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具体规定
2013-12-26郑智尹
郑智尹
摘 要: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首先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而深入到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分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以及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即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这四个规定对于我们研究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异化劳动理论;工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50-02
一、对“异化”概念的各种解释
“异化”概念是近代欧洲哲学的概念。霍布斯第一个用异化来说明社会政治问题。他在《利维坦》里说:“因为由于国家里每个个别的人所给予他(指君主)的这种权威,他就可以使用每个人转让给他的足够的权力和力量,凭首这种权力和力量所引起的恐惧,把大家的意志都引向国内和平和互相帮助,来反对国外敌人。”[1]这里所说的权力转让,原文是estrangement,可译为异化。黑格尔是第一个从严格的哲学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的人。他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哲学》中指出:“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2]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隐秘就在于:“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3]费尔巴哈还认为黑格尔哲学也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绝对哲学就是这样将人固有的本质和固有的活动外化了和异化了,这就产生出这个哲学加给我们精神的压迫和束缚。”[3]与资产阶级学者不同的是,马克思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内容充实和阐发了异化概念。异化,主要是指人作为有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主体亲手创造出来的力量外在于人,独立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疏远或隔阂,甚至转过来支配人、奴役人。马克思把哲学的“异化”概念与经济学的“劳动”概念合并起来,构成“异化劳动”的概念。主要含义是:“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4]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以及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即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
(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化大生产,使人类物质文明大丰富。但工业革命并没有给工人带来幸福。相反,工业革命给工人阶级带来了苦难。
“在工人居住区,房屋建筑简陋,天空浓烟密布,街道狭窄拥挤。有的工人家庭祖孙几辈挤在一间矮小的房间里,有的工人找不到栖身之所,寄寓于地下室中。兰开夏一个工人的家是“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5]这就是工人创造财富的同时被资本家剥削的后果。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劳动产品作为人的创造物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离,独立于工人之外的存在,进而是与工人相异的东西,最终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敌对力量。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多,意味着他将被资本家剥削得更多,而他则会越穷。工人们不仅无力购买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而且受到他的创造物的统治。辛苦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倒在产品的控制下处于更加悲惨的境地,这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工人被产品异化最形象的写照。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即劳动对象的相异化。
(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在社会化大生产期间,工人的肉体与精神受尽折磨与摧残。“艰苦繁重的劳动,极端恶劣的生活,污秽不堪的环境,伤寒、霍乱等流行病的肆虐,使工人及其子女的健康受到致命的摧残,寿命缩短,年少夭亡。根据1840年的调查,利物浦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曼彻斯特工人的孩子57%以上不到五岁就死亡。”[5]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6]
劳动应该是人的自愿行为,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异化劳动却使劳动变成外在于人的东西。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不得不向工厂屈服,因为工厂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工厂工人被迫签订契约,放弃他们的个人自由,成了“手的集合”中的一员,被迫在千篇一律的条件下劳动。厂主颁布各种工厂规则,对工人随意地进行罚款。工人变成了机器的简单附属品,并且无时无刻地受到厂主、监工的监视,甚至有大量的儿童和妇女被迫卷入了劳动力市场。工人并没有在劳动中感到幸福。相反,工人的肉体和精神在被迫的劳动中受尽折磨与摧残。工人很想逃离工厂,逃离劳动。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劳动。人沦为了动物。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人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行为本身不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别人,是资本家强制力下的反应。工人的劳动不再属于工人的自身,即工人与其劳动自身发生了异化。
(三)从人的类本质看,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强调,“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实现表现为人愈加失去现实的主体本质。由于劳动本身发生异化,导致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和自然界被夺走,即人类失去了自身的类生活和类本质。其结果是人类不能进行发展自身、肯定自身的劳动,即人与自身类本质发生异化。
(四)人与人的关系中,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的异化就表现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最终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与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破坏机器是工人阶级自发斗争时期的主要斗争形式。但随着工人阶级人数的增加、力量的增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工人们便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反抗方法,成立了联合会(工联的最初形式)。工联在各地逐渐地建立起来,而且罢工更成了家常便饭。但这时的工人斗争已经不是反抗机器,而是反抗资本的权力。19世纪30到40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发生了三大著名的工人运动。那就是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是人同人相异化的结果。
三、当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观
“以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危机为产生契机的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在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异化观。”[8]“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改变了马克思在异化思想中对生产关系的批判的立足点,转向了对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的批判。从异化的领域来看,异化的批判主要指向了消费领域当中。”[9]二战以后的时代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大有不同。由于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处的时代在资本主义全新历史阶段,当前的社会历史矛盾也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关注的矛盾焦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谈到的异化思想的批判维度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存在极大的不同。他们的理论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极大的推动。他们的理论同样值得我们当代人的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黑格尔.自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后果[EB/OL].2007-03-14.http://civ.ce.cn/zt/gygm/om/200703/14/t20070314_10690907_2.shtml.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陈乐.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探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6).
[9]杜敏,李泉.从领域到体系的转变——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思想中的批判维度的转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