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空手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疲劳分析与研究
2013-12-26平静
平 静
空手道原称“唐手“,含有“源自中国的武术”的意思。空手道分为:传统空手道和竞技体育空手道,竞技体育空手道又分为两大类,一、组手(对打)二、型(套路)。本文主要应用心境量表及运动员主观体力感觉调查问卷对8名国家空手道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进行监测,通过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更有效地判断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机能所处的状态,并且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有针对性的训练,避免过度心理疲劳的出现,防止运动损伤,同时也为教练员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家空手道队2010年亚运会冠军冯兰兰、2011年亚州空手道锦标赛冠军王晓红、2012年亚州空手道锦标赛冠军孙敬超等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年龄差距较大,类型各异,平均年龄23岁, 运动年限5至7年, 均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采用训练、比赛跟踪:通过驻队全天候跟踪国家空手道队整个小周期训练、比赛出现的各类问题。2)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空手道队获得过各大赛事冠亚军的8名运动员在大赛前30天每周六下午训练结束后进行心境量表测试,同时让运动员填写主观体力感觉的问卷调查。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1.2.3 文献资料法
围绕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有目的地查阅文献资料, 为研究结果提供理论支撑。
1.2.4 逻辑学方法
对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归纳综合后形成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手道运动员POMS值测试结果与分析
通过POMS心境量表测试可以较为明显地体现出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监控。研究发现空手道运动员在大赛前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TMD值呈现出从上升到下降的趋势。其中体现在“紧张”这一组上的,基础值与第2周、第1周与第2周差异明显;“疲劳”这一组上,基础值与第3周训练结束后呈显著差异。“精力”这一组则是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第1周与第3周的数值上有较大差异;“自我”这组体现出由升到降再上升的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TMD基础值与第4周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表明运动负荷过大会使运动员感到疲劳,增加他们的消极情绪,从而减小了积极的情绪。
表1 空手道运动员POMS值测试结果(X±SD)
2.2 赛前空手道运动员主观体力感觉调查
运动员赛前的主观体力感觉调查是推测运动强度和医务监督的较为有效的方法。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的运动员, 因在训练中受到不同运动强度作用,机能反应能力得到强化,在大脑中留下较为清晰的痕迹, 因此该实验能较客观地显示运动员机能反应的程度。试验共发放8份问卷,回收8份,回收率100%。通过对这8名运动员进行主观体力感觉调查测试得到的结论是运动员一致反映为:伴随运动负荷量的不断增大,在体力上能明显感觉到有上升的趋势,在比赛前第3周达到最大值,但是疲劳感觉也相对明显,并且还感觉到四肢无力,头脑模糊,呈现一种有气无力的状态。此时,教练员应提起注意并在赛前最后一周相应的调整或减少运动量,避免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图1 运动员赛前主观体力感觉调查表
3 实验结论
1)被测空手道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态受运动负荷的影响较为明显。负荷过大会增加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影响其精神状态。
2)当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的现象时,消极等情绪会增加,通常在运动训练中表现出易怒、焦躁等等。
3)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有效反映出运动量大小和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的关系,教练员应予以关注,特别是在大赛前注意调整运动负荷。
4 空手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4.1 积极愉快训练法
在训练中应始终保持健康、愉快与积极主动性原则,教练员要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多关注运动员身心健康,在保证其身体、心理正常成长发育下,为运动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通过聊天谈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好严谨的训练制度,正确的引导运动员对该项目从正确认识、认知、理解到掌握,使其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主动、愉快地进行训练。运动员本人则应该学会良好的自我暗示,加强随时调节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尤其在赛前,因为压力、恐惧、焦虑等因素运动员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比赛的发挥,如何掌控好紧张度至关重要,可在日常训练及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播放一些轻松、节奏舒缓的音乐,听听相声,看看笑话等,在运动员无法自身解决的情况下,教练员应该通过语言交流是其使身心逐渐得以放松,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入到比赛中。
4.2 精神抚慰法
在训练、比赛中适时地给予运动员心理安慰和强刺激性激励,对教练员来说是很难拿捏的执教艺术方法。运动员在比赛或是训练中不小心出现失误或者比赛成绩不理想时,比如像冯兰兰这种成绩优秀,但性格比较急躁类型的运动员,应用于关心、疏导等平和的态度引导其自我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此时教练员不宜过分的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如果教练过于激动难免会在言语上说出一些让运动员难以接受的刺激语言,会伤害到运动员的心理。但也不要放任不管, 冷漠对待,容易使这类运动员自我放弃。此时教练员们应心平气和地与运动员进行沟通,给予信心,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帮其分析问题所在,领悟在心智上应如何对待, 在技术上怎么找到突破; 教练员要用温和的态度, 开导运动员,给其以心灵上的温暖。这样对于此类型运动员的效果远远比“狼爸”式的训练模式好得多。而另一类如王晓红这种成绩良好,性格比较温和的运动员,在出现问题时则需要教练员利用自身的气场和威严,利用强势语言刺激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在其柔弱的内心上给予一针强心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3 模拟训练法
运动训练过程体能、技能的积累是原始阶段,运动员参加比赛得到的心理、智力、情感、经验的积累才会使其达到竞技巅峰。参加比赛也是其心灵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在日常训练中模拟最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战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进行模拟训练也可预防运动员在赛前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适应比赛的环境,包括适应裁判、对手、场地、护具、灯光、观众、比赛时间等方面。由于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对自己的训练环境已经适应,一旦参加比赛,就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和情绪,而模拟的目的就是要运动员适应有可能突发的各种状况。例如:训练时可以像实战那样计分,增强运动员的得分意识,激发运动员的好胜心。又或者是模拟一些误判、漏判、对手挑衅甚至看台上观众的影响等状况,培养运动员不受环境影响,稳定的心理素质等。
4.4 赛前放松法
常规方法是在临上场前,运动员应闭目静坐,想象平时一些可以促使自己放松或愉快的练习:想象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四季如春,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宜的地方。坚持这样的想象10-15 min,有助于缓解或者完全消除掉紧张焦虑的情绪,感觉到轻松和自信。非常规方法,在赛前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的提醒运动员的优势,使其在脑海中烙下清晰的技战术框架,或利用以往该队员最佳的比赛片段,通过映像刺激感官,激发对自身优势技术的自信心。在临上场前这些语言及良好的比赛画面会无形中出现在运动员的脑海中。
5 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运动员的培养上教练应着重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平日训练中,让运动员在身体综合能力、技术掌握能力方面,勤学苦练,苦中作乐。在大运动量、高强度中完成有效技术动作,在千万次重复中使其技术得到升华,在坚苦的训练环境中不断强化各种技术类别,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对高难度动作和连环组合动作熟练掌握。通过积累,对这些高难度动作的运用就会游刃有余,同时提高了基础分值技术类别在实战中的击打力度和多变性。教练员在组队时要“强强联合”,培养运动员在实战中的信心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平时专项训练上,教练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运动员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即使感觉到疲劳也不要偷懒,松懈动作。养成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完成有效的得分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减少运动伤病。如:膝、脚、踝等关节部位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稍有松懈就很容易被踢伤、撞伤、扭伤、肌肉韧带被拉伤等。治伤不如防伤,防止伤病的最佳方法就是教练员良好的掌控训练节奏和运动员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在训练和实战时要注意安全和防护。如果出现受伤,针对运动员的受伤程度,安排其及时治疗,同时也要安慰运动员不要畏惧,激发其克服伤痛的勇气和信心,并安排好受伤后的康复训练。
如果说运动能力带有先天遗传的特征,那么自我意志的培养则是后天每个运动员的“必修课”。
6 小结
综上所述,在大赛前,影响空手道运动员心理疲劳状态的因素很多,只有掌握如何缓解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教练员和运动员有足够的相互信任,在共同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完善心智的成熟,提高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掌握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和心理状态调控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 刘宝成.跆拳道运动员焦虑水平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2):27-30.
[4] 丁雪琴.心理学与运动员的成功[Z].全国教练员培训班讲稿,北京:2005(9):11-13.
[5] 朱学雷.大负荷运动状态下男运动员部分生理、心理指标测试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29.
[6] 许实德.射箭运动员定量负荷疲劳程度若干指标的测试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4,14(2):76-80.
[7] 郭清华.空手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3):62-63.
[8] 祝蓓里.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工学院出版社,1992.
[9] 周义义.空手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调节方法的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25(2):100-103.
[10] 宋剑君.对四川省散打队赛前训练生理、心理部分指标的监测[J].搏击.武术科学, 2006(5).
[11] 曾庆国.浅析跆拳道运动成就心理控制与自信心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3):46-48.
[12]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