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的思考

2013-12-25周志超吴正海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

周志超 吴正海

作者:周志超,中共南宁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师;吴正海,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邮编:530007

产业一体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毗连的城市或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分工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2012年广西生产总值为13035.1亿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生产总值为4268.59亿元,占整个广西经济总量的32.75个百分点。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还不及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地区(9000亿元左右)的1/2,不到珠三角地区(47897亿元)的1/10。因此,要将广西打造成中南、西南新的战略支点,就急需进一步提高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的竞争力,推进其产业一体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的重点和关键。

范波兰(2007)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路径。王慧英(2009)提出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应注重对区域增长极的培育和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梁芷铭(2011)对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中的行政一体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陈禹静(2013)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建设等。目前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较多,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的研究非常少。因此,研究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广西成为西南、中南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伴随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其对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根据工业化演进规律,当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合理的产业结构应为“二、三、一”;当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合理的产业结构应为“三、二、一”。由表1可知,2011年,南宁的产业为“三、二、一”的结构,但南宁市正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迈进阶段,说明南宁市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其产业结构相对于南宁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呈现虚高现象。其他3个城市均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与目前所处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相符合,但北海、钦州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偏高,其高于全国和广西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占比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也不太合理。

表1 201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广西区、全国三次产业结构(%)

由表2可知,近几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占比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上升,第三产业略有增长的趋势,表明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产业结构呈现升级的态势。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来看,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二、三趋于持平,与现在所处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应呈现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状况不相符。2011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 10.0:46.6:43.4,2011年广西产业结构为 17.5:48.4:34.1,全国和广西三次产业均为“二、三、一”的结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占比略低于广西平均水平,但高于全国近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和广西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广西8个百分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占比有些偏高,总体产业结构并不合理,有些虚高。

表2 2008-201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四市)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间产业同构严重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用来对不同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来说明区域间的产业布局是否存在差异,计算公式为:

其中:式中X和X分别为 i区域和 j区域第 k种产业部门在本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S为两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当S=1时,表明两个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完全一致;当S=0,表明两个地区产业结构完全不同。通常情况下S介于 0~1之间,S数值越大,表明两个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反之,S值越小,说明越相异。

由表3可看出,2011-2012年的相似系数尽管有微弱的波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产业结构明显趋同,2012年除了南宁与其他3市产业相似系数在0.95以下,北海、防城港、钦州之间的相似系数均在0.97以上,尤其北海与钦州的相似系数最高。

表3 201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

201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支柱产业相似度较高

由表4可以看出,4市中都有化工产业;尤其是南宁和北海支柱产业相似度最高,2个城市均有农产品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造纸业、旅游业;南宁、防城港、钦州均有能源产业;4市中除防城港外,均有造纸业。经济区内的产业结构相似度高,造成内部竞争激烈,不利于经济区内的产业一体化发展。

表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支柱产业表

(四)产业整体竞争力弱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结构同构严重,各市都难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还造成了重复建设、生产和投资分散,从而导致生产能力闲置和资源浪费,严重的削弱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地区的整体利益。另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营经济不发达等问题,也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弱,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难以有效发挥成为西南、中南地区新的战略支点的作用。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聚集有中石油、中石化、娃哈哈、台湾冠捷等一大批大型和知名企业。如广西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纸、化工、机械加工和制造、丝绸、人造板等6个产业集群。截至2012年4月,六景工业园区已引进和建设了国电南宁电厂、立盛茧丝、永凯糖浆纸等项目82个,企业63家,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3个。北海市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石油化工3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防城港企沙工业区已经形成以钢铁、磷酸、金属矿产、建材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钦州市初步形成港口石化、能源、造纸、粮油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逐步形成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新材料、浆纸一体化、粮油食品、轻纺等现代产业体系。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在思想上对产业一体化的认识不足

虽然,南北钦防4市同属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区,但在实际的运作中缺乏一体化的思想意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重自己本区域的局部利益,忽视了和削弱了经济区整体的利益。使各自的比较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反而内部竞争加剧,内耗严重。相互间的合作不够,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统筹力度不够,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市间的产业同构严重,冶金、能源电力等产业最为突出,几乎每个市都有布局。

(二)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官方2006年成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经济区内所有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布局等,缺乏跨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缺乏协调机制的规范。该机构主任由广西自治区一位副主席担任,管委会的成员都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市市长及自治区发改、建设、环保、交通、工信等相关部门一把手。管委会虽然在级别上属于厅级单位,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协调合作,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各市政府却是具体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这两者之间难以达到设想的组织协调模式,一旦涉及到实质性的地方利益问题时,这种官方的协调模式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广西与周边省份的交通对接不畅,南广、湘桂、贵广、云桂等铁路和一批出省高速公路还在建设当中;长沙、贵阳、广州、昆明等周边省会城市走陆路来南宁都要超过10小时;南北钦防一小时城市圈还未真正形成。广西北部湾港集疏运能力存在制约,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码头长度为27136米,而广州、大连、天津的港口码头长度分别为47834米、37855米和32714米;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为15331万吨,而广州、大连、天津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3149万吨、33691万吨和45338万吨。虽然,近几年来广西北部湾港口吞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从2006年的3600多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7亿吨,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从规模和水平上都存在明显差距。陆域配套设施不完善,深水泊位不足,装卸作业技术落后,货场、堆场的仓储能力有限等,与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的现实需求不匹配。

(四)龙头企业少且弱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头企业少、实力不强,企业链条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市的企业约20家左右,而到目前为止钦州市还没有一家企业上市。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广西仅6家且排名均在200名以外。而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市的民营企业从销售收入、规模、总资产等实力方面无一家企业能与内蒙古的伊利相比。如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刚突破45亿元,利税5亿多元,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伊利股份2011年营业总收入374.51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419.91亿元,而2013年前三季度伊利实现365.71亿元的营业总收入、25.25亿元的净利润。此外,企业链短,如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多,但以其为原料的饮料、糖果等食品,大多都是外地品牌;广西的蚕茧产量占全国38%以上,已连续7年全国第一,但丝绸服装等终端产品知名品牌很少。

(五)人才匮乏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匮乏,尤其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称,人才梯队不合理。由于广西属于落后地区、2012年广西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GDP总量排全国第19位,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虽然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的薪金待遇、科研经费相对与国内发达地区而言较少,官本位意识、行政色彩较浓,对知识、人才缺乏高度尊重的意识。人才工作的软环境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制定的制度死板、缺乏弹性,现行的体制对高层次人才的束缚、限制较多,不利于其工作的进展、才能的发挥。

三、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想认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市的一把手应树立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想,树立合作、互利、共赢的意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合作度,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发展的重点,城市间实现错位发展,提高产业间的互补性,避免恶性竞争。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市政府应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意识,做到“体制未改,思想先变,方法先变”,积极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重点突出,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产业一体化,必须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破除行政壁垒,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协调机制。一是建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复合行政”,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所谓“复合行政,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跨行政区公共服务,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不同政府之间,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经交叠、嵌套而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的合作机制。二是可考虑建立跨区域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业行业协会,协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竞争机制,通过同业企业的联合,以自治和自律的方式规范企业,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三是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重视政府引导,加强市场主导的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清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现行经济政策及相关法规,取消各市对资源、人才、资本流动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促进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统一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等政府引导方式,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分工合作,引导产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四是减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向周边地区辐射、扩大向西向南开放合作的基本前提条件。一是要建立以南宁市为中心的向周边城市辐射的交通体系,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路网密度,提高路网质量,增强通达水平,尽快建成城际公路和铁路等快速通道,打通通往西南、中南地区和粤港澳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通道,争取打通南宁通往东盟周边国家的快速国际通道。二是加快广西北部湾港口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仓储能力,重点加快专业化大型码头、深水泊位及配套航道的建设,加快石油、矿石、天然气、粮食等各类专业性港口的建设。同时,加快增加和开辟航空与海上航线航班,加快广西北部湾港与东盟各国乃至欧美等国家的航线发展,充分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把广西北部湾港建成服务华南、西南和中南以及辐射东盟的区域性航运中心。三是积极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城一体化综合交通建设,加大区域普通公路的建设力度,提升路网服务水平,争取早日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的战略支点作用。

(四)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尤其应加快培育出实力强劲、企业链长的企业。首先要着力于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其次,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实力。延长企业链条,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以高新技术、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鼓励并推动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上市,政府认真制定并贯彻执行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上市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一体化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选送一批有突出贡献、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中青年人才进行对外交流和培训,提升知识水平、加强能力锻炼,通过对南宁市(本土)各部门内部人才培养,逐年缓解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可观的薪酬、解决其住房、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问题。清除高层次人才生活中的困难,排除工作中的障碍,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干事业中。对于高端人才工作开展中需要的人、财、物给予大力支持,为其调研工作开展提供各种便利。为高层次人才干事业搭建平台,尊重其人格、对于其做出的业绩、成就给予其相应的荣誉和地位,满足其成就感,激发其更大干劲。继续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

[1]王宇华.产业一体化与武汉城市圈[N],长江日报,2007-01-13.

[2]范波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演进路径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王慧英.我国环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挑战与对策思考[J].经济地理,2009(9):1454-1458.

[4]梁芷铭.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行政协议研究[J].前沿,2011(18):107-109.

[5]陈禹静.积极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同城一体化建设[N].广西日报,2013-03-26.

[6]王健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44-48

猜你喜欢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