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制度视角下社会有序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

2013-12-26蒲新微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

蒲新微

摘 要: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社会有序运行的根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改善社会结构,从而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维护社会长期稳定。所以,确保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是建立健全有效且相对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预期;稳定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11-02

邓小平同志指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可以说,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由调节社会矛盾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坚强的后盾,因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保护民生稳定民心,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作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社会保障从多个角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从社会预期角度来看,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社会风险,从心理层面提高人们的预期,从而消解各种可能引发社会失控的危险因素。早在社会保障建立之初,德国宰相俾斯麦就意识到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1]。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进一步提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类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2]。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降低人们的心理预期,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社会冲突、社会损失。尤其是当人们的生存权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果“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3],各种引发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就可能随时爆发,就像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的,当无产者穷到完全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穷到要饭和饿肚子的时候,藐视一切社会秩序的倾向也就越来越严重了[4]。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就要提高人们的心理预期,要提高人们的心理预期就要重视社会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从法律上、经济上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乃至不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不仅能够化解已经发生的各种风险,帮助身陷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而且也能够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消弭于无形之中,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安稳地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消解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的对社会、对政府的反叛心理和行为,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引发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防范造成社会失序的各种越轨行为发生,进而保障社会稳定地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通过保障手段能够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和总消费指数,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欲望不变,他持有的一种商品越多,那么他对于那种商品增加的单位所得到的效用就越少,因而他对于那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少[5]。所以,要想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就要提高无产者的消费水平,增加社会总边际效用,提高社会的有效需求。这一点,凯恩斯在其1936年发表的《通论》中也有明确的论述,他认为,国家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有助于增加消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一方面,社会保障收支会自发地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具有调节与缓和经济波动稳定器的作用。当经济走向衰退时,供给大于需求,减少社会保障税收,增加社会保障费支出,会相应增加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支出,有利于经济复苏;当经济出现过热时,需求大于供给,增加社会保障税收缴比例,减少社会保障支出,这样会减少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需求,有利于治理生活过度膨胀,使经济运行减少波动,进入安全良性循环,给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6]。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往往表现为经济方面的强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受助的弱者基本是生活困难者,这些人的消费水平极低,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对于较好一点的生活要求更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边际收入的增加会给他们带来消费的必然增加。相比之下,强势群体在满足了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边际收入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消费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规律,所以,在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要想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从弱势群体的消费能力入手。据此,若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通过第二次分配调解收入差距,使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都提高,这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带动经济的稳步发展。

再次,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社会保障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通常是以利益的规则流动或公平分配为表现形式。当社会机会均等、分配公平时,社会会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反之,当出现不公平分配时,社会成员间的利益矛盾将随之产生或扩大,当个体的心理不公发展成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所说的:“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嫉妒心理和社会动荡的方面”[7]因为任何人都希望生活在公正的社会受到公平的对待。所以,一旦由于分配不公而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将会受到挑战,部分社会成员的愤世嫉俗与社会动荡也将一触即发。所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刻不容缓的课题。这就要求社会采取一种有效的调剂手段,对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追求效率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以缩小贫富悬殊。这在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看来才是符合补偿主义原则的,他们认为:任何经济政策的改变都意味着价格体系的改变,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所以,国家应通过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由变革的受益者补偿变革的受损者,使受损者保持原有的福利水平[8]。通过“税”、“费”或“转移支付”等形式补偿受损者,努力消除或降低社会分配差距,调整社会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保障社会成员平等地参与社会生产生活,降低社会发展结果不公平的程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当然,这在吴忠民看来需要执行“标本兼治”的手段,既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以人为本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制定并实施系统的社会政策,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更要积极有效地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建立起有效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系统的社会救援体系,实现政府职能的定位由经济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使所有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9]。

最后,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充分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推动不合理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走向合理的“扁橄榄形”结构,从而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所谓金字塔形的社会,主要表现为占人口极少的富有者盘踞在社会的顶层,掌握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从而越来越富有,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者被压在社会的底层,因为权力的缺失和资源的贫乏而越来越贫穷,是两极分化较严重的社会状态。而“橄榄形”结构则主要指社会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绝对富有者和赤贫者都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是相对平等的社会状态,其橄榄形状越扁,社会越趋于平等。如果社会结构长期呈现金字塔形,即只有极少部分强势群体盘踞在塔顶,而绝大多数弱者都处于社会底层,那么,一旦底层群体的生存或生活出现问题难以保障时,其不满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则整个金字塔的稳定性就会动摇,严重时会立刻倾倒。所以,“如果人人对自己能取得的一切财物力图绝对占有,那么不管产品多么充足,还是少数人分享,其余的人贫困[10]。” 那么,社会长期稳定只能是空谈,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阶层结构,稳定都是一种空想。如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差距,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取富济贫,通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结构,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对此,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理想城邦应该是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并统治国家。他认为,只有中产阶级最能顺从理性,趋于这一端或那一端——过美、过强、过贵、过富,或太丑、太弱、太贱、太穷——的人们都不愿顺从理性的引导,而且中产阶级少野心,有野心的人,对于城邦会酿成大害。所以,要发展“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的中产阶级,以此建立正义的国家[11]。这种社会结构有助于化解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处于两端的社会成员虽收入差距大,但由于人数较少,彼此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只要采取相应对策便容易化解。同时,由于处于中间的社会成员占绝大多数,他们与处于两端的社会成员存在着较多的利益关系和沟通渠道,是两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重要缓冲力量,在化解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方面,他们发挥着重要的调解作用。

总之,人民的安康离不开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依托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无论从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客观规律还是从社会保障功能的逻辑视角来看,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障措施,它能提高人们的心理预期,调节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缓和统治危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进社会公平,改善社会结构,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政权稳固,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当再次肯定“稳定压倒一切”的时候,我们可以坚定地讲,保障稳固一切!没有切实的保障措施,一切稳定都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胡晓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2010,(7).

[2]刘岩.风险社会理论新探[C]//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上海:译林出版社, 2004.

[3]墨子·非乐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4]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庇古.福利经济学[C]//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荣燕.论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效应[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9).

[7]初次分配对社会保障再分配的作用[EB/OL][2013-03-05]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5/227598

92_0.shtml.

[8]张士昌.社会福利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06.

[9]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济南:山东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8.

[10][英国]莫尔.乌托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6:50.

[1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05.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对我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思考
浅谈社会保障卡的管理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