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策略
2013-12-26吴秋明
吴秋明
摘 要:多媒体课件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工具,用不用,用什么样的媒体技术,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益的提高,要体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发挥其在追求有效课堂进程中的效能。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效能
新课标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从原来的“重要”改为现在的“很大”,这一改变说明经过多年的课程实践,大家发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效能关键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以下几个案例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一、智能教具,让自主探索更有效
教学中,很多知识无需教师灌输,而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得到,从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在有些探索过程中,有时多媒体可以成为一种“智能教具”,从而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探索大月、小月规律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让学生课前先准备或教师提供近几年的日历用于课上的探索研究,而这种手段有一些弊端,其一,收集准备有一些困难,其二,收集的日历的年份有局限性,使课堂上会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而我在教学的时候把课堂搬进了机房,利用计算机的“万年历”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生不但因为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兴趣盎然,而且“万年历”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之前的种种不足,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直观演示,让难点突破更轻松
现在国标版的教材较人教版在图文结合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图形来说明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可图形的变化却都停留在静止状态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将图形由静态变动态,重现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获得了新知识。
六下解决问题策略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这两个不规则图形,同学很难理解和比较。如果这时候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平移”“旋转”的过程做成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给学生,展示其动态效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经过“平移”和“旋转”后,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4×5的长方形。
从以上可以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图形,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动态地模拟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形成动态思维模式,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情境创设,让学习兴趣更盎然
一节好课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导入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往往通过直观的形象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而多媒体教学恰能以其直观和鲜明的声、色、形手段,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了这样的画面:一辆装有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地行驶在道路上,在行驶过程中轮子变成了椭圆形,但汽车的行驶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形的轮子变得越来越圆,汽车跑得更快了,而且还“嘀嘀嘀嘀”地唱起歌来。在学生观察了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后,教师设问:“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椭圆的为什么不行?”这样导入新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四、情境再现,让现实生活进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学课程中出现了如“统计”“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新的学习内容,而有些内容不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很难顺利完成的。
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九十、九十一页上面的统计内容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完静态物体的统计方法后适当补充了统计动态的物体,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经过华联超市门口各种车辆的情况。
由于统计的是动态的物体,而且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车辆,传统的静态影像无法呈现,所以我就制作了一段相关的视频影像在课堂中播放。由于之前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统计静态的物体,现在对录像中行驶的车辆进行统计却得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由于动态影像的介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这样的学习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
合理、正确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多媒体课件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如何运用媒体技术,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从而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追求有效课堂进程中的效能。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