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拯救纸媒:“老故事”里的新恩怨

2013-12-27王梦影

创新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赫芬顿社交内容

文/王梦影

纸质在撤退,数字却在进军。美国在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于2012年底,牵手世界最大新闻机构之一朝日新闻,策划推出日文网站。此前,该集团已经与英国、西班牙等五国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创办的《赫芬顿邮报》观点博客新闻社区2012年实现了3000万美元的盈利,其点击量超过了《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2011年2月被美国在线集团(AOL)以3.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整合成为现状的美国在线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这次合作反映了我们邀请更多的声音加入我们日渐壮大的国际对话中来的承诺。”创始人阿丽安娜·赫芬顿表示。据报道,与中国合作推出中文媒体的计划也在筹备之中。

线上线下大相径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个例。E市场、皮尤等多家数据公司的报告均显示,2012年,纸媒的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而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体公司的广告收益已经实现反超。

在中国,纸上线上的发行量对比相对和缓,市场表现却也日渐分化。群邑媒体、昌荣传播等多家传媒公司的广告市场报告均显示,2012年国内杂志增长放缓,报纸持续萎缩,并会在今年进一步下降。互联网媒体广告的增幅则赶超了报纸,增势强劲。

然而,当我们谈论报纸生死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混乱新世界 传媒老故事

“传统技术在艰难地适应混乱的新世界,这其实是个老故事。”谷歌总裁施密特撰文指出。

新媒体初兴,抓住移动阅读,个人化定制的趋势,也不乏成功的例子。《纽约时报》“时报新闻线”推出实时更新的新闻界面,实现内容聚合,又通过开发在线数据库“链接数据云”,建立数据库。从2012年12月24日开始,该报将一些深度报道,封装成独立的迷你电子书——也被称为“单文书”下载销售。

国内,“融媒体”升温:移动平台的内容展现渐成潮流。2012年12月12日,中国报道杂志社出品的《中国文摘》率先尝试“三网融合”,首度出现在北京歌华的高清数字电视平台上。《中国文摘》没有纸质版,是直接落户于iPad平台的中英双语财经类读物。继南都集团“打造全媒体”的计划之后,中国新闻周刊等主流纸媒也相继推出移动客户端。

然而,任何婚姻都不会永远停留在蜜月期,希望也可能最终转为失望。默多克所属美国新闻集团的首份iPad电子报,曾经“令人兴奋的杰作”——《The Daily》,在亏损千万美元的苟延残喘后,在2012年12月宣告死亡。此前,苹果的应用商店已经因为其评价太差而撤下应用。用户抱怨《The daily》文件大小动辄1G,难以下载;完全抛弃web形式而局限于客户端;付费内容并不出彩。

一味追新出奇,真的是出路么?据IDC和另一家市场调研公司的统计,电子阅读器销售在达到2011年的峰值后,2012年大幅下跌,预计在2013年有持续下滑的趋势。大热的移动阅读,很可能又要成为平板电脑的配角。

或许正如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所说,“如果仅是复制报业的传统思维,那注定是要失败的。”那么这个喜新厌旧的老故事,该如何讲述?

盈利的转型 “新”闻的开端?

收费,一直是困扰纸媒转型的一道坎。默多克因坚持收费阅读广受争议。然而,这并非《The Daily》一家独有。只不过,在费用选择模式上可能会有更多选择:如对印刷版订阅用户数字阅读全免费,对其他用户部分免费。付费查看更多内容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所采用,目前来看,订阅情况还不错。而《华盛顿邮报》也在上个月传来电子版收费的打算。

亏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盈利模式真的是这个老故事的唯一视角么?

事实上,数字新媒体的强劲势头不仅仅体现在盈利上,更逐渐显现在纸媒引以为傲的内容领域。去年4月,揭露华盛顿政坛秘闻的政论网(Politico.com)和《赫芬顿邮报》获得新闻报道领域的奥斯卡奖——普利策奖,这是该奖项2008年放宽获奖媒体类型以来,第三次颁发给网络媒体。在中国,指向特定读者群,提供深度知识的新闻博客群,如虎嗅网、36氪,也是一片热闹景象。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纸仅是载体,新闻为首。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信息充斥身边时,读者所要探寻的,就是“深度了解,而并不是浮光掠影”,2012年12月19日,“创业新闻学”创始人马克·布里基斯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上如此评说。

追求好的新闻内容,其实就是以之推动盈利。“谁拥有了独特的内容,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目前看似投入成本不菲,但从长远看,未来的利润是属于掌握资源者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在论文中总结道。

内容的互动是另一值得关注的趋势。《The Daily》的死亡,据马克·布里基斯分析,一大病因就是忽视了社交网络。而在中国,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新闻互动中,传统纸媒也逐渐发力。北京暴雨之中悄然上线的人民日报微博,以务实接地气的风格收获近360万粉丝;新周刊微博则以嬉笑怒骂的风格,获得不亚于纸质版的影响力。

经营品牌形象仍是目前传统媒体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目的。在中国,社交网络这一全民互动、信息流动迅速透明、相对更加自由的舆论场,蕴含着这个产业怎样的可能?技术喜新厌旧,而新闻常新。理念更新换代,而价值不死。

猜你喜欢

赫芬顿社交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