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3-12-26王雪峰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一体化

王雪峰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渴望被城市所接纳。虽然,近些年政府和全体社会加强了对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注力度,但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不再是一个同质的个体,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使得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具有深刻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22-03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成为当今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明确要求着力解决其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由一群80后、90后的青年农民工组成,是当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生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1.6%,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渴望被城市所接纳,融入城市的现代文化当中。近些年来,在政府和全体社会的关心下,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单调。首先从工作性质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他们从事的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平均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缺乏必要的休息。其次从工作环境来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是制造业的一线车间工人,大部分车间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备;相比之下,建筑业就更差了,他们主要从事的是最脏、最累、最险的工作,工作环境引起的疾病和伤害也不在少数。再次,从生活环境来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1%居住在集体宿舍,18%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出租屋里,15%居住在工作地,10%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5%在城里没有住所[2]。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居住在安全设施不全和生活设施不完善的环境中,居住环境较差。最后,从生活方式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低等原因,他们多数人在工作后选择的生活娱乐方式是看电视、上网、打牌和喝酒吃饭等。可以看出,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内容和形式的单调。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交范围狭窄,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不甚了解,不希望回到农村生活,并且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潮流当中。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交际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身份、地位和居住环境等因素,使得他们的交际范围仅限于同事、同乡和同学,即“三同”范围之内。根据调查,66.2%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后与当地人经常交往,28%的人与当地人不交往,还有5.8%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人基本或者完全没有交往[1]。可以看出,他们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与城市市民的交往贫乏,而且交往方式也主要是工作关系或者房客与房东关系;其次,由《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在1亿左右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80%的人未婚。可以看出,他们在城市努力拼搏的同时,精神生活缺乏必要的慰藉。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感觉竞争压力大,接纳程度不够以及缺少稳定感。首先,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是一个大的挑战。从城市产业升级来说,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2],这就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表明:伴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力人数越少。这就使得技能水平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落入失业大军大中,产生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其次,城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纳,可以分为刚性接纳和柔性接纳。从前者来看,过去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一套城乡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农民工流入城市务工,政府加大了对以前不平等制度的突破力度,但是,事实上,某些问题形式上有所改进,但实质上原有的壁垒并未被触动[3]。而且,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感受到由于身份带来的不平等的待遇,如“同工不同酬”和“户籍歧视”等,使得他们感觉很难被城市社会所接受,缺乏稳定的安全感,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第四,由于企业和社区文化的软件和硬件建设的缺失,新生代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首先,从文化软件建设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软件建设,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对于它的认识度不够,使得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企业观念方面,大多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意义不大;企业制度方面,由于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就使其管理制度偏向于“重资轻劳”的一面,使得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次,从文化硬件建设来看,企业的文化设施由于受资金、企业规模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未配备基本的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很少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由以上两个角度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之所以贫乏、单调,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到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文化融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不公平状况。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乡村和城市成为两个相互隔绝的社会,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上。户籍制度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户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变迁和资源获取能力[4]。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户籍制度的地域束缚也随之减弱。但是,当今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不平等待遇依然还和户籍制度有关,新生代农民工也包含在内。其次,城市市民由于长期对农民的偏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常常在城市缺乏平等的交流,以至很难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大潮流中。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相对偏低。首先,从自身教育程度来看,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是整体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与城市市民的文化水平相差较大,在就业竞争上依然处于弱势。其次,从自身技能培训来看,大多数新生代农工虽然参加了岗前培训,但是大多数企业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导致他们技能水平偏低。再次,从自身维权意识来看,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在选择工作时,会对工作环境,待遇和保障等进行对比考虑。同时,可以看出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权利保护不够。最后,从自身心理素质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对城市向往的欲望性强,渴望被城市所接纳,但是由于体制和自身原因,他们往往梦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使得他们悲观、失落,甚至有些产生极端的心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不稳定因素。以上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也是导致精神文化生活无法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企业“重资本、轻劳工”的格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第一位的理念深入每个企业。企业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且,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不惜以牺牲劳动者的某些权益为代价[5]。当新生代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些执法部分为了权衡地方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劳动法来进行依法处理。这也就决定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常常牺牲劳动者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减少企业相应的文化基础设施。这些都与企业和社会管理“重经济,轻权益”有关,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关怀。

第四,缺乏针对农民工自身的有效社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两个主要活动地点:一个是企业或单位;另一个是居住地。这个群体的特征显示,他们既不是“纯”农民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处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在企业或单位遇到权益侵害时,由于工会也不能很好地接纳他们,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强有力的维护。同时,企业或单位,精神文化活动的组织度也不够。在居住地社区中,居住人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民工集聚;另一种是农民工和市民混居。前者由于社会缺乏农民工的相关组织,使得他们业余群体生活单一,缺乏与城市市民必要的生活交流,难以为融入城市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后者由于城市市民和农民工混居,社区管理主要由人数居多的市民负责,他们之间存在心理偏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参与到社区管理和活动之中。以上都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精神文化活动时,缺少有效的社会组织来开展活动。

三、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对策

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阐释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对策:

第一,深化制度改革,消除制度性障碍。首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同等的身份与待遇。改革户籍制度就必须取消附加在其上的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等上面享有同等权利。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简单化,不含任何身份歧视,便于人口规模控制的户籍制度。当然,对于不同类型城市的户籍应分类放开,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应实行不同的政策。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开,但在中等城市,应该积极放开户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开,县城则要“敞开城门”,让农民“自由进城”[6]。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增加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同城市市民一样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子女受教育等权利。特别是要加大对住房政策优惠力度,将那些在城市居住有一定年限和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这就要求政府积极探索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低收费、广覆盖、转接方便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这是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再次,调整就业用工制度。一是要改革现行就业制度,简化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手续;二是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将就业咨询、法律咨询和求职登记等服务实现免费化,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三是要健全工资保障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实现“同工同酬”,解决讨“工资难”的问题。四是要加强劳动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广大新生代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强化教育技能培训,实现自身整体素质提高。首先,夯实基础教育。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年纪轻、受教育水平较高和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成人教育方面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流向成人教育和降低其进入门槛等方式,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再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其次,强化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在加大培训资金的同时,培训内容和形式上也要不断深化。再次,增强城市适应性教育。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来看,他们与城市市民在生活方式、行为交流上有许多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自身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主动尝试文明生活方式,努力适应城市生活[7]。

第三,转变企业管理方式,增强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梦想的主要环境之一,过去的企业“重资轻劳”的局面导致对于劳动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不够。企业应该转变旧的人才管理方式,实现人性化管理。首先,企业需要给新生代农民工归属感和集体感。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利用柔性的奖惩机制,使他们有一种团队和集体精神。其次,企业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企业图书馆、信息阅览室和健身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开展符合新生代农民的精神活动。如:老乡联谊会、青年农民工情感交流会和体育竞赛等活动。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带领年度或者季度的优秀劳动者出去旅游,这即能充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带来的心理疾病,引导其健康发展,维持社会稳定。

第四,增加社会公共文化投入,消除城市市民偏见。在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文化差异,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以下建设: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民工文化公益性题材的投入,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子等媒体正面积极的宣传农民工。鼓励制片商更多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从而制作大量能反映他们群体现实的电影,让城市市民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对城市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渐消除心理距离,使他们很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当中。其次,还得“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聚集地区,开展免费电影放映、公益性演出等活动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发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培育符合他们文化需求的文艺骨干和组织,将其自身本土文化真正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再次,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的交流活动,使他们通过互相参与和协作,增近互相了解,逐步消除双方的思想偏见。

第五,提高农民工社会组织程度,积极倡导发展非政府组织。首先,在农民工居住集中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或加入社区组织,通过最有效的途径来实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诉求和保护,方便政府对其管理。其次,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吸纳农民工加入组织,不断地提升其精神文化生活和保护好其合法权益;同时,工会党支部还可以吸纳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挖掘各类人才。再次,积极倡导非政府组织的建立,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大,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这就要求社会上的非政府组织对其提供工作和家庭上的服务和帮助。这些组织包括权益维护组织、生产型组织、生活友谊型组织、文化娱乐型组织等,国家应正视其存在,加强正面引导,增强农民工群体的内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是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又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且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8]。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举措,具有深刻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向华.中原经济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1,(12).

[2]蔡志刚.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J].理论探索,2010,(2).

[3]马惠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市民与农民工文化冲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4]李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1,(6).

[5]贺天平,刘欣,李华君.体面劳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2012,(2).

[6]辜胜阻,武兢.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求是,2011,(5).

[7]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J].世纪行,2012,(1).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5.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一体化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