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分小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013-12-26张凝
张凝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试验研究。将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的成绩按照4至6人分成一个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学习计划与要求,同时建立小组之间的评价机制,教学评价由传统的评价个人演变成评价小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首先寻求小组成员间的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方式研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52名学生分成9个小组,其中以6个人为一个合作团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式学习方式。作为课堂的领导者,要合理发挥小组作用,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在有效课堂的分小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小组
一个小组的组建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所以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小组的组建过程。我在组建小组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我一般采取互补式的分组原则,将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每组中6个成员,有两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强的,在有效课堂活动中,这些孩子是小组活动的引领者,每个小组会有2个程度中等的学生,这两个孩子的能力紧跟前两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积极跟住老师的脚步,能有效促进小组活动,善于在小组活动中受到启发,每个小组中还有两个学生的程度是稍微弱一点的,这两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肯动脑,紧跟同伴的前进步伐。组建小组后,每个小组要选出负责人,一般以能力最强的为组长,组长负责整组的活动安排与引领,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每个小组还要有发言人,发言人的角色一般由程度一般的同学担任,在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学习的效果及经验,对外陈述本组的意见及结论,由程度一般的同学来担任,既可以锻炼这部分同学的胆量,也容易培养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而程度较弱的这部分同学一般担任测评组长,尤其是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基础过关测试
时,让这部分同学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设置
我认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小组活动的展开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安排。在进行课堂活动设置时,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时机合理,广泛参与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一般来讲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对程度中等或程度较弱的同学对旧知识的消化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对所学内容的类比推理时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此时的小组活动以全员参与为原则,小组长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旧知识的回顾中,从而更容易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积的乘方”学习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类比推理,探究活动一:
填空:(1)(ab)2=(ab)·(ab)=(a·a)·(b·b)=a()b()
(2)(ab)3=__________=__________=a()b()
(3)(ab)n=__________=__________=a()b()(n是正整数)
小组讨论:
(1)上述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2)把你发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
小组成员间合作共同总结积的乘方法则。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部分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往往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在这阶段学习中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的时候小组发言人能清楚地表达整组的意见,则是整组能力的升华。
探究活动:
研究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问题(1)观察三组图像当自变量x值增大时,y的值有什么
变化?
(2)观察三组图象,你得到了什么规律?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学习内容,对于问题(1)的设立有两个兼顾,兼顾到层次较低的学生,体现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兼顾到问题(2)的思考方向,体现了合作学习的连贯性。而对于问题(2)则有极大的发散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不同的结论,学生可以通过增减性,也可以通过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进行考虑,还可以通过图象的位置进行考虑。通过这一问题的合作学习,更体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小组及时总结发表本小组的观察发现,体现合作学习的思维互补策略。
2.内容充实,目标明确
小组学习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到内容是否充实,目标是否明确。实践证明,目标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而只有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具备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才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然后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六节“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究,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利用割
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来证明,同时让各小组比一下各自的方法。
探究活动:
参考以下图形,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有几种计算以下图形总面积的方法?
方法1.把图形看成是边长为__________的大正方形,因此该图形的总面积应为__________;
方法2.把图形的总面积看成是四部分面积的和,即边长为
__________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__________的正方形面积和两块长和宽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面积的和,所以该图形的总面积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两种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在活动前,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小长方形及小正方形拿出来,在小组活动中,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探索,引导他们通过作图、计算,发现长方形面积得出猜想,并让各小组成员用语言来叙述他们的猜想。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既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共同提高。在这一环节中,小组成员通过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之间通过互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3.活动有效,评价及时
任何一次小组活动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分组学习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有效”,小组活动的设计如果是盲目的、无准备、无计划的,那么在课堂教学时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学生无法在明确的活动任务下进行活动,相应的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使得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效外,更要侧重的是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小组在建立之初,每个孩子更期望在小组中都得认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及时地对小组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我通常在教学时采取五段式评价,分别是:落实旧知识评价,探究新知识评价,练习新知识评价,小结学习内容评价,课后反思自我发现评价。在这五段式评价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刻在互动,时刻在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高涨,学习的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在进行小组评价时也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进行评价,可以是小组监督员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小组擂台赛进行评价,多样的小组评价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受年龄的限制,自制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处于青春期边缘,又更要自尊,所以更在意来自外界的评价。
4.及时参与,教师主导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阶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边总结边改进。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最高效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走入小组中,及时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帮助,有时学生会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有时会遇到大家都无法得到明确结果,教师这时要主动走入各个小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以促进小组活动继续下去,此时教师的参与应该是及时的、主动的,教师此时的角色是合作者,而不是讲授者。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师面向的对象是全班,而教学改革后,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小组,在合作交流学习下,各个小组在进行互助式学习后,对所学结果的汇报、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倾听小组的见解。
三、问题与思考
分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1)在一个大班制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能力特别弱无法跟上课堂速度的孩子,会在学习时遇到更多的困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关注小组整组的学习效果,对学习能力薄弱的个别孩子无法关注到。(2)及时地小组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但是在传统评价方式仍然是一张试卷45分钟,怎样在传统评价方式中渗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值得教师思考的。(3)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氛围活跃了,但是要扎实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卷面中,让活跃的思维通过严密的解答展示出来,方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最大益处。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石厦中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