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闽东茶企技术需求与基本对策——以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为例

2013-12-24吴志丹张磊陈泉宾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乌龙茶茶树茶园

吴志丹,张磊,陈泉宾,尤志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双百行动”积极开展和支持科技服务工作,发挥科企结合、科研单位服务地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乃至区域茶叶产业发展。“闽东茶叶质量升级关键技术综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组成员深入闽东茶区,通过座谈、实地调查、取样分析等方式,就企业生产基地茶树品种结构、茶园建设与茶树栽培现状和茶叶加工技术等开展调研,了解闽东茶企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并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已有研究基础,制定相应的技术实施方案,建立核心示范基地,以期为闽东茶叶质量升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闽东茶区概况

1.1 茶园面积与产量

据福建省农业厅统计,宁德市 2012年茶园面积94.9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8.58%,其中开采面积86.02万亩,幼龄茶园8.93万亩。茶叶产量7.58万t,占全省总产量的23.62%,其中绿茶51343 t,主要产区有福安、寿宁、福鼎、周宁、蕉城和霞浦;红茶15507 t,主要产区有福安、寿宁、福鼎、周宁和蕉城;白茶5927 t,主要产区福鼎;乌龙茶2992 t,主要产区有寿宁、福安和蕉城。

1.2 茶树品种结构

全市有绿茶品种约63万亩,其中福云6号及福云系列其它品种约29万亩、福鼎大毫和大白24.6万亩、福安大白6.5万亩、本地菜茶5.4万亩、春波绿0.6万亩等。乌龙茶品种约24万亩,其中金观音6.3万亩、金牡丹4.5万亩、黄观音4.3万亩、铁观音3.2万亩、奇兰1.2万亩、丹桂1.1万亩、台茶0.78万亩、梅占0.58万亩等。

1.3 茶园土壤肥力

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2009~2011年对福安、蕉城、福鼎茶园土壤实地取样分析,主要肥力状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宁德地区茶园土壤平均pH值4.02,明显低于茶树生长适宜 pH 值(4.5~5.5[1]),其中福鼎市茶园土壤平均pH值为3.65,酸化严重;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2.53 mg/kg,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有效磷含量标准(>20 mg/kg[2]);速效钾平均含量为 35.97 mg/kg,明显低于茶园土壤交换性钾亏缺临界值(80 mg/kg[3,4])。

表1 宁德市茶叶主产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1.4 主要技术需求

通过对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赤溪茶叶有限公司、霞浦永兴茶业有限公司及周宁归来客有机茶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技术需求。

1.4.1 茶树品种

闽东茶区大多存在茶树品种较单一且老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搭配种植不同萌芽期及适合加工多茶类的良种,以增加产品类型,提高效益。

1.4.2 茶树栽培

闽东茶区雨水集中且分布不匀,季节性茶园水土流失和干旱日趋严重;少施不施有机肥,偏施重施化学氮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茶园土壤酸化、地力衰退和环境污染。需要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增加生物多样性,推行测土配方优化施肥。

1.4.3 茶树病虫害防治

闽东茶园病虫害发生频繁且防治对象多变,企业难以做到适时、适量科学防治,同时急需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科学用药水平,改变盲目用药习惯。

1.4.4 茶叶加工

宁德市是我省传统绿茶主产区,近年来大量引进种植乌龙茶品种,但其相应的乌龙茶配套加工技术及利用乌龙茶品种加工花香型红茶和白茶配套加工技术亟待提高。

2 典型企业技术需求分析

2.1 基本情况

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马山公司)是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9600 m2的茶叶加工厂区,通过 ISO9000、ISO22000、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系列产品,产品参加国内外茶叶评比,荣获各类奖项20多项。公司拥有3670亩生态茶园基地,位于海拔1003 m的白马山上,先后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福建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技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普惠农示范基地。同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3113户茶农种植茶叶5257亩。

2.2 品种结构

白马山公司近年来积极进行品种改造,已改植新种金牡丹260亩、梅占200亩、四季春160亩,但仍有福鼎大白茶品种1300亩、本地菜茶1600亩,树体衰势明显,生产力低下,需要对其逐年进行改造。宁德市是我省绿茶的主产区,“天山绿茶”闻名于世,同时近年来红茶发展势头迅猛,因此基地急需引种红绿兼制高香型茶树新品种。此外部分衰老茶园茶树枝条上布满苔藓,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叶片稀少、绿叶冠层薄,几乎没有产量,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改造。

2.3 茶园管理

2.3.1 生态茶园建设

公司生态茶园基地位于世界良港三都澳之滨,海拔1003 m的白马山上,原属宁德市国营茶场白马山茶场生产基地,面积3670亩。2009年基地自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接管后,十分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在茶园主干道两旁种植桂花树、山茶花、樱花等行道树,梯壁种植黄花菜等绿肥作物。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幼龄茶园、新改造(改植换种、台刈)茶园地表裸露面积大。

(2)虽然在部分茶园梯壁种植黄花菜等作物,但由于黄花菜等绿肥(作物)形成地表覆盖时间迟,在雨季集中时期(春夏季)茶园梯壁缺乏植被覆盖,易造成水土流失。

2.3.2 茶园施肥

茶园土壤养分

对生产基地连片茶园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基地茶园十分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茶园0~40 cm土层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3.23%,但土壤有效磷(临界值 20 mg/kg[2])、速效钾(临界值 100 mg/kg[2])、有效镁(临界值40 mg/kg[2])含量偏低,部分茶园有效硫(临界值40 mg/kg[2])含量较低,平衡施肥是公司基地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表2 基地茶园土壤养分状况

施肥与茶树长势

(1)新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金牡丹、梅占、四季春等):冬季前施有机肥(南阳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量为4000~5000 kg/亩,其它时间不再施用。

茶树长势:金牡丹茶园长势弱,茶树叶片小,发黄;新稍着叶数少,芽稍短,呈现缺氮特征。梅占茶园长势一般,芽头密度较低。

(2)其它茶园(福鼎大白、菜茶)施肥情况:夏季撒施复合肥和尿素(硫酸钾型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复合肥、尿素各半混合),用量约为60~80 kg/亩(肥料量),其它时间很少施肥。

茶树长势:福鼎大白茶园树势衰老,绿叶层薄,春梢萌发密度极低,芽稍短;菜茶茶园树势较差,春梢萌发密度较低。

2.4 茶叶加工

白马山公司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改进。为提高茶叶品质,基地引种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金牡丹、梅占、黄玫瑰,结合乌龙茶加工技术,生产花香红茶,但加工技术不成熟,生产的成品茶香高但杂,带青味,滋味醇厚带涩。

3 主要对策与成效

基于对典型企业的技术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实施方案,通过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3.1 茶园改造与品种结构调整

3.1.1 台刈

措施:2013年5月对原失管茶园(白马山公司基地本地菜茶茶园等)进行台刈处理,在根茎处(距离地面15~20 cm)剪去全部枝条,要求剪口光滑、倾斜。台刈后马上喷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防治病害,同时结合中耕施复混肥50~100 kg/亩。8月进行定型修剪,离台刈口20 cm左右,然后施复合肥 50 kg/亩,病虫害防治按常规茶园进行。

成效:通过台刈,打破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性,刺激茶树地上部的生长;同时台刈也改变了茶树的碳氮比,有利于茶树营养向芽、叶供应;台刈去除了顶部衰老和开花结果枝,使营养集中芽、叶生长,迅速复壮树势,恢复产量[5]。2013年示范结果显示,结合合理的肥水管理措施,春季台刈茶园树势恢复迅速,成活率达100%,8月份每株新生分枝树平均达到24个,分枝长47 cm,树幅宽达到38 cm,可进行打顶采摘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

3.1.2 改植换种

措施:2013年10月部分福鼎大白茶挖除换种,推荐种植茶树品种为黄玫瑰。改植换种时重施基肥,约2000~4000 kg/亩(农家肥)。2013年11月新种黄玫瑰高香型茶树新品种,约4000株/亩,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结合根部铺草覆盖。半月后进行定剪,高度约15~20 cm。

成效:新植的黄玫瑰及已经引种的金牡丹、梅占品种的开采期依次为黄玫瑰、金牡丹、梅占。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采制红绿茶,黄玫瑰可比金牡丹早5~7 d,采制乌龙茶可早3~5 d。梅占的开采期较金牡丹迟5~7 d[6]。通过搭配种植不同萌芽期的品种,错开采摘高峰期,延长加工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的多样化。

3.2 茶园施肥与生态茶园建设

3.2.1 推行茶园绿肥套种技术

措施:选择适宜幼龄茶园行间和梯壁套种的绿肥进行茶园园面和梯壁绿色覆盖。推荐使用爬地兰,在幼龄茶园行中线和茶园梯壁每隔0.8 m种植一株。在爬地兰未形成地表覆盖前(覆盖度低于60%),适当除去园面杂草;当爬地兰形成覆盖时,可以抑制其它杂草生长;若爬地兰生长高于茶树时,可适当进行修剪,用于茶园铺草覆盖。

成效:茶园套种爬地兰,覆盖性能好,能形成全园覆盖,有效防止地表被暴雨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幼龄茶园土壤贫瘠,绿肥是经济有效的有机肥源,套种爬地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可以起到保土肥园、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对于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作用[7-8]。2013年白马山公司生产基地改植换种茶园(金牡丹茶园)套种爬地兰效果表明,在套种 3个月后,绿肥覆盖度达到70%以上,有效降低夏、秋季台风雨对茶园土壤的冲刷侵蚀,同时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3.2.2 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

措施:根据茶园土壤养分含量,结合茶树养分需求规律,制定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推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

(1)示范基地茶园(白马山公司菜茶茶园)土壤氮含量适中(全氮0.12%,C/N比12.18),施肥时注意氮肥的合理使用。建议成龄高产茶园氮肥施用量以300~450 kg/hm2为宜;幼龄茶园以150~225 kg/hm2为宜。氮肥可选种类有有机肥、复合肥(K2SO4型)、尿素等(避免硝态氮肥和含氯肥料的施用),尽量避免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2)示范基地茶园(白马山公司菜茶茶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镁含量分别为 7.58 mg/kg、14.31 mg/kg和13.86 mg/kg,显著低于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有效磷(20 mg/kg)、速效钾(80 mg/kg)和有效镁(45 mg/kg)亏缺临界值[2-4],施肥时应注重磷肥、钾肥和镁肥的施用。磷肥可选种类有钙镁磷、过磷酸钙、磷酸二铵或复合肥(K2SO4型)等种类,施用量以70~100 kg(P2O5)/hm2为宜;钾肥可选种类有硫酸钾或复合肥(K2SO4型),施用量以150~200 kg(K2O)/hm2为宜;镁肥可选种类有钙镁磷、硫酸镁等,投入量以30~40 kg(Mg)/hm2为宜;部分茶园有效硫(临界值40 mg/kg)含量较低,可由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和硫酸镁等肥料补充。

(3)肥料分期施用:根据茶园生产实际进行肥料分期施用。

①基肥:基肥施用时期为全年茶季结束后(10月下旬~11月中旬),有机肥、磷肥以基肥形式施用。肥料种类为有机肥、磷肥配施化肥,肥料用量占全年氮肥用量的30%~40%。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结合茶园深耕时施入。

②催芽肥:催芽肥以速效肥料(化肥)为主,约占全年氮肥用量的20%~30%。施用时间在春茶前30~40 d(红、绿茶生产茶园)或50~60 d(乌龙茶生产茶园)左右施入。

③夏茶追肥:如果茶园有进行夏茶采摘,可适量进行夏茶追肥,肥料用量约为全年施用量的15%~25%。在春茶结束后、夏茶生长前施入。

④秋茶追肥:肥料用量约为全年施用量的15%~25%,以速效肥料(化肥)为主。施肥时间为夏茶结束后或茶树修剪前10 d左右(夏茶留养茶园)施入。

成效:2012~2013年示范效果表明,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提高,2012年示范茶园产量平均比对照(CK)提高13.56%,2013年平均提高11.18%(表3,测土配方施肥处理)。

表3 茶园养分优化管理对茶树鲜叶产量的影响

3.2.3 推广氮肥减量施用技术

措施:实行氮肥施用总量控制(生产茶园施用氮肥225~300 kg/hm2,含有机肥料含氮量),通过施肥的时期、方法和肥料形态等综合农艺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

(1)有机-无机(化肥)配合使用:实施肥料总量(氮、磷、钾)控制,推行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有机肥料可选饼肥、农家肥(猪粪、鸡粪、发酵床肥料等)、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施用比例占总施肥量(以氮含量计算)的25%~50%。

(2)肥料分期施用:根据茶园生产实际进行肥料分期施用,施用比例和施肥时期同3.2.2。

(3)配施生物黑炭:茶园施肥时配施生物黑炭,用量约为化肥用量的 10%(质量比),以提高土壤对速效肥料的吸附固持,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时与化肥混匀,同时施用。

成效:2012~2013年示范效果表明,采用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平均施氮225 kg/hm2),2012年茶叶产量比施氮300 kg/hm2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低 0.56%,比对照(CK)提高 12.92%;2013年鲜叶产量比施氮300 kg/hm2处理高0.74%,比对照(CK)提高12.01%(表3,氮肥减量施用处理)。可见,在不影响茶叶产量的前提下,采用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可节约氮肥用量75 kg/hm2,同时配施生物黑炭有效改良酸化土壤和阻控氮肥对土壤的致酸作用[9],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3.3 改进茶叶加工工艺

措施:采用萎凋结合做青,加强烘焙加工技术,选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清香型乌龙茶做青技术代替萎凋,改进烘焙技术,提高茶叶香气,进而提高红茶品质。

成效:传统红茶加工只萎凋不做青,成茶香气低,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引进做青工艺,有效增加茶叶香气组分,提高香气总量,茶叶品质明显提高(表4,新工艺)。通过烘焙,一则可使茶叶内糖类、氨基酸、果胶质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表现为焦糖香、蜜糖香等;二则茶叶中带青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儿茶素产生异构体,游离型儿茶素及反型青叶醇含量增加,使茶叶更醇和(表5)。

表5 烘焙对金牡丹红乌龙品质的影响

表4 不同加工工艺茶叶感官品质

[1]杨亚军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韩文炎,阮建云,林智,等.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J].茶叶科学,2002,22(1):70-74.

[3]马立锋,陈红金,单英杰,等.浙江省绿茶主产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建议[J].茶叶科学,2013,33(1):74-84.

[4]阮建云,吴洵,石元值,等.中国典型茶区养分投入与施肥效应[J].土壤肥料,2001,(5):9-13.

[5]晏桃英.台刈园综合效益初析[J].茶叶,2001,27(4):35-37.

[6]尤志明,郭吉春.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J].中国茶叶,2008,30(11):7-9.

[7]吴志丹,尤志明.行间覆盖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R].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报告,2013.

[8]刘义平.新垦幼龄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7-18.

[9]吴志丹,尤志明,江福英,等.生物黑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2):167-172.

猜你喜欢

乌龙茶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