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机驾驶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3-12-26陈立新
陈立新
摘 要:驾驶员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何运用这门学科,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改善驾驶行为,从而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通事故;心理学;责任感
“1999年7月19日14时许,阿城市舍利乡太平村驾驶员王某驾驶农用四轮车在行驶城西站铁路东侧与相向行驶畜力车会车时,因其车辆拖带农具严重超宽,又不注意减速避让,致使农具与赶车人左腿刮擦,并造成其骨折。
2006年2月11日,屏边县新县乡29个村民,纷纷挤上底味村村民吴正红驾驶的一辆蓝剑低速货车,驾驶室里挤进6人,车厢上24人,与水果、农具、衣物等东西混装,满满当当地开往河口县莲花滩乡赶集。晚上8点40分,车子开到河口县一个下坡转弯的地方,突然翻着筋斗,滚下55米深的河谷中,17人当场死亡,2人在送医院途中死亡,11人受伤……”
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中,每天都会有类似的事故发生,每天都会有人因此类事故离去,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而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违反《交通安全法》禁止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载人的规定,不但违反,还載人太多;另一方面就是驾驶员平时不注意保养维修车子,导致机械故障;还有就是机手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机手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透彻,给伤亡人员和家属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驾驶员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尤其是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造成的。
首先,现代驾驶员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驾驶员的不健康心理,容易引起机械损坏和人员伤害事故,因为性格与人的立场观点、理想、信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思想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提高,随着立场、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发生改变。其次,经常性的刺激会改变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每次出了大小事故受到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制裁,而安全工作受表扬奖励,将会促使人形成认真负责、重视安全的性格特征。此外,偶然发生的重大事故,也可以促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因此,发生事故后,及时召开驾驶员参加“现场会”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作业的安全,必须有意识地培养驾驶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树立安全责任感
随时要将行驶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应做到不开“斗气车”“英雄车”“霸王车”,严禁饮酒、超速超载、超时行驶。
二、助人为乐
对同行在行驶中要互相帮忙、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杜绝见死不救、故意设障的恶劣行为。对骑车人和行人要爱护,驾驶过程中应考虑到他们的安全。
三、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
爱护车辆不仅关系到他人的安全,也关系到自己的安全和国家、集体、他人财产的安全,必须认真执行。
四、营造安全作业的心理氛围
家庭、人际关系如何,对驾驶员回家时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其中夫妻关系影响更大。
五、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
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应具有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安全管理人员在组织驾驶员学习安全法规和农机技术知识时,应当设法增加一些安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现代的驾驶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加强自身的知识和素质修养,学会在行车中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 吉林省洮南市大通乡农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