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意境美赏析
2013-12-26李大洲
李大洲
摘 要:作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有很多优秀的散文,其中《荷塘月色》较为突出,成为现代散文的典范。文中的描写意境清新优美,字字充斥着诗情画意,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及欣喜之情。
关键词:《荷塘月色》;意境美;立意新;画面美;色彩美
一、朦胧的意境美
长期以来,现代散文家一直执著追求散文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说在一个具体的情感环境中,作者所营造出来的一种带有美的氛围,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画面,读者能置身其中,感受环境带给自己的享受,从而产生一种意境。
中国的诗作从古至今都是“温柔敦厚”,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更是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大多数抒情作品都把情绪抒发得很平淡,不会有太强烈的展现。一般他的作品所拥有的情感色彩是平淡的忧愁,就算是喜悦,也会掺杂丝丝苦闷。“哀而不怨,怨而不怒”就是属于朱自清先生的风格。《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月光以及荷叶都描绘出了一种朦胧美,月光穿过淡淡的云照射在荷叶上,透过那层薄雾看泛着月光的荷叶,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感觉便飘忽而至,就好像在梦中一般。月色的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清新的景色和真挚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让景色显得更美好,让情感抒发得更深刻。他的描写清新而不失优雅,让读者轻而易举地感受到画面中的诗情画意。以宁静的月光作为背景,反衬出此刻自己心情的烦躁和不宁静。
二、独特的立意新
《荷塘月色》的立意很新颖,属于矛盾中的美。朱自清先生在提笔创作这篇文章之前的心情是很烦躁的,这一点文章第一句就可以看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矛盾美就开始呈现了。因为内心很烦躁所以作者想要出门去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于是作者的眼里就有了这样一种景象,“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想要整理自己苦闷的心境,于是欣赏迷人的荷塘月色,给自己放个小假,让自己有时间转换心情。其实全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抒发自己此时郁闷的心情和见到荷塘月色后那种得到舒缓的喜悦之情。在朱自清先生看来可能一个人这样独处,得以独自观赏满园的荷塘月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拥有自由。但看着那么多荷花又觉得一个人其实很孤独,“但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他很向往的美好又让他觉得很苦闷,实际上就是很矛盾的。但可贵的就是作者可以将这一切描绘得很自然、很和谐,不会让读者感觉有一种违和感,充分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上的造诣。
三、传神的色彩美
《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是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作为一位爱国青年,朱自清先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打击,心里极度悲凉并且苦闷忧愁。文章中描绘得景物大多是这样的,“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斑驳的树影”等一系列的景色,包括本应该是翠绿的树的颜色也黯淡了。这些景的颜色都是灰暗的,就像当时作者沉重灰暗的心情和当时缺乏色彩的中国社会一样,都传神地诉出了作者那一腔淡淡的忧愁。
四、和谐的画面美
《荷塘月色》中的意象选择追求完美,能够展现画面的对称美、和谐美。这是这篇散文的一大亮点,也是文章成功因素中功不可没的一个。首先,整个画面由多个意象组成,其中包括作者自身,他身上散发出的是“颇不宁静的心情”。其次,穿透云朵直泻而下的月光,被月色笼罩的荷塘。月光和荷塘流露出于作者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的宁静之美。这样由上至下各个空间都被涉及的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頓时产生一种美感。作者还采用并置的表现方法来组建画面。简单来讲就是几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共同表达一种思想。比如“满月”和“眠歌”就被作者描绘在一起,更确切地展现作者此刻心情的烦乱和一股淡淡的忧愁,拼凑的画面就是将这种感觉更准确地传达出来。另外“蓊蓊郁郁的树”和“杨柳淡淡的月光”构成的画面就是另外一种意境了。这部分画面阐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是自己忧伤的心情在观赏了荷塘月色后得到舒缓,自身感到了一种放松和自由,让自己可以从那种苦闷的境遇中暂时走出来放松一下的喜悦。各个部分的画面汇聚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多种思想的整体画面,杂而不乱,整齐有序,和谐之美跃然纸上。同时,朱自清先生是从多个角度来描写荷塘月色的。包括视觉、听觉,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动静结合不显生硬,文章在这种颇具表现力的描写下不仅产生了画面,更产生了音乐,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在我们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时要注意,要想准确地找出中心,
就必须找到直通中心的路径,并找出路途中都有什么,了解人物的人生阅历和人生场景,在其中摸索出一些与文章相联系的片段。在这些不同场景中仔细寻找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深刻哲理以及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阅读文章时多留心一些,只言片语也有可能成为一颗垫脚石,帮助我们品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来。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铁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