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震前异常指标分析

2013-12-27李福利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贺兰山支线断裂带

李福利

(银川基准地震台,宁夏 银川 750001)

0 引言

银川盆地是我国西部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1739年曾发生过8级大震,其构造发育和地震活动均很典型,多年来,一直被地质和地震学家们所关注,为了配合研究,宁夏地震局在盆地西侧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布设了2个跨断层水准测量场地,分别位于红果子和苏峪口附近,以监测该断裂带的活动情况,场地位置如图1、2所示。

1 观测场地及其资料介绍

红果子测点位于石嘴山红果子沟附近,海拔1227m左右。场区横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北段的红果子断层。该断层走向NNE,倾向SE,倾角70°,发育在晚更新世洪积扇上,为一条全新世张扭性断层。场区由8个基本水准点组成,形成1条支测线(BM0—BM7)和1个闭合测环,总长度1040m。其中支测线、测环Ⅱ、Ⅴ测段与断层正交(图1)。苏峪口测点位于贺兰山东麓断裂苏峪口外,海拔1220m。场区横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中段苏峪口外断层。该断层总体走向35°,倾向SE,倾角60~70°,平面上为折线状延伸,全新世活动强烈,亦具张性特征。场区由6个基本水准点组成,形成1个闭合测环,总长540m。其中测环Ⅱ、Ⅴ测段与断层正交(图2)。红果子场地支测线资料从1980年1月开始,测环资料1从1985年1月开始,至1993年3月观测周期为每年12次。苏峪口场地观测资料与红果子测环一致,均从1985年1月开始,观测周期为每年12次。1993年3月以后两场地观测周期均改为每年4次,每季度1次,多年资料显示,两场地观测资料均有较好的年变形态,体现为夏低冬高的年变规律。

2 观测资料分析处理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2.1 资料分析处理

1980年以来,宁夏及邻区先后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几次地震前红果子、苏峪口短水准资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异常变化。因1985年以前只有红果子支测线资料,因此本文将资料分为三个时段:1980—1984年、1985—1992年、1993—2012年。

图1 红果子跨断层场地布设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te layout of Hongguozi cross-fault

2.2 地震对应

2.2.1 1980—1984年

1980—1982年,红果子支线资料变化平稳,年变幅度平均约为0.8mm。1983年起资料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至8月份降到最低点,幅度为1.59mm,之后恢复上升,年底达最高值,幅度为1.72mm,打破正常情况下的年变形态,显示了震前的异常变化。1984年异常结束,于当年11月23日发生灵武5.4级地震(图3)。从1983年6月资料下降至1984年11月23日地震发生,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17个多月。

图3 红果子支线实测曲线(1980.01—1984.12)Fig.3 Measured curves of Hongguozi branch

2.2.2 1985—1992年

图2 苏峪口跨断层场地布设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ite layout of Suyukou cross-fault

1984年灵武Ms5.4级地震后,红果子支线观测资料出现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年变幅度也开始增大,表明断层两盘开始活动,断层周围应力的集中。1986年1—4月期间,红果子支线和测环第Ⅱ侧段,先后出现高值异常,测环第Ⅴ侧段,存在低值异常,幅度超出均值2倍均方差。苏峪口资料在1986年5—11月期间测环第Ⅱ侧段存在低值波动异常,测环Ⅴ侧段存在高值波动异常,幅度超出均值2倍的均方差。1987年8月10日灵武发生5.5级地震。从1986年1月资料出现异常,到地震发生,亦有17个多月时间。1990年3—5月期间红果子支线存在高值异常,5月后快速下降,7月出现低值异常。测环第Ⅴ侧段1989年11月—1990年1月存在低值异常,变化幅度超出均值2倍均方差,1990年10月20日景泰发生6.2级地震。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6个多月(图4、5)。

图4 红果子支线、苏峪口实测曲线(1985.01—1992.12)Fig.4 Measured curves of Hongguozi branch and Suyukou(1985.01—1992.12)

图5 红果子支线图二倍均方差图(1985.01—1992.12)Fig.5 Twice mean square error of Hongguozi branch(1985.01—1992.12)

2.2.3 1993—2012年

1993年以来,红果子、苏峪口两场地短水准观测周期均改为每年4次,每季度1次,资料反馈地壳活动的信息量减少。但测量结果仍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仍可以从年变形态、年变幅度和趋势变化上分析断层周围地区的地壳活动的剧烈程度。1996年12月红果子测线和测环两侧段均出现异常,幅度超出均值2倍均方差,1997年10月21日杭锦后旗发生5.1级地震。此期间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距离测区偏远,观测资料异常形态不明显,只在1996年包头Ms6.4级地震地震前出现快速变化,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后出现震后效应。2003年9月,红果子、苏峪口场地实测值背离年变出现上升变化,12月开始出现连续下降,与历年同期变化明显不同,2004年12月测值恢复。2005至2012年资料变化正常。宁夏地区无5.0级以上的地震发生,邻近区也无中强地震发生(图6、 7)。

图6 红果子支线、苏峪口实测曲线(1993.01—2005.12)Fig.6 Measured curves of Hongguozi branch and Suyukou(1993.01—2005.12)

图7 红果子支线二倍均方差图(1993.01—1998.12)Fig.7 Twice mean square error of Hongguozi branch(1993.01—1998.12)

3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宁夏跨断层测量在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布设了二个测量场地:苏峪口和红果子测量场,两场地直线相距约85公里。红果子支线跨断层资料从1980至2012年,积累了33年,分析历年资料的年变趋势和形态,可以大致了解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北段的活动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幅度在0.07毫米左右。苏峪口场环线Ⅱ(BM2—BM3)计算 1985—2012年观测资料,年均上升幅度在0.075毫米左右,与红果子支线的年变化幅度相当。

在区内及邻区有较强地震发生时,两场地观测资料均不同程度反映出破坏趋势的变化:首先出现高值,然后快速下降到最低值,恢复过程中发生地震,或恢复后一段时间发生地震;也有在出现高值时发生地震,时间可提前半年到1.5年,对国内强远震有震后效应。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总体呈稳定状态,资料显示总体年变速率≤0.75毫米。对区内及邻区发生的强地震震前有所反映(图8)。

表1 红果子支线年均值变幅计算表

图8 红果子支线年均值曲线图Fig.8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Hongguozi branch

4 结束语

宁夏跨断层水准观测资料通过多年的观测分析,在本区及邻区有较强地震发生时,前期的异常变化可作为有震异常的参考指标:

(1)宁夏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资料一般出现破趋势的变化,高值异常居多;

(2)幅度超出均值2倍的均方差;

(3)破趋势的变化到中强地震发生一般提前半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4)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总体呈稳定状态,资料显示总体年变速率≤0.075毫米。对区内及邻区发生的强地震震前有所反映。

[1]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地形变测量[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贺兰山支线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印象贺兰山
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分析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