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定位语文教学中的“学”与“导”

2013-12-26马玲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9期

马玲

摘 要: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与“导”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先学后导;因学设导;以导促学

现象与剖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导”的痕迹越来越淡化,学生“学”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有效保证,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细细揣摩,就会发现老师对于课堂

上“学”与“导”的定位不够准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很大的

误区。

误区一:放任自流,只“学”不“导”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学的是《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就说:“课文写得非常美,你想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呢?”二年级的孩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下许多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乍一听,老师的这些话似乎都做到了“以生为本”,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理念。但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来看,这样“放任自流”的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毫无意义的。

误区二:虚晃一枪,重“导”轻“学”

课堂教学从“师本”走向“生本”已成为一种必然,于是“引导学生质疑”成了很多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被老师一句话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相信学完这篇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接下来,教师便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被抛于脑后。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给了学生自主,实际上依然是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被重视,没有得到解决,教师依然在按照自己预定程的序完成教学任务。所谓的“自主”完全是“虚晃一枪”,课堂还是“涛声依旧”。

反思与探寻

出现上述情形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新课标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有误,课堂教学只追求形式上的“自主”,没有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的特点,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空中楼阁”。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阅历浅,在基础知识、自我控制、自主探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与“导”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1.先学后导重质疑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疑惑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悱而启之,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思考的姿态走进课文,奏出语文课堂情智交融的动人乐章。

2.因学设导讲时机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少讲,于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敢轻易开讲,唯恐一讲就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帽子。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把所有形式的讲都舍弃掉,教师一字不讲。相反,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指导,应该更加具有智慧,要导在关键处。

(1)“导”在兴趣激发时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内驱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的情况下进行指导,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导”在知识缺陷处

语文学习中,往往会牵扯到许多知识,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老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之处,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拓展延伸,智慧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导”在认识模糊处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往往有偏差。尤其在鼓励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当下,学生对于课文的解读更是呈现出“千姿百态”。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让语文学科真正关注学生健康的成长。

3.以导促学须实践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以导促学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方法,并能巧妙地运用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学生的成长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自己主动学。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准确定位“学”与“导”,贯彻落实“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把教学的时间复归于儿童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