的具体种类与方式,是影响世代发育的某一个阶段,还是影响其全过程或者种群的生态分布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要加强科学研究,以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应用学科相互结合,尽快对杀虫植物在体内起杀虫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鉴定,详细掌握其杀虫成分的结构、含量、存在部位、杀虫机理等,并研究和确定提取、加工、精制等工艺流程,在充分掌握植物有效杀虫成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向,通过不同杀虫植物的配伍,研制高效、安全、环保型、复合型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

4.4 该区的许多杀虫植物具有多种用途,除了可用于防治植物害虫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多种用途,在药用、园林绿化、食用、环境保护、开发植物源杀菌剂、工农业原材料等方面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因此,对杀虫植物要综合开发与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1] 王文和,许玉凤.北京地区杀虫植物资源初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1):61-64.

[2] 金大勇,吕龙石,朴锦,等.长白山杀虫植物资源[J].农药,2003,42(6):6-11.

[3] 魏开炬,王铮敏.尤溪县杀菌植物资源调查[J].三明学院学报,2010,27(2):173-177.

[4] 田永辉,张道贵,刘明.贵州省湄潭地区杀虫杀虫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5):131-136.

[5]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1-6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995.

[6] 李国平,杨鹭生.福建杀虫植物资源初步调查[J].亚热带植物通讯,2002,31(1):41-46.

[7] 陈翼胜,郑硕.中国杀虫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8] 彭东辉.闽北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1):15-17.

[9] 廖富林,温献环,李诺.广东阴那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22(6):45-47.

[10] 褚秀梅,赵坤,史少军.山东木本植物源农药药源植物及利用前景[J].山东林业科技,2004,5:55-56.

[11] 万树青.生物农药及使用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35-67.

[12] 徐汉虹,荣晓东,万树青.野生植物资源与生物合理性农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4):1-6.

[13] 陈新华,邓业成.广西杀虫植物资源[J].广西园艺,2005,16(6):58-61.

[14] 孙小洁,李庆,易成波.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经济林研究,2004,22(2):73-77.

[15] 吴育萍,杨辉.江西植物性农药资源及其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23-25.

[16] 鲍方印,夏冰,王松,等.滁州地区杀虫植物资源调查初报[J].生物学杂志,2002,19(3):20-22.

猜你喜欢

尤溪县种数杀虫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行贿妙计创新招,撒钱扔地独离去”
尤溪县召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会议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